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73|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心寄何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8 0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夜听琴 于 2015-12-30 11:44 编辑

                  
        [说明] 这篇小文在博客中曾有过(那博客已不用,忘了密码),从没有在纸质媒体上发表过,又一直保存在电脑里,所以就贴在了这里。现在经夏版主提醒,知道没在纸媒上发过,但在博客上有过,也不适合在这里贴,应该发在非计酬区。 谢谢版主提醒!由衷地敬佩夏版主认真负责的精神。凡事唯有认真,才能做好。以后贴文章时我会格外注意的。我想转到非计酬区,夏版主说可以不转,大家交流下是可以的,版权可以不加。那就保留在这里,我便加了这段说明,第一表明自己的态度,第二也算对有关规定做一下宣传。

       很喜欢这个地方,有时间我会继续在这里写。祝各位文友佳作不断!

..........................................................................................................................

      人生的溪流尽管跌宕起伏、蜿蜒回旋,但无论如何, 应该有个最终方向,譬如长江黄河,无论中途有多么曲折腾挪,最终的目标还是东流入海。

       生活需要精神支柱,生存需要理由。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个古老而现实的命题。很多人想过了,但好多没有明确结果,于是干脆如余华小说里的福贵一般——为了活着而活着。福贵的生命韧性令人钦佩,但观其一生,其终极价值又在何处呢?
                     
       封建社会里,个人信条、人生目标早被三纲五常之类的清规戒律规定好了。民主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仁人志士的目标也比较明确单一,投身革命就是意义、即是价值,他们脑中的图画非常清晰:开辟新天地,为后世造幸福。为此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建国后,上世纪50—70年代,那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里,尽管探索过程充满了曲折,面对显著的建设成就和国外敌对者的高压,国家领导人也曾头脑发热,但人们空前高涨的热情是发自内心的,大多数民众把自己的大脑交给一位舵手去指挥,心甘情愿跟着他去战天斗地,也算是心有所寄吧?那好象一幅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生动图画,看了让人感奋。那时人们的信念统一,思想划一,一心为公、积极奉献,那既是集体的价值取向,也是个人人生价值的最高标杆,尽管其中充满了乌托邦式的幻想。

      改革开放,国门大开,社会经济形态趋于多元化,民众的价值观念随之多元起来。个人的具体追求不再明确统一,人们遵循的个人信条开始分化,思维的自由度增大了,选择的机会增多了,在这样一个视野开阔的时代,过去的一切需要整合,未知的东西需要研究吸收,哪些该坚持、哪些要改革,有些人开始以国际眼光和超越的姿态纵横比较、深入思考,但多数人、普通百姓面对互相矛盾、眼花缭乱的状态,一时反而更难把握,更累、更惶惑、更无所适从。

       社会大船调头太快,弄晕了一船人。精神的神像倒了,跟随者有点不知所措,后继者也一时迷惘、没有了明确方向。反正想也想不通,干脆避免深思维,于是逃避、随大流、跟着感觉走,一切向钱看,活在当下成为一时潮流。有些人,现实问题既然想不明白,干脆转向虚拟和虚幻的一切,到那里去寻求安慰或发泄过剩的精力,在虚幻的充实中,似乎过得也快乐,但一接触现实仍旧充满了迷茫和空虚。

       在这样一个过渡和转型时期,一个相对自由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更加个性化、多样化,但似乎也更加杂乱、更加矛盾,这让我们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想到了百家争鸣。和现在不同的是“春秋无义战”,那时的核心价值观已不再起作用。显然那个时代和现在有着本质区别,但某些方面还是会让我们产生联想。

       事物的规律是物极必反,“正”后是“反”,“反”后必然是“合”。多元的过渡时期之后,照理应该是走向“合”的状态,走向“否定之否定”,走向常态的多样统一,只是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整合好。
                 
       曾经有人说:“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只是为了吃饭。”这话有道理。但不能为活者而活着,那又是为了什么呢?在现今时代,不同层次,人生意义和价值追求理应不同,不能强求一律。在大的方面(比如国家法律和公共道德等)基本相同的前提下,不同层次、不同信仰的人们有权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同一信仰、同一层次的人,所做的梦也不会完全相同。性别不同,人生的追求也会不同。同一性别的人心中的期望也不可能相同。梦想不同,各如其面,强求每个普通人都遵循一样的高标准,都似圣人一般,不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但核心的东西应该是相同的。

       如何度过一生,或者说要确立什么样的人生信念,作为一个正常人,总该有个基本的梦想或者基本的价值追求吧?虽然有时候“计划没有变化快”、“人算不如天算”,但从宏观上不能没有一个大体的设想。人的一生如果没有一根红线贯穿一下,岂不是如无头苍蝇一般,盲目、漫无目的和浑浑噩噩?

       实际上,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干脆拒绝思考,心里想着:人生就那么几十年,想那些干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船近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明天的事明天再说吧,活一天说一天,今天不管明天的事,想不清楚就干脆不想,干脆自我麻醉、自我逃避、吃喝玩乐,还是欢乐当下、顺其自然吧,这似乎也是一种避免苦思的办法。这样或许可以自我安慰、一时欢快,暂时减轻压力、回避迷惘和痛苦,但长远来看终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味地得过且过,过了今天不说明天,久而久之,也许有一天成堆的问题真的要来找你算总账。

       作为一个普通人,特别是青年人,这一生究竟打算干点什么,追求的点什么,该有什么样的精神支柱,为了什么而忙忙碌碌,或者说心将寄于何处,还是应该好好想想的吧?



2#
发表于 2015-12-28 09:46 | 只看该作者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只是为了吃饭。
虽然活着不只是为了吃饭,但没饭可吃的日子,却是万万不行的。
因此我们要感谢饭,既而由饭带给我们活下去的日子。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09: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夜听琴 于 2015-12-28 10:05 编辑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12-28 09:46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只是为了吃饭。
虽然活着不只是为了吃饭,但没饭可吃的日子,却是万万不行的。
...

安然版主好!你说得对:人生在世,首先还是要解决吃穿住等问题。一时的思考,欢迎研讨
4#
发表于 2015-12-28 11:11 | 只看该作者
心寄何处?这是令人心酸的话题。按说这个话题不需要讨论,但雪夜听琴却说出了现实。这是当下所有中国人的声音。
5#
发表于 2015-12-28 15:15 | 只看该作者
生存问题。信仰问题。生命价值问题。精神境界问题。种种问题汇聚起来,就不再是一个个小问题。
其实某种意义上说,能满足吃饱饭这一个起码的问题,对不少人来说也是奢望。比如说我们家就尚处于这样的危机状态。
6#
发表于 2015-12-28 15:18 | 只看该作者
生存问题。信仰问题。生命价值问题。精神境界问题。种种问题汇聚起来,就不再是一个个小问题。
其实某种意义上说,能满足吃饱饭这一个起码的问题,对不少人来说也是奢望。比如说我们家就尚处于这样的危机状态。
7#
发表于 2015-12-28 16:11 | 只看该作者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只是为了吃饭。

平实但深刻的命题,演绎伟大的真理。
8#
发表于 2015-12-28 17:34 | 只看该作者
有所追求的人生,才不会空乏无味。
9#
发表于 2015-12-28 17:44 | 只看该作者
茫茫天地,此心何寄?发呆半晌,忽觉乾坤浩渺……
10#
发表于 2015-12-28 18:43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个普通人,特别是青年人,这一生究竟打算干点什么,追求的点什么,该有什么样的精神支柱,为了什么而忙忙碌碌,或者说心将寄于何处,还是应该好好想想的吧?
说的很好,人生应该有点追求,要有活着的精神支柱,人的一生不容易,我们不能昏昏碌碌,要发挥最大的价值造福于人民和社会,一个善于做慈善的人是长寿的。
11#
发表于 2015-12-28 18:43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充满正能量,我们要弘扬一种正义和良知。
12#
发表于 2015-12-28 20:58 | 只看该作者
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这篇文章引人深思!
13#
发表于 2015-12-30 07:5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大气浑厚,穿越时空,畅谈古今,娓娓道来,有大家风范!问候陈老师!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9:05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12-28 11:11
心寄何处?这是令人心酸的话题。按说这个话题不需要讨论,但雪夜听琴却说出了现实。这是当下所有中国人的声 ...

谢谢您的关注!心寄何处?是在问别人,也是在问自己。老问题,新困惑。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9:09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5-12-28 15:15
生存问题。信仰问题。生命价值问题。精神境界问题。种种问题汇聚起来,就不再是一个个小问题。
其实某种意 ...

夏版主所言极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存毕竟是第一位的,我家也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05:08 , Processed in 0.15179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