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8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情系祖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8 0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情系祖国
——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情感抒发艺术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一首充满同情之心,但又表现出无能为力的现代诗歌。全诗以深沉的基调,抒发了诗人对中国农民、祖国母亲的热爱,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现出了深切的同情之心,并对反动势力进行了有力批驳。
  
  就全诗的感情抒发而言,总体上呈递进形式,即一级一级地升华,最后感情达到制高点。全诗共九节。第一节仅两句,但这两句不但是全诗的首句,是全诗唯一反复咏叹的对象,而且是全诗的灵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仅仅两句就确定了全诗悲凉深沉的基调,为诗人抒发同情、怜悯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诗的第二节,诗人运用第二人称,直接与“农夫”对话。第二节为农夫的出现设置了一个寒冷、凄凉的环境,而第四节“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则把诗人与农夫紧紧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体。因为他们有着同样不幸的命运,在各自不同的生活途径上都遭到了同样的挫折,正是这一相同点把诗人与农夫联系在了一起。
  
  诗的第六节,描写了一个被“敌人刀戏弄”、“失去男人保护”的少妇形象。想象曾经美丽的少妇在失去了保护,失去了温暖而幸福的家庭之后,在众多的挫折面前,不是失去信心,不是去轻生,而是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她在期待美好的生活。诗的第七节紧承第六节,从一位少妇到无数的母亲,她们都沦为“异邦人”。她们不知道明天又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只知道自己没有了家,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几乎没有了得以生存的机会。这是一种绝望。诗的最后思想感情得以升华,提到了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将雪夜与国家灾难联在一起,用这广阔而又漫长的雪夜比喻国家的苦难。“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表达了诗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纵观全诗的情感抒发,由点构面,呈递进式,层层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农民,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同时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现出了同情。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1-28 22:23 | 只看该作者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作者: 艾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监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

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

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那破烂的乌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

蓬发垢面的少妇,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已被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么?

是不是

也像这样的夜间,

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按】诗作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30 08:09 | 只看该作者
谢斑竹附上原作!
4#
发表于 2005-1-30 11:0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诗歌评论也贴到杂文版了。既贴之且评之吧!

  看得出作者对原诗还是下了番功夫研读的,对诗的点评也比较到位。不过,评这类诗,本人认为更重要的是跳出诗外来品评。不结合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情况,很难评出全味的。作者在这方面无疑还有欠缺。就细节而言,诗的作者和原诗也要冷眼看斑竹帮忙贴出来,作者在文章中很少涉及,也是一个不足之处。
5#
发表于 2005-1-30 20:5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上善若傻 发表
  呵呵!诗歌评论也贴到杂文版了。既贴之且评之吧!

  看得出作者对原诗还是下了番功夫研读的,对诗的点评也比较到位。不过,评这类诗,本人认为更重要的是跳出诗外来品评。不结合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情...


上先生的评点很中肯,也很尽力,问好!
6#
发表于 2005-1-30 21:1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上善若傻 发表
  呵呵!诗歌评论也贴到杂文版了。既贴之且评之吧!

  看得出作者对原诗还是下了番功夫研读的,对诗的点评也比较到位。不过,评这类诗,本人认为更重要的是跳出诗外来品评。不结合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情...


上善说得极是!

写评论,首先要把被评论者介绍给读者,这是艺术评论的第一要素,楼主此文在这点上有所欠缺,所以,我才将原诗附在其后,让读者对照原诗欣赏楼主的评论。:)

另:将上善若傻的这段评论收入点评集。
7#
发表于 2005-1-30 23:16 | 只看该作者
点评集是个极富创建性的好东西。呵呵!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31 18: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的评判,诚恳接受!
9#
发表于 2005-2-4 21:28 | 只看该作者
艾青!真正的诗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17:31 , Processed in 0.05091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