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8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擂台赛 原创] 《楼板》 〇三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7 2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我,小时候对于楼板的认识是模糊的。因为那时的农舍能用上清一色的砖瓦,就已经不错了。房顶上用成材的树木支撑起屋脊,这根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树桩被称做“梁”,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栋梁之材的来历吧!父母也常教育我说: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当时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一直疑惑,国家又不是房子,需要栋梁去支撑吗?直到自已数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成了国企中的一员时,才忽然顿悟:要安得广厦千万间,国家太需要各种栋梁去支撑了。

  成了国企的职工,走进了灯红酒绿、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自然而然地住进了用钢筋水泥铸造的楼群里,窝居在用厚厚的、冰冷的楼板隔起来的阁子间。在感受着家的温馨的同时却有着一种异样的压抑。

  刚结婚时没有新房,和老公在单位分得的“知识分子”楼里举行了简朴的婚礼。这就算有了自已的小家,当时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谈不上装修新房,只是买了些拉花吊在楼板上,增添些许的喜庆。就这么和这座楼群里的许多新婚夫妻一样,头顶着楼板,脚踏着楼板,在这楼板打造的“格子”中,演绎着自已蜜月时的幸福,书写着自已激情涌动的人生。

  楼下住着同单位的一个小青年,人特调皮。见了我们老打趣说:“同志,保重革命身体,尽管年青力胜,也不可天天战得昏天黑地的,弄得床板咯吱乱叫,影响老弟休息。”呵呵~~当时还买不起席梦思床,睡的是单位里发的用铁架撑起的双人床,有些响动倒是真的。我很不好意思,不安的问老公:莫非这楼板隔音不好,他真能听到,真是羞死人了,我们以后不要做了。老公笑我傻,说别听他胡扯,他是没结婚急的。至于到底怎么回事,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因为楼板上面住的也是个没结婚的,不能从楼上的响动中得到验证。

  在这座楼板不隔音的小楼里一住就是五年,当时国企还是福利分房,我和老公分到了一所三室一厅的住房,而且是楼顶。终于要从公房搬到自已的房子里了,那份欣喜,恨不得把新居装修成富丽堂皇的星级宾馆。首先在楼板上大做文章,弄上华丽的天花板,装上豪华的吸顶灯……抬头望去,楼板显得温馨而从容,不再是一副冰冷的面孔。

  乔迁新居时,儿子已经三岁了。小家伙看着装得漂亮的新家,高兴得手舞足蹈,在偌大的客厅里翻起了跟头。这屋看看,那屋瞧瞧,瞪着天真无邪的大眼睛,好象来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有看不过来的风景。当目光停留在卧室的单人床上时,天真地问:“妈妈,妈妈,这个床是谁睡的?”我不加思索地回答:“这是给你准备的,漂亮吧!飞飞长大了,以后就要自已睡了,看妈妈给你买了小闹钟,墙上的这些你喜欢的卡通会天天陪着你,你会很开心,很开心的……”

  我话没说完,小子已撇着小嘴哭了,不不不,我不要住在新家,新家地方太大了,不能和妈妈睡在一起了,我要回老家,我要回老家。儿子一哭,把老公心疼的,边给儿子抹眼泪边安慰他:“乖儿子不哭,你妈骗你的,你和妈妈睡,爸爸自已睡这里好不好,”儿子破啼为笑。我和老公也相视一笑。

  可没过多久,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就给我们家引来了一场不愉快。他太皮,不能安静五分钟,在家里上窜下跳的,我们家的皮沙发都被他跳烂了,各种玩具车唏哩哗啦地开在地板上,高兴了还会在上面打保龄球……完全没有顾及楼板下面的邻居是什么感受。由于住的是楼顶,听不见上层楼板传来的动静,也一直搞不明白,这楼板到底隔不隔音。所以也没太在意儿子的行为,就由着他怎么高兴怎么玩。

  开始的几天,楼下听见动静,就会很气愤地拿东西在楼板上咚咚地砸两下子,声音传到楼板上的我们这里,充满了抗议与愤怒。我问老公是不是楼下能听见儿子弄的动静,嫌太吵,不高兴了。(老公对这个儿子特娇纵,为这个我没少埋怨过他)老公说:“不能吧!这时候的楼板还象以前不隔音吗?”就没太在意人家楼下的反应。

  直到有一天,楼下的再也忍不下去了,咚咚地砸开了我们家的门。这才知道楼下住的是一中年阿姨,瘦瘦的,好象有什么病一样。阿姨和善地说:知道你们孩子小,现在的小孩子都皮,不过你们这小子也太淘了,整天搞的跟地震似的,我心脏不好,整天一惊一乍的,实在是受不了,请你们以后注意点才好,没事的时候多带孩子到户外走走,对孩子也有好处的。听了阿姨的话,我们只有一个劲的点头称是。

  从此,不得不注意着儿子的一举一动,给了他太多的限制,这也不准,那也不行,好多玩具也好象一下子失去了功能。这下儿子不高兴了,显得特孤独、特无助,我看儿子可怜巴巴的,心里酸酸的,跑到商店给儿子买来了各种各样的积木,陪着儿子在桌子上拼着玩。以后的日子,儿子习惯了玩积木,最后玩得熟练程度令我瞠目。我用手随便拿一块积木,只让他看到一个立面的图,他就能迅速猜出是数字几,我和老公都没这个本事。高兴的同时又很心酸,深深理解儿子稚气的眼睛里失去了好多童年的快乐。

  有一天,儿子忽然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和人家江雨的妈妈那样生个双胞胎呀!那样就有人跟我玩了。听了儿子这句话,我流泪了,能理解他小小心灵深处的孤独。后来和他乡下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说起这件事,老人家都心疼地流下了泪,并埋怨道:你说这城里的独生子女有什么好?整天在那小屋里憋屈着,那象我们这里的孩子,撒开脚丫子爱怎么皮就怎么皮。要不领来,我们帮你们带。我和老公互看了一眼,终究还是舍不得把他放在乡下。

  在这拘谨的童趣里儿子渐渐地长大,不再制造成各种让楼下邻居听了心跳的声音。儿子出去上学了,这家里也越来越冷清,我和老公各自忙于各自的工作,除了晚上才会回到这楼板打的格子里栖息。这时候彻底厌倦了小时候向往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从内心深处真切的渴望乡下的农家小院。

  许多讲究落叶归根的老工人,纷纷逃离这楼板铸造的阁楼,回到乡下,去寻找返朴归真的田园生活,去过那种简朴的、乡村似的、健康而又清新寡欲的生活。然而重回乡下的老人是失望的,他们再也找不到那种纯净的乡村生活画面了,昔日的乡村农舍大多变成了,半是农家、半是华贵的乡村别墅了,冰冷的楼板无处不在,城里人的影子无处不有。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3-8 10:4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都是从一个小旋涡,一个小楼板走进今天一个大旋涡,一个大楼板:))

冰冷的楼板无处不在,城里人的影子无处不有。
3#
发表于 2005-3-8 11:2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亲切的回忆
4#
发表于 2005-3-8 16:36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天,儿子忽然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和人家江雨的妈妈那样生个双胞胎呀!那样就有人跟我玩了。听了儿子这句话,我流泪了,能理解他小小心灵深处的孤独。后来和他乡下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说起这件事,老人家都心疼地流下了泪,并埋怨道:你说这城里的独生子女有什么好?整天在那小屋里憋屈着,那象我们这里的孩子,撒开脚丫子爱怎么皮就怎么皮。要不领来,我们帮你们带。我和老公互看了一眼,终究还是舍不得把他放在乡下。



一个妈妈的自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吧,看似说生活实际却是对于生活的感悟。
5#
发表于 2005-3-8 19:31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又毁灭了包括文明在内的人类自己。楼板没有这么严重,但他确实在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使人类失去了很多很多........
6#
发表于 2005-3-9 20:48 | 只看该作者
  许多讲究落叶归根的老工人,纷纷逃离这楼板铸造的阁楼,回到乡下,去寻找返朴归真的田园生活,去过那种简朴的、乡村似的、健康而又清新寡欲的生活。

  是啊,如果与楼板这个冷冰的物体处理不好关系,那只能逃之夭夭,可见这篇散文也向人类提出来了一个问题,怎么样与楼板沟通好感情啊?
7#
发表于 2005-3-9 21:3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写法
8#
发表于 2005-3-9 23:03 | 只看该作者
许多讲究落叶归根的老工人,纷纷逃离这楼板铸造的阁楼,回到乡下,去寻找返朴归真的田园生活,去过那种简朴的、乡村似的、健康而又清新寡欲的生活。然而重回乡下的老人是失望的,他们再也找不到那种纯净的乡村生活画面了,昔日的乡村农舍大多变成了,半是农家、半是华贵的乡村别墅了,冰冷的楼板无处不在,城里人的影子无处不有。

写的好!
9#
发表于 2005-3-9 23:2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写法也是与众不同,欣赏了。
10#
发表于 2005-3-9 23:27 | 只看该作者
  大气,浩瀚,,,,
       
       不愧为版主!
11#
发表于 2005-3-14 10:10 | 只看该作者
  语言随意,写得也很有生活情趣。但对楼板的感悟似乎还可升华。一家之言,供参考:))
12#
发表于 2005-3-15 08:44 | 只看该作者

收放有度

好看
13#
发表于 2005-3-15 10:09 | 只看该作者
“许多讲究落叶归根的老工人,纷纷逃离这楼板铸造的阁楼,回到乡下,去寻找返朴归真的田园生活,去过那种简朴的、乡村似的、健康而又清新寡欲的生活。然而重回乡下的老人是失望的,他们再也找不到那种纯净的乡村生活画面了,昔日的乡村农舍大多变成了,半是农家、半是华贵的乡村别墅了,冰冷的楼板无处不在,城里人的影子无处不有。”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涌向了城市,不错。总体上欠深入了点
14#
发表于 2005-3-15 11:29 | 只看该作者
楼板不应成为成为城市的象征了。
文笔尚好。
深入些许能更好。
15#
发表于 2005-4-27 22:36 | 只看该作者

诚谢!

最初由 房子 发表
楼板不应成为成为城市的象征了。
文笔尚好。
深入些许能更好。
英子最近忙于公务,好久没有上网了,看到各位的点评,很感动,谢谢你们的建议和批评,问各位老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09:37 , Processed in 0.1250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