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6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拍”死、“捧”死与“凿”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21 2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拍”死、“捧”死与“凿”死》
挑灯看剑

  时下,“国学”问题是中国文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但看到“国学”这两字,我没想到四维、八德、十三经、二十五史,也没想到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我首先想到的是事物被"灭"死的的三种情况:

  一为“拍”死。我看你不顺眼,我对你恨之入骨,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你不下地狱我没法升天,怎么办?“拍”死!一个“拍”字,不在于用什么工具,重要的是要左右开弓,上下其手,群起而攻之,直到对方死而己后快。

  二为“捧”死。与“拍”死不同,被“拍”死的是因为“恨之深”,被“捧”死却是因为“爱之切”。因为“爱之切”,所以要大大的礼赞,“啊,╳╳╳!”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要把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送给她,即便“红肿之处”亦是“艳若桃花”,她脸上怎么会有“麻子”呢?结果是“红肿之处”开始溃烂,“灼灼桃花”终归落去,死了!

  三为“凿”死。庄子寓言中有这么一则:南海的天帝叫儵,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儵和忽两人常到混沌那里去玩,混沌招待的他们非常周到。有一天儵和忽在一起商量如何报答混沌的恩惠。他们说每个人都有眼耳口鼻等七窍,惟独混沌一窍也没有,未免美中不足,就约定去替他凿出几窍来。于他们去给混沌凿窍。一天凿一窍,七天凿了七窍。但是可怜的混沌,经他好朋友这么一折腾,却呜呼哀哉了,死了!

  研究完了“死”,我们再看我们的“国学”。

  想当年,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队伍刚开张,为了“自由、民主、科学”的立,就需要“国学”的破,所谓不破不立,要“矫枉”,必须“过正”。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全都要踏倒它。”(鲁迅语)所以要批“学衡”、批“甲寅”、批“整理国故”。本来“整理国故”是“新文学运动题内应有之事”(茅盾语),但一则“整理国故”提出的时机不对,新文学运动还没有取得复古派的“政权”,就得目不旁瞬的专做新文化运动;二则“整理国故”造成了新文学阵线的分裂,为复古派的反攻倒算提供了机会。所以五四先贤们要“拍”,并且要“拍”死。

  如今温饱了,我们还要小康。要发展,就要解决当今发展中的很多问题。所以有人就把目光转向了“国学”,并且要把“国学”打造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比如SARS等医学问题,包二奶等家庭问题,腐败、政府官员效率低下等行政问题。既然能解决这么多的东西,当然要推广,要“捧”,全部国民人手一套《四库全书》也许不可能办到,但所有文化人人手一套《四书五经》难道为过么?推广,推广,推广,殊不知推的高,摔的狠!

  所以有人说:把“国学”局限在学术内研究和学生学习的范围内,作为国人,是有必要的。既然现在不能“拍”了,不能“捧”了,那就把它“供”起来吧!放在象牙塔中,没事的时候欣赏一下,考据一下,推陈出新,不亦乐乎?乐是乐了,但松树做成了盆景,它的老命也就快到头了!盆景雕凿的越精细,离博物馆的距离越近!

  之所以有这么多“杀人”于无形的方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千百年来,我们有一个“唱高调”的传统:很多事不管事实上是否行的通,只要调子唱的好、唱的高,就有人喝采,就有人埋单,就可以成为一块敲门进阶的“砖”!所以很多人语不惊人死不休,高调唱的是“响遏云停”。在这高调下,不知道“拍”死多少、“捧”死多少、“凿”死多少!

  那么怎么对待“国学”呢?看看如今时装舞台上风情万种的旗袍了么?它流传了几百年还是叫旗袍,魅力更加四射。但你如果知道它的变化轨迹,你就会发现,它的如今更加关注女子的“三围”,下边的开叉也由脚腕而膝盖,如今更是开到大腿根了!所以寻找更适合于“国学”的方法,我们还是老调重弹,复习一下“拿来主义”吧,真正的有识之士该在这里做足文章!

  “国学”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我们应用务实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去面对它。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学”象《庄子·养生主》中所言:“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6-21 23:28 | 只看该作者
国学,保持自己的特色与自尊。
3#
发表于 2005-6-22 08:00 | 只看该作者
无论对于国学还是西学,只要是好的\对的,就要吸收\拿来,真理只有一个,不分东西方.
4#
发表于 2005-6-23 14:5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对国学颇有心得,只是现在的人都很浮躁,有几个能认真想想国学为何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16:01 , Processed in 0.05093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