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9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回乡杂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30 0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17 编辑 <br /><br />木祥
      我回家乡去,要先经过一条小街。街,其实就在过去的赶马路,街两边是上百年的老房子,街面上到处是泥土、马粪、垃圾。有马帮过路的时候,马蹄的得的得直响,赶马人的吆喝声,顺着巷子流淌。村子里的这条街,每五天一赶,逢二和逢七就是街子天。想不到会有本县的,外县的,甚至外省的人也到这条小街上来做生意。我想,可能只有在云南,在滇西,才能看到象章斐街这样简单这样乡土气而又不失热闹的街道。
      我回家去,碰到街天的时候不多,街上显得空荡,只有一些老人和妇女在守候着他们的杂货摊子。在我的印象里,守摊子的人,一年四季天天都要到街上来,不论是刮风和下雨。下雨的时候,他们在摊上打一把变了色的太阳伞,雨水的得地打在他们的伞上。天冷了,他们在摊旁边放一个火盆。火盆里烧的是自家灶洞里拣来的火炭,时间长了,火盆被他们拉到跨窝里,感觉一点点难于感觉到的热气。有时候,街上人走尽了,他们都还不走,总是希望最后能做成一笔生意——卖出一根棒棒糖或者两个练习本。他们好似也不在乎守到多少钱,他们反正是要到这街上来,心里才踏实,觉得到了这街上,才算是真正的日子。
      我每次走上故乡的街头,首先看到的是过去村子里的革委会主任,他在十字路口上摆着一个小杂货铺。主任名叫张学伟,在当革委会主任以前,曾经是个马帮,赶过生产队三套马拉的马车。他早在二十年前就不当主任了,但村子里的人还都叫他张主任。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你只要是在村子里任过职,你被撤职了,他们还是和原来一样称呼你。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也还称呼张学伟“张主任”,他高兴地答应我。张主任主要是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小孩子吃的零食。村子里的大人小孩,都在他的摊前挑选东西,和他讨价还价,完全忘记了卖东西的是过去村里的革委会主任(连主任本人也忘记了)。我曾经是张主任当村革委会主任的时候出去当的兵,那时候当兵也要凭关系,张主任修房子,我经常上山帮他拉木料,还借给了他20块钱(那时候,20块钱可买一棵柱子)。我退伍的时候,张学伟已经不当主任了,他把我借给他的20块钱还给了我。我时常这样想,如果我不去当兵,就可能一辈子生活在这个村子里,就不会开车,就不会写文章。所以,我从内心里感谢这个主任。但我遇到了这个老主任,却不知道该和他说些什么。我想,张主任肯定忘记了我和他从前的事,他想到的只是眼前的生意,眼前的日子。从早到晚都守在这个小摊子旁边,这就是他全部的生活。太阳来太阳晒,风来风吹,完全忘记自己从前是什么官衔,从容地面对现实,这才是赶马人的本色。村子里的人就是这样,当官的时候就当官,在主席台上认真地说话,在台下认真地指挥人。不当官了该干啥还是干啥,就象从前的革委会主任,把生意做得一丝不苟。
      街上的十字路口有一堵墙,随时都坐着老人,所以就叫老人墙。村子里的老人在这街头的墙根下坐着,个个都衔着一个土烟锅,吸着自家地里土生土长的老旱烟。坐着的老人,绝大多数都赶过牲口,有一半以上是跑丽江古城的长途马帮。坐在街头上,他们多数时间都沉默着,有时候,慢慢地谈一点家务事情,回忆一下过去赶马时候的故事。说话时都微闭着眼睛,神态舒缓悠雅,与世无争。村子里选主任,选村长,好象都与他们没有了关系。家里有吃无吃,也好象和他们没有了关系(当然,就因为家庭富裕了,才使他们有了这种态度)。在街上,他们往往一坐就是一天,除了吃饭的时候,他们差不多都是坐在这里,甚至连坐位都是固定的,坐的姿势也是固定的。哪家要找老人,都要到这里来找,百分之百能找到。村子里有的人家寄钥匙,也是到老人墙下寄给老人。回家来找钥匙找不到,到老人墙去找,正好寄在那里一位老人的手里(这钥匙一天都用手捏着,递到主人手里,还有一点余温)。
      老人墙下,地上的石头都被他们坐得光滑滑的,这里坐了一代又一代老人。年轻的时候,看着老人在这里坐着晒太阳,自己心里会觉得好笑,到自己老了,不知不觉就坐到这里来了。在这里坐的人,除了马帮,还有退休回村的干部。不注意可能看不出来,这里坐着的老人,几年前还是乡长,书记。老人墙下坐着的,最大的一个官是党委书记,名叫李原高。李书记退休的时间比较长了,听说他退休的时候工资还只有一百多元,后来逐年增加了一点,但他从来没有到县里去问过工资的事。他已经有十年没有上过县城。李书记当领导以前,曾在第一生产队干了好几年活,是生产队的一般社员。李书记当社员的时候,当时的生产队长曾给他穿过“小鞋”。现在,李书记拿退休工资,天天晒太阳,日子过得很不错。原来的老队长,一直当队长,当到土地承包那一年,现在还要上山放牛。老队长放牛要从老人墙前走过,有人怂恿李书记问一问老队长,他们两个到底哪个过得潇洒?李书记对怂恿他的那些人说,其实,我们两个都过得潇洒。说完还走上前去给老队长撒烟,问一问牛的生长情况。我到村子里的时候,特别到老人墙去看了李书记,李书记一点也没有书记的派头,撒他一支香烟,他说不太习惯抽纸烟了,还是和老人墙下的老人一样吸老汗烟舒服。李书记穿的衣服是中山装,鞋子是昆明产的“先行牌”橡胶鞋,还不穿袜子。
      老人墙旁边,街的右侧,是“老年活动室”。这是由村老年协会办的。我的母亲,曾经是老年协会的会员。母亲说,参加老年协会,一年要交两块钱的会费,哪个老人家里有了大事小情,老年协会就出面帮忙办理。老年协会的人对老人的事都十分热心,比自家后还办得认真。哪个老人病了,他们买点东西去看一看,问候一声,叫不要着急,又讲一些闲话宽病人的心。哪个家婆媳不和睦,吵架了,他们就去劝说,帮忙调解关系。特别是死了老年协会的老人,他们要去送花圈,要去烧纸火,烧“望乡台”。
      村子里的老人,也可以到老年协会里面去玩一会儿麻将。老年活动室是一间不十分宽敞的土房子,里面摆了几张小方桌,桌子上都铺着个颜色有点黑的毯子。农闲的时候,年轻人中年人也喜欢到这里来。不论老的还是小的,嘴里都咂着一支“春城”牌香烟。他们打麻将要来一点小刺激,最有趣的是合一牌麻将赢一支香烟,有人手气好,一下午能赢到十多支各种牌子的散烟。而管理这个老年活动室的,则是一个中年妇女,这个女人的左眼皮下面有一颗痣,黑得非常明显,也让人觉得她非常有性格。人们只要从她现在的容貌举止来看,都能猜测到这个女子在年轻的时候是个非常漂亮的女人。她每一桌麻将一下午收二毛钱的台费,顺便卖点香烟和瓜子。女子在农忙的时候,就让她的母亲来帮忙守活动室。
      她的母亲是个老奶奶了,年龄已经有八十多岁了,个子越来越矮,背越来越躬。她身上看上去好象是没有多少肉了,脸上,手上,其他的任何地方都是干巴巴的,只有一些筋在鼓着。但是,她就算不为女儿守活动室,还每天都要来到这街头逛上一转,在老年活动室门口坐一坐,一年四季都从不间断。她来到街上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根拐杖,路上有自行车走过,有时候她往车身后面打上一拐杖去,让骑车的人莫明其妙。骑自行车的人,摇车铃不行,她说摇铃的人没有礼貌,见了老人不喊人(称呼人),专门摇铃就是不尊重老人家。不摇车铃也不行,不摇铃,在路上走路的人怎么能知道后面有车来呢?老人总是有一番道理跟你说,让你听了觉得她象小孩子一样有趣、可爱。
      这个老奶奶对她的一个孙子十分地溺爱,有一天她带着孙子到村子的街上来玩,看见了一头老母猪,孙子就要骑。那个赶老母猪的人要她出上五元钱才能让她的孙子骑,老奶奶对孙子说:“男子汉怎么能骑猪!你爷爷象你这么大就骑高头大马了。”孙子还是不依,还是要骑猪。老奶奶就只好给那赶母猪的付了五元钱,让孙子骑着在街上转了一圈。


2#
发表于 2015-11-30 0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17 编辑 <br /><br />淳朴厚实的文字,才配驮载淳朴厚实的情愫,才能够让淳朴厚实的人文精神和原生态的韵致得到更好的铺排与彰显。读木祥的散文,这样的特质和印象总是扑面而来,给人带来恬淡、清新、自然的韵致和味道。深得散文之三味的文笔,才会在平铺直叙中照样令人获得强大的感染力。欣赏并问好。

3#
发表于 2015-11-30 1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17 编辑 <br /><br />到老友家里坐坐。生活的味道如同一杯白水,无色无味,但是仔细品品,却是一番润心的甘甜。
您的滇西就是这样的地方,您看到的正是这一杯子白水,给予了你灵魂,离乡千里,不能忘记的就是那份厚实和原生态的感动。独特的魅力!问候老友!

4#
发表于 2015-11-30 13: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17 编辑 <br /><br />文笔朴实、细致,对家乡景象和事物的描述,特别是一些乡间场景的描写,纹理细致,生动,也十分有趣,凸显了地道的民俗民风,乡村生活的味道还原为散文的味道,确实不错。

5#
发表于 2015-11-30 2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17 编辑 <br /><br />厚重缜密,细致委婉,虽是讲述故乡,却融入了许多感念与怀想。一个时代,一群人,一种思维定式,词句的延展中有着雕刻时光的力度。

6#
发表于 2015-11-30 23: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17 编辑 <br /><br />这个就叫娓娓而谈,动人心弦。学习问好

7#
发表于 2015-12-1 1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17 编辑 <br /><br />老家老人老地方,淳朴厚道的家乡人,有质朴的记忆,有沉甸甸的情愫。
朴素的文字记载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是难忘的回忆,也是对现今社会风貌的一种反照。
沉稳的叙述,却有着丰富的内涵。
拜读。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1: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17 编辑 <br /><br />淳朴厚实的文字,才配驮载淳朴厚实的情愫,才能够让淳朴厚实的人文精神和原生态的韵致得到更好的铺排与彰显 ...[/quote]
谢谢一兵先生鼓励。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1: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17 编辑 <br /><br />老家老人老地方,淳朴厚道的家乡人,有质朴的记忆,有沉甸甸的情愫。
朴素的文字记载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是 ...[/quote]
谢谢先生点评,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1: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17 编辑 <br /><br />这个就叫娓娓而谈,动人心弦。学习问好[/quote]
谢谢川媚点评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17 编辑 <br /><br />厚重缜密,细致委婉,虽是讲述故乡,却融入了许多感念与怀想。一个时代,一群人,一种思维定式,词句的延展 ...[/quote]
谢谢木门长子鼓励,学习你的散文风格。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1:40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5-11-30 13:52
文笔朴实、细致,对家乡景象和事物的描述,特别是一些乡间场景的描写,纹理细致,生动,也十分有趣,凸显了 ...

谢谢房子先生评价。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1:41 | 只看该作者
枫落吴江 发表于 2015-11-30 10:05
到老友家里坐坐。生活的味道如同一杯白水,无色无味,但是仔细品品,却是一番润心的甘甜。
您的滇西就是这 ...

谢谢点评
14#
发表于 2015-12-1 14:49 | 只看该作者
木祥兄的文章,得慢慢欣赏,一句不落,他人讲述,也在我读者谈心。就像川媚说的,在和读者娓娓而谈。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0:55 | 只看该作者
十年兜兰 发表于 2015-12-1 14:49
木祥兄的文章,得慢慢欣赏,一句不落,他人讲述,也在我读者谈心。就像川媚说的,在和读者娓娓而谈。

哦,感谢鼓励哦。也喜欢你诗意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2:52 , Processed in 0.05193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