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3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说创作笔谈之三:小说的叙述风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4 0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冰 于 2015-7-4 09:44 编辑

  小说的叙述风格因人而异。你读刘恒的小说,跟读池莉的小说,感觉就不一样。前者以粗砾冷峻俏拔引人注目,后者因自然逼真本色给人留下印象。两个人的小说都好看,过瘾,但是给人的感觉确实不同。是各自个性化了的呈示。

  提及小说叙述风格,是因为想到看过一些小说,几乎看不出什么区别,叙述缺乏个性特色,你换一下作者名字,也没什么问题。这无疑是小说的硬伤。作为小说作者,应该有这个自觉,就是力求叙述个性化,力避叙述类型化。

  说道别人的作品容易引起误会,还是拿自己的小说实践来说事比较好。

  我喜欢小说。自小喜欢。但真正写小说是二十几岁的时候。一开始当然摸不着头脑,瞎闯误撞,模仿自己喜欢的风格行文,觉得是一种享受。比如1987年,最初变成铅字的《六六》就是如此。当时读了一些体现本土特色的小说,其中有赵树理,马烽等,就想在自己的练笔中具体实践一下,看看效果咋样。现在看,这篇习作很不成熟,缺乏一定的思想深度,对人物命运成因的揭示还不到位。但是它体现了一种语言自觉,是有别于自己和其他人的一种语言,生活味道浓郁,富有节奏,念起来有效果。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六六又刻字啦!’

  ‘娃娃快回来!’

  不管我怎样执着地回头要瞧,姥姥硬是把我从大门口扯回屋里头。

  ‘看他那么凶,你不怕?再见了他躲开些!’姥姥不住气地叮嘱着。我点点头,却由不得往大门口再瞅上一眼。……”

  这个开头就是一个点,它基本上奠定了文本的行文风格,那种一板一眼,抑扬顿挫,从生活里打捞出来的人物对话以及描述语言,都给了我很好的感觉。当这个开头忽然在脑子里冒头的时候,我还在车间轰隆隆的机台边上班。趁班上闲下来时,我继续在脑子里把这些话转了转,觉得有可能把这个故事叙述下来。所以下了早班回到家,我一头伏到炕沿边就写起来。也多亏家里人不在。这种风格的练笔在我而言还是第一次,因此比较沉浸,三千字的个小东西,写完刚好傍晚,天麻麻黑,家人也回来了,于是我装作没事人一样把草稿收拾起来。接下来,我利用班余做了修改,就拿去给县文联的老师看,老师看了说不错,很有特点,给提了相应意见,我又做了少量改动,就发表了,并在作品后面加了短评。这第一篇小说的发表,对我的鼓舞是巨大的,我没想到自己真的能写出小说,还能发表,而且还有老师给作评。更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后文联举行了作品座谈会,研讨了包括我这篇小说在内的我县三位作者的短篇小说,会上还给大家念了我们家乡一位在校大学生、十七岁就写出中篇小说引人瞩目的李亚峰针对我这篇小说专门从北京写来的一封信,肯定了该篇的风格优势后,站在较高的层面,比较尖锐地提出了相关意见。这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较大的鞭策。我反复想这篇小说出手的前前后后,做了相应的自我审视,对人家提出的意见认真消化了一番。

  《六六》这篇小说里有一个核心人物,就是那个疯子,他是主角。姥姥则是配角。人的忍辱负重和心存善良,通过这两个人物做了一定的揭示。姥姥的善良就不用说了,我自小就跟她住,十分熟悉,疯子我也是在小的时候每天能看到他,熟悉又陌生的那种感觉,但主要是害怕,他的善良是包括我在内的孩子们不知道的。所以无论姥姥还是疯子,我心里都有一定的积淀,写起来比较顺手。我越来越意识到,这种积淀会成为你一生的东西,不定什么时候会冒出来。我重点想通过小孩子的视角,来表现孩子们对疯子的那种陌生感,恐惧感,以及他的善良本身给人的更深一层的惊惧,从而反映时代的那种特别的东西。所以动笔时,本着生活化的原则,如实记事,生活是什么样子,就用什么话去写,结果效果挺好。作为我的处女作,我觉得它一出世就带来了一股新鲜的风,就是缘于它新颖朴实的叙述风格。那些话好像很土,土得掉渣子,但是比较好地吻合了故事情境,切合人物生存环境,符合人物真实。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我心里的感怀是自然真切的。关键是这个小说冒头的那个微妙瞬间,越想越觉得犹如天赐。是那份自然天成的感觉。

  自此之后,孜孜不倦,苦读苦写,不过突破很不容易。我是这样一个人,一般情况下不想重复自己。每一篇都想有所超越。故而这个时候写得少,看得多。池莉刘恒马原范小青刘震云张贤亮阿城等等人的作品,通过小说选刊一一接触,感觉对脾气的就多看。结果在1997年完成了一个与之前自己的小说完全不同的作品——《生计》。其叙述风格是受到张贤亮《肖尔布拉克》和苏叔阳《生死之间》的影响,就是好像是面对某人在拉家常一样,那样的一种叙述方法。这篇小说在文联杂志发表后,也在其后的一个作品讨论会上得到县里同好和老师们的鼓励点评。这年距开始发表小说,整整十年。

  《生计》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生活中的一段艰辛历程,被娓娓道来的同时,呈现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底蕴。当时觉得,只要你拿起笔来往下写就行,总像是有说不完的话,想跟人倾诉。把你心里最想跟人絮叨的话直接倒腾出来,那种越说越想说的状态,成就了作品的底色。有种天然的亲切感在里面。因为写的是自己做过的事情,是自己经历过的心路历程,所以写起来不用费什么事,那些成天跟自己相伴的一幕幕情景历历在目,自动呈现,我所需要做的只是理顺头绪,适当剪裁就好。很多时候我都有些应接不暇的感觉了。我只好在另外的纸上把它们先写下来,作为素材备用。因为白天要上班,还要做买卖,只好利用晚上时间。等家人都休息后,买卖上的一应准备也齐备之后,就钻在被窝里,捏着笔,在稿纸上运笔。紧张而充实的那些日子,就是这样过来的。并不长,八千多字,却改了又改,几乎耗费了我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是想着力体现那种叙述风格,水流一样,生活的本色意味就在其中了。

  每一个文本就像是每一个人,都有它的别样性,你在叙述过程中把这种别样性表达出来了,你就在某种意义上成功了。近些年,追求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成为我的一种自觉。在不少的文本中,我尽量避免自我的前后重复,也避免与别人的重复。所以呈现在自己眼前的文字,就有了各各不同的面貌。像《黄金叶》、《搁置》、《姐姐》、《李彩霞》、《静水流深》等,都有这样的独到叙述呈现。这些已在其他文章提及,这里不再赘述。

  实践证明,小说的叙述风格是值得注重的。只要你有心,就会有所得。谨此跟同好交流探讨。

  2015-7-4






2#
发表于 2015-7-4 20:25 | 只看该作者
依然是从自己的写作中,提炼创作经验与感想,娓娓道来,入心入味,令人有所悟!
3#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22:49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7-4 20:25
依然是从自己的写作中,提炼创作经验与感想,娓娓道来,入心入味,令人有所悟!

谢谢高老师阅评。请多指正!
4#
发表于 2015-7-5 21:13 | 只看该作者
用自己的文章叙述写小说的风格,这样的文字更贴近于内心的真实,亲切而又质朴,更是给写作者最好的食粮。非常喜欢!
    问好夏冰老师!
5#
发表于 2015-7-6 10:2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标题易写成有用却枯燥的经验理论,但本篇立足于自己的两次创作体会,故显得直捷、真切,也就有了较强的说服性。作者一写小说就获得县刊发表如说这不算事,但能引起关注并上研讨会就不可小覤,这充分说明了作者小说创作的巨大潜力。作者后又努力阅读,寻找手法及其思路突破,更展示了作者叙述风格的锐意探索。这些都使这篇创作之谈有了新意。
6#
发表于 2015-7-10 00:50 | 只看该作者
借鉴老师的成功经验,聆听老师的亲切教诲,无疑是提高自我的一个捷径!
7#
发表于 2015-7-22 23:0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评论很结实,可以对读者有更大的启发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6:03 , Processed in 0.04848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