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执者失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9 1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执者失之(原创)
——读《道德经》有感之二十一
文/李良智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意思是说:天下这个神圣的东西,不可以刻意而为,也不可以用强力来掌握,如果刻意而为,就要搞槽;如果用强力来掌握,就会失去。因此圣人自然无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失去。

一件精美的玉器,让你拿在手里把玩,在欣赏精美的同时,又时时担心跌落在地化为齑粉。怎样才能不跌落,那就是:不要拿在手里不放。“无执,故无失”。

教育孩子,作为家长或教师,不可过分地抓在手里,事无巨细,关心过度,以至成病态,被称之为“妈癌”之类,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师长放胆、放手。
无执则无念。财富、权位、功名,控制不了自己的心灵,心便生执,你的人生之路便不堪重负,永不得解脱。《红楼梦》中贾宝玉悟禅机,自言自语道:“纵是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不管你的家族是多么富有,任何人的归宿不过是一座坟罢了。

有个佛偈说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因为有了爱,所以有了牵挂,所以就有了忧虑和恐慌。心中没有爱时,便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就没有忧虑和恐慌了。当然,这里的爱,我们可以理解成过分的不理性的爱。《三国演义》中,鲁智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所以嫉恶如仇,人生洒脱。而林冲的初衷则是体制内的封妻荫子,从隐忍到隐忍,“有所执”,高俅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对林冲一再加害,直到逼上梁山。
教育孩子,放一把如何?捧在手里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紧紧“抓”在手里,却往往更抓不住孩子的心,他更会离经叛道,充满叛逆。这正如把一把沙子紧紧地抓在手里,却发现透过指缝流失了。而适当的把手放宽松,却发现沙子流失得慢了。把沙子轻轻从你的手里放在沙盘里,不再紧握,却发现沙子不再流失。

现在有两个词:圈养、放养。如同放羊,把孩子紧紧抓在手里,就是圈养。给孩子适当的空间,让雄鹰在蓝天飞翔,让马儿在草原驰骋,就是放养。两者的结局,大家不言自明。

顾城有首诗,写道:
当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
我就失去了诗。
当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
我就失去了自己。
在你什么都不想要的时候,
一切如期而来。

不能过分的去强求,强行去做,那就如强扭的瓜不甜,要随缘,要学会放手。勉强做一件事情结果可能是失败,紧抓着不放最终难免会失去。
马克思主义落地,井冈圣火才得以燃烧,学院派们苏联来的李德们紧紧抱着阵地战和城市包围农村的教条,惨败到惨败。而**则是用活的人,不执,则活。

吴越之战后,文种抱着富贵,而身首异处。范蠡及时丢掉爵位,而与西施潇洒泛舟五湖。这就是放开的胜利。

在《道德经》里,老子多处谈到统治者应行“无为”之治,主张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因应物性,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理想的教育者也应该一样,顺任自然、不强制、不苛求,因势利导,遵循教育客观规律。

“执者失之”,要做好一件事,就不要紧紧抓住不放。基于这一点,要办好教育,就要放胆、放手。这就需要两个“自由”:给孩子自由空间,给教师自由空间。

第一,给孩子自由空间。

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没有师长的呵责,没有他人的干扰,可以舒展自己的身心,可以放飞自己的想象,营造自己的天地,找寻属于孩子的世界。

自由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忙碌让现在的孩子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童年!

给孩子自由空间,可以让孩子早自立。让孩子有更多接触外界的空间,孩子就会明白大自然有多美丽,明白人世间有多美好。就会明白自己应该怎样生活,应该如何为人处世,有了问题该怎样寻求解决,当孩子自行把问题一个个解决,孩子就真正长大了。给孩子自由空间,首先锻炼的正是孩子的自理能力。人生的道路很长,父母和教师不可能陪伴终生,早给孩子自由空间,早让孩子雏鹰出谷,自由飞翔。

给孩子自由空间,实际上也是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现在的孩子“被动”的东西太多:在学校听老师的,回到家里听家长的。听课、自习、作业、兴趣班,忙得团团转,没有时间去读书,更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这点是可怕的。如此被动的人生,有何幸福感而言?没有自己的思考,有何创造力可言?“带着问号进学校,带着句号出学校”怪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在忙碌中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给孩子空间,更是交给了孩子培养想像力激发创造力的时间。现在教育上的“强迫性”手段还太明显,孩子的压力还是太大,孩子在被动中学习着知识,时间被大量的课业所占据,根本没有空间选择他自己想关注的事物,不能充分地解放自己,这就影响了学生的想像力。

给孩子空间,才可以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学生忙于学习,没有时间质疑。再说,现在的教材例如语文教材都是名人名篇,都是经典,孩子们本来就是匍匐其下,心怀恭敬,不敢逾越,不敢质疑。再加上没有空间,只能学会了盲从,造成了孩子可贵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意识的缺失。

第二,给教师自由空间。
教师是一个既繁忙又很琐碎的职务,缺少的恰恰是自由的空间,缺少的恰恰是重要的思索时间。

自由空间是教师的智慧之源、创造之源。当人的自由得到保障时,人的思想就会十分活跃,创造性会被不断激活,而程式化与教条主义,却会压抑教师的创造性,造成心理上的逆反。

学校工作很忙,但无论怎样忙,都不能挤掉老师思考的时间。不激励老师思考,教学改革就是空谈。实际上,一堂好课往往来源于一个灵感,而灵感往往爆发于身心自由舒展下思考中的一瞬。

对学校领导者来说,对学校的规则做到“严格执法”的同时,更需要“热情服务”。 设法减少老师的无效劳动,努力克服教育上的条条框框,自觉抵制教育上的形式主义。严苛而过密的各种制度可以管住教师的人,却管不住教师的心。高明的学校领导一定会给教师自由的空间的,不是压抑,而是放飞,不是禁锢,而是唤起。千万别忘了,教师是活生生的能动的人,要通过自由的空间,激发教师开动机器,放下包袱,激发热情,调动活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在老子这里,“无执”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谋略。

2#
发表于 2015-12-29 17:20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6-1-7 12:02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光临发表原创帖!问好新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22:28 , Processed in 0.05207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