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7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碾 米 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1 1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5 编辑 <br /><br />
木祥

      小河西面有一座碾米房。小河东面也有一座碾米房。上世纪60年代,章斐村是没有电的,村里人吃的米,全靠两座水碾房。碾房依靠小河里的水带动叶轮,带动“碾砣”在碾糟里把米碾出来。河水低,村里人便在河里建了闸坝,修了堰沟,把河水引到碾房去。

      水碾房的房子宽大,方圆有几丈宽,除了有供碾磙子磙动的碾槽以外,房子里还要放风箱,还有供碾米人烤火做饭的火塘。碾房旁边还有一座“炮楼”。炮楼就修在碾米房的侧面,与碾米房连成一体,椿着很厚的土墙,留着一排排的枪眼,有着戒备森严的架式。“炮楼”是旧社会用来防止土匪抢劫的。解放后没有土匪了,“炮楼”还照样存在着。

      碾房离村子还有一段路。到了淡季,没有人碾米了,这碾房显得孤独,灰色的房顶上偶尔飞来乌鸦,喜鹊,停不久又飞走了。房子里便有蝙蝠在飞,老鼠在打洞,见了人就乱跑……

      碾房是需要人守护的,这人便是刘书男。守护碾房的事很特殊,要不影响家庭,又要守好碾房,所以选择了刘书男这个独身老人。

      刘书男祖籍不是章斐村人,谁也说不清他来自哪里。刘书男总是我行我素,从来不与任何人交谈,做感情勾通。刘书男没有结婚,独身一个。每天,他披一件衣服,夏天是单衣,冬天是棉衣。把衣服披在身上,一是方便,二是表现出风度。村子里人说,那是烟鬼子的风度。旧社会,抽大烟的人的穿戴就是那个样式。刘书男解放前是抽大烟的。

      秋收完了,水碾房忙碌起来了。房顶上的乌鸦喜鹊都不见了,蝙蝠和老鼠也无影无踪了。河水冲着叶轮,带动着碾砣转动着,却是不紧不慢地转动着,“吱吱呀呀”地不紧不慢地响着。村子里人都想吃新米了,但水碾子碾米的速度是快不了的,只能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的人家多,守水碾子的刘书男就“牛”起来了。

      刘书男披着黑色单衣,倒背手,嘴里衔一个土烟锅,不时从水碾房门口出出进进,一副大公无私,六亲不认的样子。刘书男的身后,总是跟着一头猪。这头猪个头小,身上干干净净的,走路摇摇摆摆的。这头猪从小到大都不离开刘书男半步,晚上都睡在一个屋子里。

      刘书男是很忙的,他要安排次序,谁先谁后是不能乱的。他要收费,碾米二角五一百斤,他要估计重量。碾房里没有称,哪家有多少斤谷子,刘书男说了算。所以,碾米期间,村民们都要看他的脸色......

      关于碾米房,其他的记不得太清楚了。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和母亲、大姐去水碾房里去碾米。

      碾米一般是在深秋的晚上,天气很晴朗,天空中布满了星星,月光淡淡的洒在田野里的庄稼上和田埂上的杂草上。一般情况下都没有风,有风的时候我会觉得那田地里的一切动静都是月光给带来的——这就是那时候我对故乡之夜的最直截的印象,这种印象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

      我每次走到水碾房门口,远远地就可以听见水碾子的“吱吱呀呀”的叫声,我可以凭水碾子叫声的大小、叫声的长短判断碾砣转动的快慢,碾槽里米粒的成熟成度。我听到水碾子的响声,就本能地想起了新米的味道。新米的味道是什么样子的呢?那种味道嘴上说不出来,心里却是明白,香、顺口、热气腾腾。水碾子叫起来的时节,是我们的家乡最富有的季节,一切都是那样充实,和谐,人们走到哪里,脸上都比任何时候安祥和从容。一种秋天里农家孩子特有的充实感,一种在收获的季节里特殊的感情。

      走到水碾房的门口,就要先看到一盏昏黄的油灯,这灯的光十分弱,几乎穿不透水碾房里面漂起的谷糠的灰尘。水碾房里,只是隐隐约约看得见水碾子的碾砣在沿着碾槽转动。那碾砣刚好有一扇小簸箕大,直径在三尺左右。碾砣也不太厚,最厚的地方,厚度也只在七八寸来往,而落进碾槽内的部分,整个碾砣都呈半圆形,刚好与碾槽的凸凹程度相吻和。碾砣的中间,有一个十分圆的洞,穿在与碾房下面的叶轮相连的木杠上,由木杠带动着不停地转动。我看见碾房里的那盏灯很多时候都是放在连接碾砣的那根木杠上,随着碾子转动,只要碾子不停止转动,它就永远不会停下来,永远墨守成规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灯十分的简单,只是用一个细小的瓷碟子做的,里面放了一点香油,一根灯芯。那灯光无比的细小,但是很少有熄灭的时候,它可以从谷黄开始一直亮到农家的谷子碾完。

      每次来到碾米房里,就会看到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从碾槽里面出米,用扫帚把地上的米粒细心地清扫干净,那种细小的谷灰随着扫帚在整个碾米房里面弥漫。经常是有一层灰蒙蒙的米糠灰笼罩在母亲的四周,一些细小的米糠飘在她的脸上、鼻子上。在这种环境中,不论怎么仔细,母亲总是模糊不清,但看上去亲切,心里产生一种难于言说的温柔感。在昏黄的灯光下,母亲随时都是不慌不忙,每一个动着都是娴熟、细腻,完完全全体现了一个劳动妇女的总体气质。我现在一想起碾米房,留在心里的,就是母亲在碾米房里的那些非常完美的动着。

      碾米房的一角,还有一个火塘,里面的火长时间不熄,这家的米碾完了,那家的柴又继续烧上,火塘里整天整夜都有淡淡的青烟,红红的火苗。我每次到了水碾房里,不久就睡在了火塘边的地铺上。地铺的行李都有是自己家里拿来的,但睡上去和在家里睡觉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在水碾房的地铺上睡觉,比在家里感到温暖,新鲜,一切都好象是比平常舒服,有味道。我每次在碾房的地铺上睡到半夜,就要被大人们喊了起来。我睁开了眼,我就马上会闻到新米饭的香喷喷的味道。碾房里的新米饭,是用自家的铜锣锅煮成的,虽然新米里的有些细糠杂质都还来不及筛洗干净,但是让人感到它绝对的纯净,都是稻谷上产生的东西。菜还是有的,一般是在外面水沟边上找来的野菜。吃得最多的是秋水瓜,秋水瓜在碾房外的水沟上就可以找得到,瓜只有拳头那么大,鲜嫩,质地细腻。也还有南瓜尖上鲜嫩的部分,有一点绒毛,有一些象丝一样的绿胡须,煮在锅里不一会就漂出一种无法言说的味道来。把这些东西做好,又做醮水。醮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将一些辣椒放在火塘里烧糊,然后揉碎,再装点盐和酱就行… …这种样的新米饭,我想无论是谁,都不可能轻易地忘记掉。现在我回忆起家乡的水碾房来,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一吨新米饭,还有那水碾子的碾砣转动的不紧不慢的速度,水碾子上油灯的暗淡的光影,以及暗淡的光影下母亲一刻也不歇息的身影… …



2#
发表于 2015-12-21 1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5 编辑 <br /><br />碾米房,作为一个村庄特定的历史产物,形成作者观照家乡地域生活的特定符号。依然是作者在细节与场景上的细致描述。以此一孔,窥视村庄在一个历史阶段的原貌,那些沉淀下来的历史光影,确实是作为散文文体认知的价值所在。

3#
发表于 2015-12-21 14: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5 编辑 <br /><br />文章丝丝入扣 文笔细致入微 人物点染鲜活 有浓郁的乡情乡土味道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2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5 编辑 <br /><br />碾米房,作为一个村庄特定的历史产物,形成作者观照家乡地域生活的特定符号。依然是作者在细节与场景上的细 ...[/quote]
房子先生,谢谢你的点评。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2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5 编辑 <br /><br />文章丝丝入扣 文笔细致入微 人物点染鲜活 有浓郁的乡情乡土味道[/quote]
朱竹先生,也十分喜欢你流畅优雅的散文篇章。

6#
发表于 2015-12-22 1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5 编辑 <br /><br />碾坊已成过去,缠绕着亲情,牵引着目光,人物自是人物,相伴在岁月的流逝里……

7#
发表于 2015-12-22 17: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5 编辑 <br /><br />碾米房,也曾多次见过,一个时代的印记,留给另一个时代回味。娓娓的语调里是真真的情。

8#
发表于 2015-12-22 2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5 编辑 <br /><br />碾米房的色彩是清晰的,碾米房的味道是清香的!

9#
发表于 2015-12-22 2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5 编辑 <br /><br />木祥先生的这一组系列,从历史,人物,事物诸多方面展示了历史的变迁下,村庄和人的命运。本文更显温情。

10#
发表于 2015-12-22 23: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5 编辑 <br /><br />很细腻的感触,描摹。

11#
发表于 2015-12-23 0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5 编辑 <br /><br />聚焦碾米房,切入角度别致;发生在其间的故事,有着时光和生活的味道。欣赏学习。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12:34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5-12-23 09:48
聚焦碾米房,切入角度别致;发生在其间的故事,有着时光和生活的味道。欣赏学习。问好。

谢谢彥林点评。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12:35 | 只看该作者
何也 发表于 2015-12-22 23:05
很细腻的感触,描摹。

谢谢何也先生阅读。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12:35 | 只看该作者
二哥哥 发表于 2015-12-22 23:00
木祥先生的这一组系列,从历史,人物,事物诸多方面展示了历史的变迁下,村庄和人的命运。本文更显温情。

谢谢阅读。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12:36 | 只看该作者
荒漠逸行者 发表于 2015-12-22 21:42
碾米房的色彩是清晰的,碾米房的味道是清香的!

谢谢点评。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2:29 , Processed in 0.06907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