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45|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杂说《容斋随笔》之十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19 0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5-11-20 21:22 编辑

       杂说《容斋随笔》之十三        高迎春


  宁津县,过去叫做胡苏县、临津县。这两个名字,与胡苏河有关,与鬲津河有关,因为这两条古老的河流,都从宁津域内流过。德州地区,古为有鬲氏部落聚集地,夏、商为鬲国地。这个古老的氏族部落,因为发明了鬲而享誉华夏。所谓“鬲”,就是锅的前身。有了鬲,就可以煮熟食,烧开水了,这对于促进人类文明进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三足鬲,到四足鼎,古代先民的生活,渐渐告别了蛮荒。鼎的数量,往往代表着等级。周代礼制规定,丧葬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违反了礼制,就犯了欺君之罪。鼎的重要,在汉语词汇里也有显示,鼎字开头的词组有24个,鼎字居二的词组有23个,鼎字居三的词组有22个,鼎字居四的词组有16个,总数竟然达到85个。现在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的司母戊鼎,高1.33米,重875公斤,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青铜鼎。近读《容斋随笔》之《十八鼎》篇,发现洪迈记录了十八鼎的名字,资料颇为珍贵。宋徽宗崇宁三年,依方士魏汉津之言铸九鼎,铸成后修九成宫,按方位放置各鼎:中间的叫帝鼎,北方的叫宝鼎,东北方的叫牡鼎,东方的叫苍鼎,东南方的叫罔鼎,南方的叫彤鼎,西南方的叫阜鼎,西方的叫晶鼎,西北方的叫魁鼎。宋代政和七年,皇宫又铸神霄九鼎,分别叫做:太极飞云洞劫鼎、苍壶祀天贮醇鼎、山岳五神鼎、精明洞渊鼎、天地阴阳鼎、混沌鼎、浮光洞天鼎、灵光晃曜炼神鼎、苍龟大蛇虫鱼金轮鼎。放置在上清宝宫神霄殿。时光流逝,到如今,这些宝鼎已经不知散落何处了?

  河北山海关孟姜女庙,有一副新奇巧妙的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作: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常常涨,常涨常消。相传这幅对联,是南宋状元王十朋撰写。他利用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叠音叠义,描绘了海潮涨落,浮云长消的自然景观,揭示出自然界潮水拍岸,风云变幻的景象。读完让人感觉妙趣横生的同时,使人不由浮想联翩,感悟人生。前几年,看到一个征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一句上联,正念倒念,都是一个意思。若想对上,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后来看到的最佳绝对是:中山长生果生长山中。里面的长字,就是多音字,不然还真不好对上。近读《容斋随笔》,里面有一则《碌碌七字》,说的就是碌碌的不同写法。碌碌二字,原本出自《老子》:“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玉。”别的版本引用时,分别写作了:录录、鹿鹿、陆陆、禄禄、娽娽。颜师古作如下注释:“录录犹鹿鹿,言在凡庶之中也。”词汇碌碌无为,及从此而来。中国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我们自己有时候尚且弄不明白,更别说外国人了。中国字,自从造出来之后,就在使用中完善,简化。《容斋随笔》里《五俗字》篇,记录了冲、凉、况、减、决这五个字的简化。原来这五个字的俗写法,偏旁都是三点水,后来人们才将其偏旁,简化成了两点水。洪迈在宋代记录此事,或许在唐代或汉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汉语使用简化字了。

  古代惜时的诗词、谚语,很多很多。比如朱熹的《偶成》云:“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比如陶潜《杂诗十二首》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比如中国谚语说:“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莫说时间早,一过没处找。”比如中国谚语说:”时间如流水,半点不等人。“这些诗词、谚语,都是劝人为学须及早,珍惜大好光阴。中国词汇里,也有许多形容时间的词汇:一刻千金、只争朝夕、争分夺秒、夜以继日、昙花一现、瞬息之间、白驹过隙……近读《容斋随笔》里的《瞬息须臾》篇,见洪迈记录瞬息、须臾、顷刻、弹指、刹那等和时间有关的词汇,而且多为佛教用语,很是新奇。原来,《新婆沙论》里说:一百二十个刹那,组成一恒刹那;六十恒刹那,组成一腊缚;二十腊缚,组成一牟乎麦多;三十乎麦多,组成一昼夜。在《毗昙论》里,则又这样说:一刹那,就是一念;一恒刹那,就是一瞬;六十恒刹那,就是一息;一息,就是一罗婆;三十罗婆,就是一须臾。在《僧袛律》里,是这般解释:二十念是一瞬,二十瞬叫一弹指,二十弹指叫一罗预,二十罗预叫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这样看来,三十乎麦多和三十须臾一样多,都是24小时。看来在印度,这些词汇,都是有具体时间的呢。多亏洪迈辑录,让我们更详尽地了解了这些时间词汇具体概念。

  学习过人才学理论,所以知晓人才成长有五大要素,五大条件。五大要素是指内在因素,它包括德、才、学、识、体;五大条件是指外在因素,它包括天时、地利、人和、物备、机遇。内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外在因素及其相互配合,内在、外在因素之间又相互作用,这样才能导致一个人才顺利成长,促使成功。人才的成长,人才的成功,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在社会大环境下的开放系统。因此必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故而成长与成功,是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的机遇函数。《容斋随笔》里有一篇《禁旅迁补》,洪迈记录了一个与机遇和身体健康有关的故事:宋朝宿卫禁旅升迁、替补制度,主要根据日期长短和功劳大小,来决定进或退。但是,须有一个比武的过程。这个过程,宋朝叫做“推垛子”。如果在这一天,不能参加“推垛子”,那么就会失去升迁的机会。洪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老兵,他曾经是天武第一军都指挥使,立有战功在身,因为“推垛子”那天有病在身,未能参加,惨遭淘汰。故而三十年功劳,一扫而光,因此哽咽痛哭,叹息自己命薄倒霉。众人同情他,却都无能为力帮助他。这个人,任职时间有了,战功成绩有了,却因为身体患病原因,失去了晋升机会。命也,运也,机遇也,这是一侧很好的例子。懂得了成功需十大因素,人生在世,或许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未完待续)

                                                                         2015年11月17日写于迎春堂


通联:山东省宁津县开瑞社区二号楼三单元101室       高迎春       邮编:253400




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5-11-19 07:22 | 只看该作者
高老师,昨晚想问问你64种恶口,我看得似懂非懂的,
3#
发表于 2015-11-19 07:30 | 只看该作者
话说您老这文,引资翔实,总觉得加些趣味性更好。不妥,老师您别生气哈。我觉得18兄的建议很好。
4#
发表于 2015-11-19 07:33 | 只看该作者
材料新,真难以做到,推垛子,这个我特喜欢
5#
发表于 2015-11-19 07:33 | 只看该作者
材料新,真难以做到,推垛子,这个我特喜欢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08:24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5-11-19 07:22
高老师,昨晚想问问你64种恶口,我看得似懂非懂的,

佛教认为:口为福祸之门。恶口,就是说话粗鲁,口若蛇毒,靠讥讽、嘲笑、谩骂、暗喻等下流语言,来伤及别人的自尊心,给别人带来无尽烦恼。当然,恶口中也包含了形体语言,比如吐口水、打哑语等等,这无疑都是心存恶念的人才会干的勾当。人若心存善念,慈悲为怀,不以恶来面对他人,上下关系、邻里关系融洽,社会充满和煦之风,人际关系才会更和谐。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08:33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5-11-19 07:30
话说您老这文,引资翔实,总觉得加些趣味性更好。不妥,老师您别生气哈。我觉得18兄的建议很好。

这本书,资料丰富,比较零碎,受时间久远局限,有些资料并不适宜现代人理解和接受了。所以,我着笔的落脚点,就是与现代能够有点联系的,或者能够拓宽人们知识面的来写一写,而我自己,也在学习中增长了知识。别人如果写,立足点不同,写的或许更有风采,发在这里大家交流,对读者有益,不是更好嘛!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08:34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5-11-19 07:33
材料新,真难以做到,推垛子,这个我特喜欢

你既然开始读了,不妨也写一写。期待!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09:07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5-11-19 07:33
材料新,真难以做到,推垛子,这个我特喜欢

我写这些,更适宜初中生、高中生来读,可以增加知识面,包括我的散文也是。最近宁津一中刚刚购买了我40套散文集。
10#
发表于 2015-11-19 09:44 | 只看该作者
这篇由宁津县的地名演化引发出“鬲”,由鬲及鼎,深入开去,写作手法有了变化,系统性增强了,可读性和味道好了许多,显示出高老驾驭文笔的工夫。高老应该找到了切入点和拓展空间。接下来会更有看头了!
又星期四了!

点评

高老师驾奴文字的工夫,的确令我佩服!  发表于 2015-11-19 10:44
11#
发表于 2015-11-19 10:02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5-11-19 07:30
话说您老这文,引资翔实,总觉得加些趣味性更好。不妥,老师您别生气哈。我觉得18兄的建议很好。

读书是能给人启发。没有启发,读书还是读书;放在这里,文章还是文章。别相信“天下文章一大抄”那句话。再写出趣味,就更好了。问好夜莺!
12#
发表于 2015-11-19 1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莺 于 2015-11-19 14:14 编辑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11-19 08:24
佛教认为:口为福祸之门。恶口,就是说话粗鲁,口若蛇毒,靠讥讽、嘲笑、谩骂、暗喻等下流语言,来伤及别 ...

刚才查了网页,知道这些恶口都是站在佛法角度来说的术语。不过这两舌语,到令我想起书中生活中的典型人来。觉得一下有了趣味!读书之乐,乐在过程
13#
发表于 2015-11-19 10:33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11-19 08:34
你既然开始读了,不妨也写一写。期待!

嗯,我在记日记了
14#
发表于 2015-11-19 10:34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11-19 09:07
我写这些,更适宜初中生、高中生来读,可以增加知识面,包括我的散文也是。最近宁津一中刚刚购买了我40套 ...

祝贺高老师,为你高兴。
15#
发表于 2015-11-19 1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莺 于 2015-11-19 14:15 编辑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11-19 09:07
我写这些,更适宜初中生、高中生来读,可以增加知识面,包括我的散文也是。最近宁津一中刚刚购买了我40套 ...

你的散文高中生应该喜欢看的。语言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04:51 , Processed in 0.07581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