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5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踏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3 2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憨憨 于 2016-1-3 20:40 编辑

“踏笼”

        

来福婶婶见了老公就来气:人家下岗,能重新找到工作,有的还能闯出一番事业来。自己老公下岗后,一蹶不振,今天找到工作,明天就砸饭碗,像走马灯一样到处奔走,连个安身立命之地也捞不到。来福臭就臭在嘴巴上,不管到那里,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派头,五个手指甩到了六处,好像真理都被他承包了,像皇上派来的小舅子,哪个单位欢迎这号人物?


来福却自有理由,他认为,自己不过是一时时运不济,想当年,在单位好歹是个总务科长,是个行政管理人员。每天上班,一杯茶,一张报纸,一支烟,有事没事指挥着看门的老张头,扫地的刘阿姨干这干那,说的是上风话,挣的是稳当钱。现在下岗了,总不至于像老张头,刘阿姨那样去干“下三滥”的活吧!


老婆说,你有真本事,早就出息了。哪有找那么多年工作,一而再,再而三败下阵来的道理?败军之将不言勇,你夹着尾巴做人吧,胡乱混口饭吃。再要这样下去,全家人都要喝西北风了。


老婆整天唠唠叨叨,来福吃不消,他像逃难似的,提笼架鸟,到花鸟市场去,找一份清静。


坐在花鸟阵里,听“间关莺语花底滑”,比听老婆的絮絮怨言,舒服多了。但是,过不了多长时间,来福本性难移,竟然对花鸟店老板指手划脚起来,嫌他这种鸟进货太多,那种花草又不合时令,好像他成了老板。老板对这样一位客人,不胜其烦,又拉不下面子下逐客令。他灵机一动,便说:“你整天在这里,和花鸟为伴,也不是个办法。这样吧,你既然喜欢鸟雀。这里有几只“踏笼”,你买了去,再买几只‘媒鸟’,到山上去‘踏’鸟。捕到了鸟,驯服了,拿我这里来卖。你的生计不就解决了?”


天下还有这档子工作!来福“寒不择衣,饥不择食”,立即买下两只“踏笼”,两只“媒鸟”回家。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就上了山。
山是风景山,山深林密,苍翠如海。来福提了两只“踏笼”,沿着林中小径,来到林海深处,钻进树丛,把“踏笼”悬挂枝头。然后,回到小路边,坐在山石上,一张报纸,一支烟,品起茶来,十分悠闲,好像又回到了当年总务科的办公室。不!比坐办公室更惬意,密林之中,清静幽深,寂无人影,在这里,既不会丢人现眼,也不会招惹老婆生气,想怎么做都可以,绝对自由。


他突发奇想:好久没有教训人了,心里窝囊得难受,眼前那些松柏杂树,不是可以假想为自己的下属么?那棵犟脖子松树就是看门的老张头,那棵蓬松的牛筋树就是扫地的刘阿姨,那棵一线钻天的山毛榉就是电工小顾。来福背着手,踱着方步,清了清喉咙,来了劲:“我说老张呀,我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对你说,厂长室的茶水务必在六点半送到,昨天,你到七点半才送去。七点钟来了个客户,李厂长给人家沏茶,水泡不开。你看,影响多不好。对你来说,这是责任事故。什么?锅炉房的水还没烧开。那你传达室的煤球炉子派什么用的?老张呀,不是我说你,你这个倔脾气得改一改。错了,就承认错误,不就完事了。还要狡辩,‘干牛屎偏要搅出汁来’,你既然不接受批评,这件事我就上交厂部,你听候处理吧。还有,你这么大一把年纪了,嘴里不要再吹口哨了!一个看门老头吹口哨,有损我们单位的形象!刘阿姨!你不要笑。这几天秋风落叶,地上的树叶多一点,我也不能全怪你,但是,厂门口是我们单位的脸面,这块地方,要一尘不染!昨天那里,到处枯枝败叶!人人要脸,树树要皮,你把我们厂子的脸面丢尽了!还有小顾……”


来福的训词“嘎”然中止,他蹑手蹑脚回到了山石旁。因为他听得挂“踏笼”的地方有了动静。“媒鸟”喳喳地叫,树丛中索索地响,鸟儿要上套了!


来福的两只“踏笼”是两个式样:一只是传统式样的“踏笼”,比一般的鸟笼大一点,样子像座玩具房子,里面两间房,一间关“媒鸟”,另一间门户大开,只等多情郎君进笼求爱,踏上横杆,笼门关闭,自由鸟就成了“笼中鸟”。另一只“踏笼”是海外进口式样,跟常见的方形鸟笼一般无二,只是底部向外伸展开来,挂着四张锅口大的网,笼中关着“媒鸟”,有不速之客来呼朋引伴,就陷入罗网。传统“踏笼”是捕捉绣眼、黄雀、黄莺……这些小鸟的,海外式样的“踏笼”是捕捉腊嘴、画眉、山雀……这些较大的鸟的。


树丛里蹦跳着一群黄莺,雄的红腹蓝背,雌的跟麻雀差不多。一只黄莺一步一跳,跳到了“踏笼”门口,侧着头叫了几声。笼中的“媒鸟”一阵欢快的叫声。两只鸟一来一往,对上了山歌。来福心里痒痒的,“进去,快进去呀!”他心里在喊,这是他即将捕获的第一只猎物。同时,他心中也涌起了一股酸楚:小鸟进了“踏笼”,就告别了流浪生活,成为人们的“宠物”,它将有吃、有住、有饭碗,在固定的小天地里过日子。何乐而不为呢?我们每个人不就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生活么?自己正因为没有这一方小天地,连老婆也看他不起。


一丝细微的响声,穿林而来,像微风“起于青萍之末”。黄莺听到响动,不安起来,转动着小脑袋,四面察看。笼中的“媒鸟”也烦躁起来,停止了鸣叫,在笼中跳上跳下。那响声由弱变强,成了一种啸声。啸声在树林里回旋激荡,这群黄莺便“蓬”的一下,腾空飞起。森林上空,各种鸟群盘旋着飞,像片片云彩。笼中的“媒鸟”焦躁不安,蹦蹦跳跳,不时撞到笼墙上,几根翎毛,飘然落下。啸声响过一阵就消失了,笼中的“媒鸟”安静了下来。过了一会,鸟笼旁边又出现了鸟群,但是啸声又起,鸟群再次飞上云霄。反复多次。来福意识到,坏事了,今天捉不到鸟儿了。


晦气晦气真晦气,买斤咸盐也生蛆!到林子里来“踏”鸟,偏遇上啸声!来福正在怨恨出师不利,那啸声却迎面来了。是一个背着布袋的弯背老汉,沿着林中小路,从山坡上下来,啸声就是从他嘴里一路飞扬开来的。


“捡破烂的捡到林子里来了!捡个破烂,有啥光彩?嘴里‘嘘溜’个鸟!嫌人家对你不够嫌弃,让大家来欣赏你,是不是?”来福那个气呀,恨不得把这几年郁积在心里的闷气全部喷发出来。


老汉走近,对来福惊呼道:“你不是来福主任吧!怎么有闲工夫到山里散心来了?说话还一套一套的,不愧是做行政管理工作的。”


老张头,原来厂里看门的老张头!老工友,老熟人,两人拉扯上几句,来福才知道:老张头背的是鸟饲料,喂山上鸟雀的。老张头就住在山里,那年下岗,森林公园正闹虫灾,松毛虫把松树啃成了光杆。还一个劲往人们家里爬,蠕动着,谁见了,都恶心害怕。公园领导来请老张头去治虫,因为老张头有绝活,他会模拟各种鸟叫,能够跟鸟儿对话,而鸟是虫子的天敌。老张头出山,就用他的啸声,把大群的鸟儿引进了山,松毛虫很快被消灭了。老张头功成名就,成了森林公园不可多得的人才,现在公园领导叫他负责管理山上的鸟雀,每天给鸟儿投喂食料。


老张头说,他是“做了和尚满山转”,很是自在。他从小练就的啸声竟然也被有关部门认证。去年,一位游山的学者发现他这种绝技,喜出望外,说:学术界普遍认为这种技艺早已失传,想不到还有存在,是块文化的活化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来,啸声在魏晋时,高士中非常流行。大名士阮籍就是一边呼啸着,一边说那句名言:“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唐宋以后,人们再也听不到这种啸声了,想不到老张把它再现出来。老张的啸声随之成了森林公园的一张名片。老张不无自豪地在来福面前,口含一片铜片吹了起来,一阵啸声迎风而起,树林里的鸟随着啸声起舞,老张头俨然成了鸟司令。


一向被看作低人一等的老张头,竟然成了森林公园的一宝,这是来福做梦也想不到的。现在,他被老张头的魅力束缚,不由自主地跟着老张头一路下山。来福诉说自己命运不济,还在待业。老张头说,这好办,最近,公园成立了一个防火办公室,对那些游玩时乱丢烟头,点火野餐,火种不慎的人要召集起来,进行思想教育。你有管理经验,说话一套一套的,正适合这个工作。我去对头头说句话,明天你就可以来上班。


夜里,来福偷偷回到山上,把“踏笼”取了回去,还给花鸟店老板。老板只退回了他一半的钱,来福自认晦气。好在现在有了工作,还是教训人的工作。来福婶婶的态度也转变了,认为老公是男子汉,男人么,应该有点居高临下的气概。当护林员,没有点气概,怎么去做游客的思想工作?


2#
发表于 2016-1-3 21:1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篇写得蛮有意思。鸟与人双线展开,主题暗含其中。关于鸟,写得那么逼真,看来孙先生也是遛鸟之人哪!
3#
发表于 2016-1-4 06:09 | 只看该作者
下岗再就业,老题材了,但写的挺有趣儿,再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现实,揭示人若有一技之长就能安身立命的简单道理。小说语言干净利落,人物形象也鲜活。欣赏。
4#
发表于 2016-1-4 15:18 | 只看该作者
“踏笼”的寓意涵盖的深刻,只是题目上不用标点是不是更好?问好老师。
5#
发表于 2016-1-6 14:05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小说我认为是成功的,因为话题是新颖的,叙述是流畅的,心理描写是到位的!问候!
6#
发表于 2016-1-7 20:08 | 只看该作者
小说描写层层推进,渐入佳境。人物形象生动,很有厚重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4 10:19 , Processed in 0.05087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