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兰 于 2015-7-27 10:44 编辑
有点闲暇,也会不自觉地显露自己的一点癖好,比如,把喜欢的词,在百度里百度一番,然后对着屏幕痴痴地看上一阵。 有一段时间,我就特别爱琢磨“神采”这词儿,越琢磨越觉得这词儿真好。
于是就把神采翻查了一通,从而也看到了关于神采的种种美妙的前世今生。《晋书•王戎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南史•后妃传下•张贵妃》:“特聪慧,有神彩。” 唐郑棨《开天传信记》:“上为皇孙时,风表瓌异,神采英迈。”《红楼梦》第二三回:“ 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唐刘禹锡 《九华山歌》引:“ 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县西南,九峰竞秀,神采奇异。” 唐元稹《塞马》诗:“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 沉传师书如龙游天表,虎啸溪傍,神采自如,骨法清虚。”
刘勰《文心雕龙》里说到:“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世间万物都有神采。人、动物有神采,山川大地、河流草木有神采,诗词文章有神采,书法、绘画等艺术品有神采。
一个女子有神采,即使是相貌平平,也是美丽动人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人》里这样形容美女。有些男子,长得说不上英俊伟岸,可是神采飞扬,也是富有魅力的。王安石《明妃曲》里这样写道:“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这意态也有神采的意思吧。画师难以画出美女昭君的神采与气质,致使美女宫中默默无闻,没有得到皇帝宠幸,远嫁异邦。当汉皇一睹昭君神采,已是后悔莫及。 书法审美,特别重视神采。
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僧虔的书法审美,特别他重视神采,把神采放到了第一位,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书法作品,才是美妙的上品。
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草书,死笔、死墨最不堪入目,僵滞、呆板,毫无生气,苏东坡把那些死墨成为“墨猪”。真是妙语入心,一针见血。当代书法大家沈尹默在《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中说道:不论石刻还是墨迹,表现于外的,总是静的形势,而其能成就这样形势却是动作的成果,动的势。今则静静的留在静的形中,要使静者复动,就得通过耽玩者想象体会的活动,方能期望它再现在眼前,于是在既定的形中,就会看到活泼地往来不定的形势。在这一瞬间,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觉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凡是有生命的字,都有这种魔力,是你越看越活。可以说字外无法,法在字中。优秀的书法作品是静中寓动,能够让品赏者从静态的墨迹中体会到动势,体会到运笔的过程,甚至体会到书写时的情绪。沈伊默还强调书法的笔画要有表情。想想,笔画有了表情,自然也就生机勃勃、神采熠熠了,自然也就美妙生动、美不胜收了。
一幅书法作品,厚重也好,朴拙也好,清秀也好,有了神采,就会灵动起来,就会风姿翩翩起来,就会焕发着勃勃生机。梁武帝的《古今书人优劣评》里说:“僧虔(王僧虔)书如王、谢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有一种风流气骨。”这位热爱书法、热衷于品评书法的皇帝也真是可爱,他别开生面,以人物的风采做譬喻,夸赞王僧虔的书法“奕奕有一种风流气骨”。王、谢子弟都是些什么子弟?是指的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谢石、谢玄等吧,王、谢家族是当时的豪门望族,那时的官二代、豪门二代,可是文化二代,一个个文采风流,品味高雅,放荡不羁,哪像现在的一些所谓二代们,不学无术,对于吃喝嫖赌倒是样样谙熟。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里如此写道:“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虽然老董说的也未免有些玄妙,但也还是颇有道理的。他这是说的从大处着眼。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就是一个人的神采所在。临帖,有时就要在神采上着眼、用功。
关于书法的神采,唐朝的皇帝李世民说得可谓详尽。他在《指意》里说:“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 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所资心副相参用,神气冲和为妙。今比重明轻,用指腕不如锋芒,用锋芒不如冲和之气,自然手腕轻虚,则锋含沉静。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
在一位书法家的博客里,我看到这位书法家贴出的几幅楷书作品,应该说功力相当深厚,写字至少写了二十年了,一笔一画,有板有眼,特别精到,提按顿挫,都把握得适当,但是这位书法家的字刻板、匠气,作品里重复的字,写得就像同一个字,感觉像印刷品印刷出来的。我心想,您先生即使没有书圣的用心,把二十六个“之”字写得各具特色、各有风姿,但同一个字总要多少有些变化的吧。看来看去,总觉得缺少一种东西——神采,看来,他书写时也只是机械刻板地书写,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性、感情,没有如书法家沈尹默所说写出笔画的表情,也没有一点笔情墨趣,这样的字当然谈不上有什么神采。
苏轼在《论书》中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书也。”坡翁论书,多有嘉言,我也大多赞同。他把书法的神采放到第一位,可见他对书法神采的重视。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信然。可以说,没有神采的书法,死书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