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1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西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7 1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淼之 于 2015-9-17 17:21 编辑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圣贤辈出、百家争鸣、令人心驰神往的时代,然而,王侯将相并未汲取圣贤的思想甘露和智慧琼浆,世界的东方依然是诸侯纷争,杀伐不已,民生凋敝,礼崩乐坏的凄景惨况。 乱世出圣贤,也出佳人,因为圣贤微微蛰伏,佳人得以亭亭玉立,妲己、褒姒、骊姬、西施……这些长袖善舞的美女,被政治黑手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扮演着扭转乾坤的巨无霸角色。特定的历史时期总会产生特定的历史人物,西施的横空出世似乎是一种必然。

    传说西施很美。可惜,正史既无详细描写西施容貌的简约文字,亦无西施光彩照人的真人画像。人们无法想象西施怎么美,却可以知道西施多么美。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还有史料云:西施每入市,人愿见者先输金钱一文。大文豪苏东坡也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诗人李白更具想象力: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镜湖浩瀚,荷花吐发,美丽西施,泛舟采莲,人慕其名,争餐秀色,因为舟集人聚,场面盛大,使宽阔的若耶溪都变得狭隘了。


天生丽质难自弃。公元前494年,兴兵伐吴的越王勾践,反被吴王夫差战败,被迫向吴国称臣,为吴国奴。三年后,勾践获释回到越国,在范蠡、文种等人的鼎力帮助下,卧薪尝胆,实施灭吴九术,以图东山再起,灭掉吴国。九术之一,是以美色迷惑夫差,使之沉溺美色,荒淫无度,不理政事,加速吴国人亡政息的进程。于是,古往今来,有好事之徒沿着这条线索,极尽想象和夸张,大书特书西施是如何施展美人计,把吴王夫差迷惑得神魂颠倒,昏庸无道,穷兵黩武,终致国力衰败,越甲吞吴。


果真如此吗?未必。按常理推断,真实的西施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范蠡踏遍水千重山万座,人似黄花瘦,依旧没有寻觅到想象中的绝色美女。这日,神情沮丧的范蠡和随从不报希望地来到了诸暨苎萝山。苎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村头有一条小河蜿蜒流淌,远望河床似细腰圆臀酥胸隆起秀发飘逸的侧睡美人,河水如轻盈的白练缀满莲花飘进伊的梦境。范蠡心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莫非这里会藏着一位美若天仙的村姑?他很兴奋,忘记了身边的随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向西村边的小桥大步疾走。当他来到桥下时,看见一位让他心动异常的浣纱女的倩影,他尽量抑制自己飞扬的情绪,有礼貌地向浣纱女问路,想借机看看庐山真面目。她闻声回头,然后,粲然一笑,缓缓起身。由此,西施这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绝世美女开始永驻千古!


西施进了宫中,越王色迷迷的眼睛都直了,但为了复仇只得压抑着淫火,作正人君子状。对此,妃嫔们妒火中烧,一位受越王宠爱的妃子醋意十足地说,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生活在乡村,浣衣、卖薪,忙忙碌碌度日,不挑食,不裹脚,不做健美操,因而大脚,体态略丰。楚王好细腰,宫娥多饿死。只是吴王喜欢细腰女子,为了迎合吴王口味,人们才说西施体态略丰的,实际上,在一般人看来,西施绝对是理想的身材;脚虽不是三寸金莲,但在现代人眼里也绝对是秀脚美足,可问题是夫差喜欢纤足巧步。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对照妃子的挑剔和夫差的口味,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越王花了三年时间,选人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西施发愤苦练,“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她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越王很满意;进而又训练礼节,使其一肌一容,举手投足,尽态极妍,接人待物,十分得体。将一位浣纱女打造成了修养有素的宫女。然后,又精心打扮西施,使西施更加妩媚多娇,分外迷人——乌黑油亮的发髻,高耸而蓬松,羊脂玉做成的双笄,顶端雕刻着鸳鸯戏水的图案,栩栩如生,两两相对,斜插头顶两侧,下垂卷发齐肩,香风氤氲,白皙的颈项挂着一串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的玉珠饰物,并配上裁剪和制衣大师新制作的华丽适体的宫装,宛如仙女下凡。夫差觉得西施的一切已无可挑剔,方进献吴王。这期间,范蠡与西施成为了精神恋人,两人感情笃深。越王看出了范蠡与西施的关系,提醒范蠡一定要以国事为重,把完璧美女献给吴王。所以,范蠡只能克制自己的冲动,不敢越雷池半步。


西施进了吴国宫中,起初,如履薄冰,心情非常紧张。因为,在她的脑海里吴王夫差是一位喜怒无常的暴君,蛮横无理,薄情寡义,头脑简单,动辄杀人。西施没有忘记勾践和范蠡的教诲,在尽心服侍夫差的同时,处心积虑地想帮越国做点事。然而,夫差是一位感情细腻而又善良的人,很喜欢西施,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脚穿木屐,裙系小铃,立于其上,当舞姿翩翩、梨花带雨时,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夫差对西施百般呵护、宠爱,以致于与西施一同进宫的美女郑旦因受夫差冷落,不久郁郁而终。但夫差并未因贪图美色而废置政务,他是一位憧憬中原灿烂文明的浪漫君主,依然励精图治,不断累积国家和自己的声望,希图成为高高在上的诸侯霸主、中原王者。


与真实的夫差相处日久,西施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真的爱上了这位感情细腻、志向远大,又有文采的年轻君王。她看不到吴国灭亡的先兆,她知道妲己功成之后的下场,她相信吴为霸主、天下共荣是生性善良的夫差的政治抱负,她是一个感性的女人,易动真情,她的唯一想法就是能与一位疼爱自己并使自己衣食无忧的男人终生相守。西施既爱祖国,也爱吴王,既不想伤害吴国,也不想伤害夫差,她的愿望是吴国与越国和谐相处,自己与夫差恩爱永远。


有人对西施爱上夫差之说,持反对意见,认为西施不可能忘记国恨家仇,因小爱而失大义。在吴国西施一直生活优渥,被爱和幸福包裹着。她是一个村姑,与夫差没有私仇,也不可能有多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拯万民于水火的崇高境界,对把王冠和国祚系在女人裤腰带,而女人又被迫把自己的脑袋系在男人的裤腰带上的主使者勾践、范蠡,能有多纯的感情、多深的依恋?西施被迫沦为政治权谋的工具,充当色情间谍,过着与狼共舞的日子,本来就是对她生命的不尊重,对她尊严的践踏,她不可能不思之心痛。好在坏事变成了好事,她心有所依,情有所托,她是不会轻易放弃这种依托的。


还有人说,西施与范蠡曾海誓山盟,海枯石烂也不会变心。假如你是一位平凡的、渴望美好感情和幸福生活的乡村女子,你自己深爱着的未婚夫为达到某种目的,以民族大义为幌子,把你推到毫无感情基础的陌生的权势者的床上,而你又不知道这种使人压抑的捆绑生活猴年马月才能结束,你不会对你的未婚夫心生幽怨,甚至由爱变恨吗?如果一个位高权重的男人用尽了所有方式来讨你的欢心;如果一个男人十多年里的每个夜晚都睡在你的枕边,在你耳边说尽了甜言蜜语,为你冷落了所有的女人;如果一个男人毫无戒心毫无防备地宠爱着你;如果这份宠爱维持了十多年之久,就是石头也会被捂热,你还会背叛他?西施与夫差日久生情,注定她与范蠡的爱恋是暂短易逝的。法国作家莫罗阿说:“人间没有一样东西能在遗忘弃置中久存,房屋被弃置时会坍塌,布帛被弃置时会腐朽,友谊被弃置时会淡薄,快乐被弃置时会消散,爱情被弃置时会溶解。”


破解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之谜,有时越像运水搬柴那样简单越能接近真相,越潜进其生活的境遇越能给出正确的答案。荷兰大画家梵·高后期的绘画中那些旋转的星空和以向日葵为代表的无所不黄的作品,被艺术评论家、艺术史学家解释得玄妙而诡谲,加上了太多的意义负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梵·高一家存在着明显的家族性精神病史,他在二十岁时就有了抑郁症的某些症状,后来还不时有激烈的躁狂症倾向,甚至躁狂到割掉自己的一只耳朵,有病就要接受治疗,而当时治疗这种精神疾病的基本药物就是洋地黄,洋地黄有毒性,长期服用会带来眩晕、视觉模糊、黄视症等副作用,病人就像戴了一副黄色眼镜,看到的世界都是黄色的,眼前还会出现各种晕环、漩涡和颠倒的图案。所以,梵·高病态下的作品才会出现以黄色居多,才会出现旋转的星空。无独有偶,法国大画家莫奈创作的朦胧风格的大型睡莲壁画,被认为是有意而为之的天才创造,其实,这是因为他晚年患上白内障,对色彩的感受力严重衰退所致。莫奈1912年患有白内障,1914年受长子去世的打击,视力急剧下降,在1926年病逝之前几乎失明。他曾抱怨,“在我的眼中,红色变得浑浊,粉色也显得十分平淡,一些暗沉的颜色我已完全感受不到。”科学与艺术的区别在于:科学是唯物的、理性的、逻辑的,而艺术是感情的、心理的、想象的。因此,科学家常能通过解析还原恢复事物的本真面目,而艺术家则不然。


正因为如此,西施在吴国的灭亡上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如王安石诗云:“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夫差以“正义之师”标榜自己,东征西伐,也是夫差为争取霸主地位而自主做出的主张。很多人把伍子胥被投入江中,说成是西施说服夫差的结果,其实不然,夫差力主北伐,这是他不可动摇的称王称霸的意志体现,为此他还不惜大费国力在自己统治的疆域的北方挖掘了河渠,也就是邗沟,以运输战争物资,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千八百年修筑一千八百公里京杭大运河的接力赛序幕,而伍子胥认为消灭心腹祸根越国比北伐齐国更重要,“越不为沼,吴其泯也”,只有除去越国这根背之芒刺,吴国才能高枕无忧。君臣的政治主张不同,伍子胥对夫差颇有微词,夫差也对曾经为吴国强盛做出卓越贡献的伍子胥心存不满,更令夫差不能容忍的是,伍子胥知夫差昧于大势而不可谏,吴国必为越国所破灭,为避祸而托子于齐国鲍氏,改姓王孙氏,在太宰伯嚭的诬陷下,早已厌倦伍子胥的夫差遂赐其名剑属镂,伍子胥被逼自杀。性格决定命运。伍子胥是个复仇恶魔,他率军刚刚攻陷楚都郢时,就匆忙掘开已于十年前死去的平王之墓,抛尸地上,鞭之三百而后已。伍子胥的挚友申包胥听说此事后,派人对伍子胥说:“纵然天道因畏于人势而一时退避,然而总有恢复之时。天道再现时,你的暴虐行为,一定会受到惩处的。”伍子胥性格固执,行事激烈,注定他在宦海沉浮中难以寿终正寝。夫差最大的缺陷是刚愎自用,过分自信,为勾践和范蠡所蒙蔽,轻视越国,使得越国韬光养晦,国力日盛,并趁机灭掉了吴国。


吴王夫差被俘,勾践念自己走投无路时,夫差产生恻隐怜悯之心,免其一死,并允许他回到越国,故决定让夫差到舟山岛当百家之长,并派男女各300人侍奉他,但夫差觉得愧对列祖列宗和他的子民,无颜再活在世上,便刎颈自尽。“夫妇,人伦之至亲至密者也。”夫差自尽,西施回想起他对自己的宠爱和呵护,肝肠寸断,极为悲伤。范蠡有意领走西施,与其幸福地生活,但已今非昔比的勾践和王室族亲认为西施是亡国的祸水,决不能让她活下去,便不顾及范蠡的感受,决定把西施抛入江中。阅尽人间冷暖的西施,去意已决,欣然赴死。后人感慨西施不得善终,于是,编了个故事——于吴国灭亡之际,范蠡偷偷救出西施,藏于家中。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的道理,并且早已看出越王颈长嘴尖,是个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之人,于是,带着西施从海路逃到齐国。此举却招致唐人韩愈的不满:“为人谋而不忠者,范蠡其近之矣。”范蠡和西施在齐国海边多年从事农耕和实业,成了腰缠数十万金的富翁;后又在陶暴富,财产达数亿之多,西施过上了无比幸福的生活。这个故事编得很美,让人荡气回肠,为何会编出这样一个故事呢?还是让作家沈从文回答吧!“不管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些!丑的东西不全是罪恶,可是总不能令人愉快。我们活到这个现代社会中,被官僚、政客、银行老板、理发匠和成衣师傅,共同弄得到处是丑陋,可是人应该有个较理想的标准,也能够达到这个标准,至少容许在文学艺术上创作那标准。因为不管别的如何,美应当是善的一种形式。”


西施,一个美丽、淳朴、善良的村姑,享尽人间富贵,又死于无辜,让人扼腕叹息。在家天下的国度里,女人不要走进政治,政治是政客的天地,女人只是政客手中的一粒棋子,随时会被丢弃;女人是感情的尤物,被视为红颜祸水,绝少会因美人计功成而位尊身荣。


我真希望历史上确有这样一位美丽而善良的村姑西施,然而,历史的真实却让人大失所望!


唐代诗人 皮日休有诗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不仅振振有词地证明西施确有其人,而且还把西施当作越王灭吴的最大功臣。事实却不然。西施之名并未见记载于《春秋左氏传》和《史记》等正史,只出现于后汉时代编纂的《吴越春秋》等野史中。有学者从《国语·吴语》和《国语·越语上》、《国语·越语下》中考证出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根本不是西施,而是自己的亲闺女。《国语·吴语》记载,勾践惨败时,他的儿子诸稽郢作为使者,在夫差面前说了这样一段话:句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箒以晐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一介嫡女,就是勾践的亲生女儿;一介嫡男,就是诸稽郢本人。《国语·越语上》、《国语·越语下》记载,(越大夫文种)曰:“寡君句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句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婚配讲究门当户对,战败国向战胜国“贡献”女人亦如此,句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可见,西施无缘嫁吴王。直到东汉时期绍兴人写了两部书——《吴越春秋》和《越绝书》,才有勾践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之说,并流传至今。

2#
发表于 2015-9-17 17:37 | 只看该作者
“正史既无详细描写西施容貌的简约文字,亦无西施光彩照人的真人画像。”,既然没有,你有咋描述得那么清楚?何况。“沉鱼”还不够吗?
自古翻案的事就多,不知道还有多少?
只是,淼之兄被西施迷惑得连版权也忘了加了。;P
玩笑。
3#
发表于 2015-9-17 18:06 | 只看该作者
多亏文人的夸张,在人们想象中的西施,就是无与伦比的美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18:32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9-17 17:37
“正史既无详细描写西施容貌的简约文字,亦无西施光彩照人的真人画像。”,既然没有,你有咋描述得那么清楚 ...

这篇在博客发表过,故不加版权。
5#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0:51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9-17 18:06
多亏文人的夸张,在人们想象中的西施,就是无与伦比的美了。

谢谢点评。
6#
发表于 2015-9-19 11:06 | 只看该作者
王淼之 发表于 2015-9-17 18:32
这篇在博客发表过,故不加版权。

非常有意思的文章。我喜欢看故事!
7#
发表于 2015-9-19 16:16 | 只看该作者
人写得很美,理说得很实。就像当别人问钱穆先生马可波罗究竟有没有来过中国的时候,钱先生说宁愿相信他来过,因为他对马可波罗怀有“温情的敬意”,所以,我们不妨相信西施是实有此人吧
8#
发表于 2015-9-19 21:37 | 只看该作者
管他东施西施,即使是南施北施也无妨,只要人们喜欢,就是好施。
9#
发表于 2015-9-19 21:37 | 只看该作者
令人有所思索的细腻解读!读来很受益!
10#
发表于 2015-9-19 22:03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
11#
发表于 2015-9-19 22:28 | 只看该作者
人们心目中的,跟实际往往相差很远。还有人说有两个西施呢。后一个才是我们津津乐道的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17:10 , Processed in 0.06052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