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时光安然 于 2015-10-25 09:37 编辑
《诗经》碎碎念之: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狡,相当于“佼”,俊俏美好的意思,君子由之佼以好,佼好的面容,人群中的佼佼者……诗里的男主角自然也是好的。除外形上的佼好,也应是伶牙俐齿,不然古人们也不会将一个好好的“佼”字,凭空给配上一个“犬”字旁,可见男主角也是带了兽性的——我理解的兽性,并非禽兽之流,多指猎心之人。
也并不都意味着花心。比如《红楼梦》里的宝玉,不但长着玉人一般的面容,难得的是更会哄女孩子们开心,于是就招惹得脂粉堆里的女孩子一个个地害着相思病。这个不能怪男孩子颜值过高,就像一首歌里唱的,哪个男子不多情,哪个女子不思春?
《狡童》里表达的内容就像从时光里采撷来的爱情片段,只是这个至关紧要的片段读后并不令人欣喜,相反却有些令人沮丧:不知什么原因,男主角显得颇不开心。不开心也就罢了,还将情绪挂在脸上——典型的不成熟类型。这就很使女主人公不安,我们姑且将这女子想像成一个颇有母性味道的女性,比如《红楼梦》里被王夫人特地派去伺候宝玉的成熟性大丫头花袭人。袭人迎上前去关切问道:这又是咋地啦?宝玉迟疑着,发了一会儿呆。片刻之后便很快扫去脸上的愁云,吵嚷着要去学堂读书。这可是天大的喜事,王夫人得知后也是喜上眉梢,只可惜当娘的不知道这个一忽儿发痴一忽儿发癫的宝贝儿子,他去学堂的目的,竟是喜欢上了一个与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小佼童。
这大概就是心理学家们说的性取向错乱的前兆。
记得蒋勋曾在解读红楼里分析说,《红楼梦》里蕴含着一系列少男少女青春期成长历程,那些男、女孩子的心思,是大多隔辈人不容易读懂的。可我觉得许多的少年心事,就连同龄人也未必就能够读懂。比如某日,宝玉忽然口吐鲜血,颇显痛心疾首的模样,因为他刚刚得到消息:秦可卿死了。这就很是令人纳闷:别人媳妇死了关你何事?这个秘密当然是不易被外人知晓的,因为宝玉曾在梦里与可卿相好,伊曾经是他心目中的女神。
由此可见,成长中男孩的心事,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也不能随便说道的。这就使得爱他的人很是迷茫: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你这个小冤家啊,不跟我说话。因为你的缘故,害得我吃不下饭。宝钗说,你该好好读书,以便将来求取功名。宝玉厌恶地扭过头去,心说好好一个女孩子,何以竟长着一颗低级世俗的心;黛玉就不似宝钗那样的好说话,对着兴冲冲来去的宝玉劈头盖脸就是一通娇嗔:把我给你的荷包还给我!宝玉愣了愣,随即从怀里摸出那个物什递将过去。黛玉抢过之后就是一通狂剪,随即哭成一个泪人……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你这个小冤家啊,不跟我一起吃饭。因为你的缘故,害得我难以安睡。痴迷于爱恋中的女子自然是倍受折磨,记得有一首老歌词里曾经唱道:女孩的心思你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此曲在这里的翻版应是把词里的角色颠倒过来,就像时代中不断的推陈出新,另一首“白天不懂夜的黑”的民谣,一时之间又唱痴唱碎了多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
前天看综艺节目,见台上一对需要调解的恋人吵得不可开交,长相佼好且保养得也很好的男孩子不停地抱怨着站在对面的恋人,说她平日里只顾忙着找工作挣钱,却不肯在家陪自己玩。女孩子听完这话竟也委屈得快要哭了,随即便控诉站在对方的男友,说他只知在家上网打游戏搞网聊,眼见家里都快断炊也不肯过问……专家们如何调解或评说倒是给忘了,只恍惚想起破落之后的宝玉与宝钗,如果他们从时光里穿越而来,未尝不是这对恋人的原型。于是就又想起前不久另一个红学评论者说起红楼人物时,竟无限感慨地说如果他是宝玉的爹,定然也是主张儿子选择宝钗,而不是力挺那个终日与儿子一起忙着偷看《西厢记》的林黛玉。
不必诧异,这些都不再是惊人之语了。
就像生活中我们欣赏那些文艺大片,走出剧场后终需要眯起眼睛,来看待将要面对的真实世界。我没忘了若干年前,由赵雅芝扮演的白娘子热播的情景,与我审美观向来就不很协调的闺密,她曾恶搞着模仿白娘子热爱许仙时嗲声嗲气的腻味模样。无独有偶,前不久当我们又不约而同地搜看到一部颇具现实色彩的《为爱结婚》的连续剧,看到剧中女主角如飞蛾扑火般为爱而痴的悲惨结局时,闺密竟然发一声沉痛感叹:拜托,还是让我看白娘子吧!
不知到底是剧情令人痛惜,还是那些过往的人物使人成长。
我们不回避那些由爱生恨所带来的煎熬,因为这些都不再是新鲜事了。就像由几千年穿越而来的一部《诗经》,多是由时光的碎片堆积而成,《狡童》这段情景剧也只是其冰山中的一角,其中片段也无时不在生活中上演,并且极有可能会在时间长河中续演到永无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