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3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和谐絮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6 15: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夜听琴 于 2015-12-16 16:00 编辑

        几天前看中央电视台,有一位老先生已年逾八旬,是个健康专家,在谈到如何协调夫妻关系时,他这样说:“家是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婚姻里的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性别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个人经历不同,学识背景和爱好习惯也不同,难免会存在差异,有分歧是自然的。如果两个人足够成熟,或者足够包容,都能从爱的愿望出发,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很多问题也许根本就不是问题。但事情往往不是这样,一旦出现分歧,两人常常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要求和苛责对方,一再说“我”怎么样、“你”怎么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不休,甚至明知自己不对,为了面子也要坚持争到底,没理也想争出个理来,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争到最后没个结果,只落得两败俱伤。

        其实,夫妻之间的分歧,大多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常常起自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人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情绪不好时,心内似乎憋了一股无名火,一根火柴就能把它点燃,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一件小事便成为争吵的导火索。有人说:“小赌怡情,大赌伤身。”我也要说:“如果处理得好,小吵可以增进了解,大吵则只会伤害感情,有百害而无无利。”夫妻争吵是难免的,但要学会适可而止,尤其不能扩大战火,否则必定得不偿失。

       家庭应该是相互关爱、相互宽容的温馨港湾,不应该成为充满硝烟的战场,和谐需要爱与关心,更需要经营与合作。同样一件事,同是一句话,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会从中解读出不同的含义。夫妻之间由于性别不同,认知方式和心理规律自然也有差异,误读对方也是正常的。两人凑到一起,就像两条大江忽然交汇,起初总会起些浪花,若要两江完全融合,心理上就要学会互不排斥、主动沟通,唯有互相避让、互相亲和、互相接纳、互相欣赏,最终才能两江溶为一体。

       和谐并不是以完全相同或绝对平等为基础,而是差异个体适度定位的结果。夫妻是这样,家庭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作为一个个体,都有尽量追求自由的愿望,内心里都有一个“我”字存在,但一旦和别人相处,就不能由着性子来,不能为所欲为,就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和权益,要学会退让和宽容,不仅想到“我”,也要想到“我们”,否则即便只两个人,也不可能和谐相处。和谐相处的前提之一就是适度妥协吧?在相互理解和互相尊重中达成双赢,各自得到自己应得的那部分愿望。

       世上根本没有绝对平等或完全相同的人和事,所以不要主观地要求对方和自己完全想同,应该从爱与和谐的愿望出发,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力求相互理解,主动造就和谐。和谐的关系是人生幸福源泉,也是家庭之福、社会之福。

       对于已走入婚姻殿堂的男女来说,要达成和谐,就不能一味地太自我,要遵循和谐的规律彼此间要适当定位。天上的星星有无数,但每一颗都有自己的轨道,而且不停地按照各自的轨道旋转,但又互不妨碍,相互尊重,所以几乎没有相冲相撞的现象发生。婚姻里、家庭里、社会里的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自由,但也要以不妨害他人为度。孔子讲中庸,老子说过犹不及,其实都是强调唯有追求适度,才能无害于他人、无碍于整体,才有利于个体的良性发展。

       和谐需要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家是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这话说的在理。夫妻关系要走向和谐,双方都应该学会时常反省自己,适度而不是过分地要求和期望对方,要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计较与苛责,多一些“我们”,少一点“我”,多一些责任、义务和给予,少一些不满和索取,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对方的感受,少一点自私或自我中心。若能如此,一定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争吵和伤害,有助于创造和谐、温馨的夫妻关系,享受到更多的幸福与欢欣。


中财原创声明.png (23.42 KB, 下载次数: 662)

中财原创声明.png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6 16:02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和谐,就没有幸福。和谐是福。
3#
发表于 2015-12-16 16:03 | 只看该作者
这章,若是家庭出现不和谐因素时,就是一剂良药。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6 16:08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12-16 16:03
这章,若是家庭出现不和谐因素时,就是一剂良药。

谢谢安然版主鼓励! 一点小思考,贴出来交流,向版主和各位文友求教。
5#
发表于 2015-12-16 16:14 | 只看该作者
嗯,读来受益。
家庭,确实不是说理的地方。夫妻相处之道,需要生活慢慢磨砺。
问候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6 16:30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5-12-16 16:14
嗯,读来受益。
家庭,确实不是说理的地方。夫妻相处之道,需要生活慢慢磨砺。
问候了。

问夏冰版主好!谢谢你的阅读和点评。营造和谐的关系,既需要爱与感情,也凭借技巧与理性,对吧?
7#
发表于 2015-12-16 16:35 | 只看该作者
雪夜听琴 发表于 2015-12-16 16:30
问夏冰版主好!谢谢你的阅读和点评。营造和谐的关系,既需要爱与感情,也凭借技巧与理性,对吧?

确实是。两方面相结合,才是正道。
8#
发表于 2015-12-16 18:32 | 只看该作者
赞成那句名言,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讲理的地方是法庭。
9#
发表于 2015-12-17 08: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5-12-17 10:00 编辑

点精理由:朴实的语言,朴素的道理。虽是絮语,却很受用。行进在红尘中的人们不妨缓缓脚步,多些宽容,想想对方,和谐也就不再遥远了。
10#
发表于 2015-12-17 11:41 | 只看该作者
和谐专家,真知拙见!没有理解与包容,一切为零。
开个全国巡讲,让更多的人受益如何?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10:09 | 只看该作者
善洁用 发表于 2015-12-17 11:41
和谐专家,真知拙见!没有理解与包容,一切为零。
开个全国巡讲,让更多的人受益如何?

谢谢来访和鼓励!专家不敢当,巡讲倒是可以的。您安排吧,先去哪儿讲?;P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10:15 | 只看该作者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5-12-16 18:32
赞成那句名言,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讲理的地方是法庭。

谢谢您阅读和留言。是的,正是听了这句话,才促成了这篇小文。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10:21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5-12-17 08:29
点精理由:朴实的语言,朴素的道理。虽是絮语,却很受用。行进在红尘中的人们不妨缓缓脚步,多些宽容,想想 ...

一孔版主好!您说得对,放缓脚步,多些宽容,常想对方。家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家庭好了,社会才能好,之所以写这篇小文,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谢谢您的点评和加精鼓励,对我是说,这是继续写字的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04:41 , Processed in 0.09842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