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翡翠莲花簪 [打印本页]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4 18:08
标题: 翡翠莲花簪
本帖最后由 熊荟蓉 于 2015-12-24 18:50 编辑
翡翠莲花簪
文/熊荟蓉
我家公子姓喻,单名一个谦字。
在我们永隆街,就三间旺铺。喻德隆杂货。冷长天布行。潘瑞祥木材。
除了冷家就一位嫣然小姐外,喻家和潘家,都是公子。
那嫣然小姐面若素月,眸如清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不喜披金戴银,唯爱一绾青丝上别一支翡翠莲花簪。
两位公子皆长身玉立,仪表堂堂,且情趣高雅,文武兼修。喻潘两家是世交,俩公子素以兄弟相称。喻谦公子,是喻哥。潘让公子,是潘弟。
每天大清早,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公子磨墨。
公子练习书法,有时是抄录唐宋诗词,有时是即兴涂鸦。
早膳后,我们总是奔潘家而去。
潘家东靠广场。广场多垂柳芳草,平时冷清,是喻公子和潘公子切磋剑法的场所。逢年过节,舞狮子、耍龙灯、扭秧歌、打擂台……热闹非凡。
喻公子爱穿白衫,潘公子偏好黑衣。比武打擂,他俩的出场总是山呼海啸。
他俩的轻功都十分了得。忽而云中徐行,忽而草间疾掠,忽而比翼翱翔林间,宛若一黑一白两只矫燕。
他们还各有一件神器。喻公子是一管横笛。潘公子是一把折扇。
那横笛伸缩自如,凌空劈下有千钧之力,笛声悠悠可使纤歌凝白云遏。
那折扇含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旋转起来如万花筒,闪得人眼花缭乱。
观众如醉如痴。不知有多少大姑娘小媳妇为他们神魂颠倒。我和阿康亦手舞足蹈。阿康是潘公子的书童。因为主人的关系亲如兄弟,我俩也亲如兄弟。
说起自家主人,我俩都引以为傲,至于俩公子的武艺孰高孰低,却不知晓。他俩对付街头地痞流氓,皆同仇敌忾,但相互比试,总是你谦我让,点到为止。
近来,我感觉很不对劲。我们已有半月没去潘家了。我偶尔向喻公子提起,他缄口不谈。然后整天整天,他就神情郁悒地写诗,写一张扔一张。
我一边给他铺纸、研墨,一边寻思,到底喻公子与潘公子有何过节。
我的目光无意间落在狼藉满地的废纸上,看到了“残夜莲花落,玉簪月影微”的诗句,忽然想起了半月以前的一件事来。
那天我们去潘家广场习武完毕,潘公子和阿康随我们回喻家码头玩耍。途经冷家布行路段时,发现了一支遗落在地的翡翠莲花簪。
说时迟那时快,喻公子弯腰,潘公子出手,他们几乎同时抓住了玉簪的两端。然后,就见潘公子用力一拽,喻公子不意失手。两人脸上都赧赧的。
细想起来,那天在码头上就玩得有些尴尬,之后,我们就再没去过潘家了。
难道两位公子会为一支簪子闹别扭?不会,两家堆金积玉,不缺这根玉簪!
某天早上,我发现公子在书房里对着某物发呆。细看那物,是那支翡翠莲花簪。而公子脸上,竟有伤痕。
我不敢造次,抽空跑到潘家,找阿康问个究竟。阿康对我却仇敌似地连推带搡,还骂骂咧咧。潘公子的眼色,戾气颇重。
我家公子也性情大变,提起潘公子就发咒语,一副不共戴天的神气。
很快,两家公子的不合就路人皆知了。两位老爷不明就里,多次为他们劝和,却越劝越不和。终于,趁两位老爷外出参加商贸活动之机,俩公子展开了决斗。
码头。微雨。三三两两过渡人。
潘公子一上场就眼放寒光。抱拳才毕,即举剑朝喻公子当头劈来。未待喻公子闪身落定,又转动七色扇,趁对方眼盲之际,当胸一箭刺来。
喻公子的横笛忽然化身为杠杆,轻轻一点,人已飞至半空。那横笛又以迅雷之速,直取潘公子咽喉。
潘公子倏然委地,若灵蛇游走,之后又如黑烟冲天。随着猎猎风声,暗器飞至,喻公子的横笛应声而落。一柄闪着异光的折扇已架在他的脖子上。
喻公子头一偏,顺手抓住折扇内角,两人腕力相拼,脸色都涨得青紫。
看客越聚越多,都不敢出声。
正在难分难舍之际,忽闻锣鼓喧闹,东边黑压压过来一大队人马。
人群中有人高喊:“冷家小姐出阁,好大的排场……”
还有人说:“听说冷家姑爷是福星街的余大少爷,家世显赫得很……”
啊——两位公子同时瘫倒。折扇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我和阿康赶紧过去搀扶,见他俩都没受伤,只目光呆滞地望向娶亲的队伍。
过码头时,那花轿偶一颠簸,帘子半开,随即合上。我没有看清新娘子的脸,只看见她盘起的青丝上,斜插着一支翡翠莲花簪。
突然,喻公子从我怀里一跃而起,白光一闪,落于码头。只听得他对潘公子大喊:“潘弟,我来拦截,你快断后!”
人群一阵骚乱。
花轿停。珠帘开。莲足下。嫣然小姐凤冠霞帔,眉眼间有凛然之气。
只见喻公子从怀中掏出一物,正是那支翡翠莲花簪。
他双手捧簪,举至嫣然小姐面前,朗声相问:“请问这玉簪,可是小姐旧物?”
未等嫣然小姐作答,那胸佩红花的余大少爷已面如土灰,从白马上坠下。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暮烟秋雨 时间: 2015-12-24 18:27
我也想有这样一枝簪子,有两位公子为我决斗。好的味道的武侠小说!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4 18:29
呵呵,秋雨妹妹,不是两位,是三位公子呃!
作者: 瑞雪洪荒 时间: 2015-12-24 20:05
这支簪子怎么把我看糊涂了?
文中有句“然后,就见潘公子用力一拽,喻公子不意失手。”是说的喻公子失手了吗?那么簪子就该在潘公子手里吧?
后面又说“某天早上,我发现公子在书房里对着某物发呆。细看那物,是那支翡翠莲花簪。”簪子怎么又到了喻公子手里?
文末,“余大少爷已面如土灰,从白马上坠下。”是说余大少爷看到喻公子拿出小姐旧物而怀疑他们有旧情才坠马吗?
另外,还有个想法:觉得两个佣人“我”和阿康在小说里的作用不大,似乎是两个无关紧要的人,使小说里人物过多,有点乱。没有这两个人,小说也许会更精练。纯属个人拙见,不对莫怪。
呵呵,我愚钝,您的小说深奥,我每次都反复看。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4 20:25
呵呵,网络浮躁,难得有人能把某篇文章反复读,谢谢先生抬爱!
拙文以书童的有限视角来写,就是不想把事情说得太白。
两兄弟明争一支簪子暗恋一个女子,簪子在潘公子手里,怎么到了喻公子手里?文中有交代哟,先生再看看。
嫣然小姐的簪子明明还戴在头上,这支簪子怎么回事?瑞先生,请您联系一下我对余大少爷的描写,大胆地想想看!
作者: 瑞雪洪荒 时间: 2015-12-24 20:57
额,对了,还有一句:“听说冷家姑爷是福星街的余大少爷,家世显赫得很……”
可这里有何玄机呢?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4 21:08
瑞先生,这一句只是普通的交待,有玄机的是这一句:
他双手捧簪,举至嫣然小姐面前,朗声相问:“请问这玉簪,可是小姐旧物?”
未等嫣然小姐作答,那胸佩红花的余大少爷已面如土灰,从白马上坠下。
瑞先生想想看,为啥余大少爷一听到喻公子问嫣然小姐,那簪子可是她的旧物,就吓得从白马上坠下?
作者: 天门牧夫 时间: 2015-12-24 21:11
莲花清香盈满腮,红颜总惹爱恨来。精彩小说,欣赏!平安夜祝熊老师永远平安!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4 21:17
牧兄,这支簪子的故事,你看懂了吗?你要是也看不懂,就是我写得太晦涩了。说说看!
作者: 碣石清风 时间: 2015-12-25 07:40
荟蓉真是精短小说高手,小说为太虚添彩增辉。谢。
文字不多却能涵盖这么多信息量。一只簪子引发的爱情决斗故事,痴情而血腥,情节起伏明暗两条线清晰而复杂。几个人物有侧重,浓墨淡彩个性突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赞,高赞
作者: 枫落吴江 时间: 2015-12-25 08:33
精短文字,穿越时空,侠义情仇,尽在笔下。
继续努力,希望作品更精,更好,更畅然!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5 08:52
清风版主注意到了明暗双线,一定把小说读懂了。谢谢!圣诞快乐!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5 08:53
谢枫版!我试图在这篇里表达人性与人情,也许,还没表达到位。圣诞快乐!
作者: 若虚 时间: 2015-12-25 10:53
个人年龄老了,这样的文章我今又重读了一遍,脑肋有些不够用。不过还是喜欢里面简洁美丽的语言。问好老师。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5 11:00
嗯,沉思先生解读得真好!让鹬蚌相争,渔翁就可得利了。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5 11:02
罪过罪过!劳老先生大驾,应该奉一杯清茶!先生圣诞快乐!
作者: 天门牧夫 时间: 2015-12-25 11:53
小说情节大致如此:
嫣然小姐对喻,潘二位公子都有敬仰爱慕之心,但不知如何取舍。她以翡翠莲花簪作为信物,由天意而定。余大少爷窥得其中奥秘,仿制一支翡翠莲花簪赢得嫣然小姐芳心而定下终身。而喻,潘二公子则为争夺簪子大打出手,反目为仇。待嫣然小姐出阁,行进在路途,见到喻公子手中真正的定情物翡翠莲花簪时,才明白真相。而余大少爷见事情败露,也就“面如土灰,从马上坠下”了。
不知道我理解的对否?
情节设计精巧。留白充分,余味悠远。
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立体地表现几位人物的不同特点。场景极具现场感。而以“我”所见所闻来表述整个故事,视角独特。作品语言精致,韵味十足。
好小说!
作者: 天门牧夫 时间: 2015-12-25 11:57
我与你解读不同。我的理解更有戏剧性。
作者: 暮烟秋雨 时间: 2015-12-25 11:57
点评高手。向老师学习。
作者: 天门牧夫 时间: 2015-12-25 11:59
问好!你的名字与我一位故友暮茗秋雨只差一字,莫非是老朋友?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5-12-25 12:12
两兄弟明争一支簪子暗恋一个女子,簪子在潘公子手里,怎么到了喻公子手里?
试答:由文中喻少脸上的伤痕可见,是从潘少爷手中抢夺的。
嫣然小姐的簪子明明还戴在头上,这支簪子怎么回事?
试答:从那余少家境来看,那厮该是弄个假的糊弄小姐?所以才有见到真旧物,吓倒新郎。
写得风生水起,不错啊。就是理解费工夫。
作者: 牧歌 时间: 2015-12-25 12:17
不愧是诗歌散文锤炼过的语言。将一个爱恨情仇故事描绘成一幅幅美不胜收经典绝伦画面。不错
作者: 暮烟秋雨 时间: 2015-12-25 12:30
哎呀,想了个网名,真有与您故友相似的啊,我不是暮茗。只是看您的评比别的评要认真深刻许多,故发此感慨。不敢求和您“一见如故”!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5 12:37
不得不佩服:姜还是老的辣!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5 12:39
呵呵,我这篇就是写滴玩滴,让喜欢猜谜的亲们猜猜。风铃老师蛮会读嘛!圣诞节快乐哟!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5 12:41
牧版过誉了,祝圣诞元旦双节快乐!
作者: 瑞雪洪荒 时间: 2015-12-25 12:43
哈!你的这篇引起了大家广泛热议,这就是成功!为你骄傲哦
我这个愚钝之人,终于从大家的解读中了解了事情真相,好深奥!你太厉害了!
不过,现在有两种真相,我觉得都合理,但究竟哪一个是你的初衷呢?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5 12:48
瑞先生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呢?作品一旦诞生,作者就死了。
小说忌主题太鲜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若一篇作品能让不同的读者读出了不同的意味,就是作品的福气了。
请不要问我的初衷。我的初衷真的不重要。读者的感觉,才最重要。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5-12-25 14:27
小说整体的构架和语言描写都不错。
个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优点仅仅是在技巧上取胜,缺憾则是主题内涵的苍白,看后感觉就像是一个快意恩仇的动画片,而最能有说服力的情感却只字未提。一切的理解均靠读者自由想象和发挥。
三位公子围绕冷姑娘上演了一出滑稽表演戏,最终谁是赢家都无关紧要,因为人家冷姑娘就是冷,一句话不说,一个簪子算得了什么,我只不过想看你们三个傻蛋的“精彩表演”而已。
换句话说,你喻公子和潘公子捡到的真货正品又怎么了?你们相互掐架掐死才好呢。相反人家余公子知道俺丢失了翡翠莲花簪,不惜花重金又给俺买了一个。瞧瞧人家那心意。你们两人就知道掐,可谁又给俺说上一句真心话?再说了,俺嫁都嫁了,花轿也坐上了,总不能再吃回头草吧?余公子从马上跌下来,都怪你们瞎搅和,害得余公子怀疑俺给你们有一腿呢……唉,瞧这事闹得,反倒是俺里外不是个好人了!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5 15:13
一楠先生言之有理!
所谓我们心里有什么,眼里就会看到什么。这篇小说,可以算是一面镜子。
这是我一个朋友读本小说之后的留评:
本篇以成人童话的方式,以我的视角为起点,以情为依托,表现至情与人性。
小说结构精巧,文字脱俗,有南宗出世而不食人间烟火的韵味。似阳春白雪。与本阶段赌文成逸神之品。
另:南宗慧能讲顿悟,以出世为最,以至后来者缪缪,终以肉身而不朽。北宗神秀讲渐修,所以入世为用。有如世俗显赫者。
回到本文,如果我们只留连于本篇语言的华丽,人物的个性设置里,那就是舍本逐末了,偶以为作者是想以一个旁观者‘我’的视角看人世间的真与假以及人性的弱点【文中2人的矛盾】当然人性总是两面的,它总是或左或右相伴着我们。艺术有逸神妙能之分。能臻逸神者其实只是一个很飘渺的境界了,这就是无尘和有尘之分。故此恐有曲高和寡之虑。个人观点,敬请方家指正
作者: 淡淡不如风 时间: 2015-12-25 15:13
喻德隆杂货。冷长天布行。潘瑞祥木材。感觉前两个句号,可以改为逗号。
作者: 淡淡不如风 时间: 2015-12-25 15:15
语言确实不错,细节描写也很到位。只是读到结尾,确是有些困惑。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5 15:19
回淡淡先生:确实可以用逗号。我个人比较喜欢用句号。下面是我的一篇散文,句号可多啦:
凤凰不是传奇
文/熊荟蓉
红灯笼。青石板。吊脚楼。碧波。拱桥。斜阳。灯火。
凤凰于我,像隐隐约约的前世。像一个做过多次的梦。
于是,出发前,我更改QQ签名:前往凤凰,期待一个梦的打开。
一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总在烟雨中。
初见凤凰,是在烟雨中,灯火下。
凤凰的雨,没有尘土的味道。黏黏的,糯糯的。仅够挂在发丝上,睫毛上。粘衣不湿,意味悠长。
凤凰的灯,是风情的。她在沱江这杯酒里荡漾,在虹桥这幅画里明灭。她在每一个角落扭着腰肢,抛着媚眼。
粉粉的。艳艳的。嗲嗲的。慵懒。颓靡。暧昧。
她不是我眼里那滴泪,意中那个人。
她不青涩。也不清纯。
一切都那么闪烁不定,不可捉摸。不可信。不可靠。
她只适合推杯换盏,适合缠绵悱恻,适合醉生梦死,适合明天,说再见。
二
灰瓦。飞檐。朱漆木门。雕花窗子。
暗与旧,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青灰的石板,那剥蚀的墙皮,那铜锈的门环,素素地旧着。像很旧很旧的一首宋词,暗暗地,流淌着很老很老的月光。
推开那一扇扇古老的木门,一段段光阴的故事迎面扑来。
在这间小柴房里,一代政治家、教育家熊希龄,曾在这里推磨和冲碓。
在这宽阔的晒场边,立着一块旗杆石,它见证了陈宝箴中举以及“一门四代五杰”的辉煌。
在这檀木方桌、藤编靠椅上,只有小学文化的沈从文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大作品。
…… ……
栖息在这里的凤凰,都曾向世人展示过非凡的光彩。如今,他们寂寂地敛着翅。在画幅中凝着神,在词条里发着声,在那一册册线装书里,绽放清冷的香。
打着小旗的导游来了又去了。好多的旧时光,浮上来,又沉下去。
在一张镂空梳妆台前呆立。青花瓷、桐油灯、棉纱帐子,我不知是前世,还是今生。
三
午后的沱江,静如碧玉。
远山。塔影。铅灰的天。挤挤挨挨的檐头屋脊。掬水沐发的垂柳。连那跳岩上的人和故事,也在距离里,有了悠悠的古意。
一艘艘乌蓬船,虾米一样趴着。
穿粗布马甲的船夫,牢牢地握住船浆,将月牙形的小船撑离岸边,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粼粼的细浪铺散开来。沱江露出她甜甜的酒窝。
河底绿油油的水草,与吊脚楼上的红灯笼,遥相呼应。
阳台的竹竿上,晾晒着五彩的衣物,也晾晒着凤凰人家五彩的生活。
若是五月初五,这里该是人头攒动,千帆竞发。一个个的翠翠,隐在雕花窗子后,踮起脚尖,寻觅那一个个心中的傩送。一个个的老船夫,聚在一起喝酒,那酒葫芦里的快乐,正咕咚咕咚作响。
人在画中游,耳畔又传来苗家姑娘清脆的山歌。那一声悠长的哟荷喂,唱得人心里痒痒的。同船的擅唱者对以一曲《龙船调》。一句“妹娃要过河是那个来推我吗?”,引来一片回应声。
不远处的虹桥,笑弯了腰。
四
去苗人谷、土匪洞。先坐车,再坐船,再攀岩。
一路上,耳得之是苗族的神奇,目遇之是苗寨的风情。
神秘的赶尸。恐怖的下蛊。
自由烂漫的赶边边场。奔放缠绵的山歌对唱。情投意合的草标幽会。
不知怎么说到了宋祖英。导游以一句“宋祖英是我们这边的神”开头,讲得让我们泪落。
这只从矮头寨子飞出的金凤凰,无论是低到尘埃,还是高到云端,都不失质朴的天性,感恩的情怀。她为家乡尽心竭力。如今,“宋祖英助学基金”已经资助了几千名湘西贫困学子。
狭长的苗人谷,谷中藏洞,洞中藏谷,宛若迷宫。阴暗的土匪洞,隐蔽又险要,幽深又潮湿。土匪洞又称苗王洞,因湘西末代苗王龙云飞曾在此居住而得名。据说当年清军围剿数月仍无法攻下。
谷内四季山花烂漫,百鸟争鸣,溪水淙淙,胜似仙境。经行处,我们遇到了许多唱山歌的小阿哥和小阿妹。他们衣衫暗淡,歌声嘹亮。大的不过十多岁,最小的只有两岁半。
这些孩子中,也许就有未来的宋祖英、陈思思。我们在他们的手里放上一元、五元的纸币,也放上我们最真的祝福。
五
如果不来到湘西,我怎会知道,这里,还有一道绵延千里的南方长城,以残垣断壁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民族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悲情史。
我们曾经多么骄傲,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居住在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
而苗族,他们的始祖是蚩尤。
从五六千年前炎帝与黄帝联手战败蚩尤开始,苗族就开始了苦难的迁移史。他们被称为蛮,一次次被迫离开故土。五次大迁徙,他们逃到西南方的荒山野林。
失去了平原的悠闲富足,他们拥抱了大山的美好纯净。他们没有文字,就用服饰记载历史。那精美的银饰,那多彩的刺绣,那奔放的歌舞,就是他们的语言。
他们以山果养命,用山歌宽心。他们不过是一个爱美爱自由的民族,剽悍与蛮横只是自卫的武器。却遭到历代统治者六十二次的镇压,杀之唯恐不绝。
这一道南长城,又叫苗疆万里墙。它把湘西苗疆南北生生隔开。“苗不出境,汉不入峒”,只是封建统治者的狭隘偏见,一厢情愿。如今,惠风和畅,城南城北,早就畅通无阻。只有这一段青黑色的石墙,默默垂立,似在向苗族后人谢罪。
都过去了,千年的苦难,千年的悲情。千年的凤凰,不是传奇,是需要我们好好呵护的亲人与家园。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15-12-25 16:28
经典散文。为何不发在中财散文版块?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5-12-25 16:49
这位朋友的留评,因为基础打得高,所以就进入一种自我境界里去了。
情与人性的探讨,此篇尚待挖掘。所谓的留白,实际都是空白,技巧上的拿捏,造成了人物取向上的模糊。
小说就是写给人看的,不是参禅悟道,过分的追求一种境界,容易造成主题的残缺,或者结局的是事而非。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15-12-25 17:09
一楠版主的话非常合我的感觉。赞同!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15-12-25 17:09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5-12-25 21:36
小说细细读了,其实我更喜欢你的语言,清丽委婉,自成风格。熊老师可能是写古风小说和散文的吧, 问好。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6 10:00
我在单位时间里,比较专一。现在,觉得太虚有趣,先在这里乐几天。过一段时间了,再去听雨。那边有个木版,蛮有情趣的!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6 10:06
木版好!我在你那边发过文啊,那时不晓得规矩,把旧文一发上去,你们不评文,直接说我非首发。后来,首发了一篇《落在父亲生命中的雪》,还没等到你们版主开会研究,又忍不住发到我自己管理的论坛去了,然后,你又说发到别的论坛,不能加精了。几番下来,我觉得无趣,就不想再去你那里发文了……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6 10:08
啊,你说啥呢?这也能虚构!写小说弄出惯性了?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6 10:10
同意一楠的空白之说!
我说自己是留白,多处伏笔,完全是狡辩!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6 10:19
春夜听雨啊!散文版。这个大观园,沉思先生好像还没逛完!
作者: 天门牧夫 时间: 2015-12-26 16:15
别人的大多数作品我都看不懂,唯独这篇碰巧猜对了?
作者: 梅边 时间: 2015-12-26 21:12
两公子争的簪子是余家大少爷掉的,那是他和冷家小姐的定情信物,和冷家小姐头上的原是一对。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6 21:17
小梅,你啥眼神啊?
作者: 梅边 时间: 2015-12-26 21:22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6 21:25
你把人家的回帖看一遍就明白了呀!我要是自己说,就没意思了啊!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6 21:39
我细想,你为啥要这样认为呢?就为了更戏剧化?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5-12-27 09:23
莫说别人傻蛋,搁你也会打起来。一楠兄那点儿出息,别人不知我还不知么。
见色忘友的家伙之代表。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15-12-27 09:36
作者: 青青湖边草 时间: 2015-12-27 12:01
送你一支
作者: 青青湖边草 时间: 2015-12-27 12:07
高深莫测。脑细胞费了不少。余少爷既然脸色变了,一定是他糊弄小姐了。有时间再琢磨,这小说,深奥。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5-12-27 19:58
理解万岁!
说实话,l连续看了你的多篇发在太虚的小说,其写作手法都很有个性,语言和表达能力都很强,只是在故事的承转启合上稍微下点功夫有更有说服力了。有些不需要说多,几句点睛之笔即可。
再说,你个人能够有一种坦诚面对、客观求实的心态,也是我多说了几句的原因。当然,我说的也不一定全对,不当之处还请包涵。谢谢!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5-12-27 20:03
安然就是不让人安然,无缘无故的就扣帽子了。告诉你,不是没打起来,就是没对手!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5-12-27 20:31
没事没事!一楠版主说得极好!我知道是每个人追求的不同导致的。比如,有的人总喜欢把细节交代更透彻一点,有的人更喜欢点到为止。我会在保有自己特色的前提下,听取大家的建议的。谢谢!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