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45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 言 难 尽 曾 国 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5-21 1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面的闲话
  
  近段时间,大型历史剧《走向共和》在中央一套热播,剧中一些历史人物、事件沉渣泛起,早已盖棺论定的慈禧、李鸿章甚至袁世凯纷纷跳出棺材,以新的面目出现在了荧屏上。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到底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晚清的历史人物,成了大家争论的热点。这使我想起了曾国藩,这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

  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每年都要到离家二十余里的姨妈家去玩几次。她家附近有一片高大气派的房子,这使得小小的我大开了眼界。听姨妈说,这是“宰相府”,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宰相是什么,对房子的主人却歆羡不已。后来我当然知道了宰相的概念,也知道那是曾国藩的故居。初中时读到某名人的一篇文章,把曾国藩、洪承畴列在一起,称为汉奸,心中一惊,曾国藩曾经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呀,怎么会是汉奸呢?再后来,读了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感觉曾国藩并不坏。唐浩明先生与我同乡,我们也算有师生之谊。上了高中后,有一段时间我热衷于湖湘文化的“研究”,顺便提一下,我的“研究”氛围是良好的,在离学校不到30里的地方,湖湘学派的创始人王船山先生曾结“湘西草堂”而居,在离学校不到40里的地方,是湘军将领、清兵部尚书彭玉麟的诞生地。在这些湖湘人物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曾国藩,经过深入的了解,我发现曾国藩不简单,不是一个“汉奸”所能概括得了的,所以在这里我用了“一言难尽”作标题。

  曾国藩身上可吸取的东西太多了,为官之道、治学之道、用兵之法、修身之法、用人之术……各个领域的人都可各取所需、都会有所裨益。中财论坛开设曾国藩专栏,是非常可取的,在这里我将陆续写下自己对曾国藩的理解,主要是为了抛砖引玉,繁荣这块园地。凑巧的是,我在岳麓山的脚下写着这些文字,而山腰的岳麓书院就曾是曾国藩求学的地方。


          之一·毁誉参半曾国藩
  
  对曾国藩的评价,历来是最受争议的。“赞之者固多,毁之者亦复不少”。

  曾国藩在世时,就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曾屠夫”的称号。曾国藩死后,清政府称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他的门生故里颂之为一代名将、名臣、名相,而辛亥革命中的革命党人斥之为“残杀同胞”的败类,“遗臭万年”的“汉奸”。也有对半开的,名士章太炎称曾国藩“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

  我认为,曾国藩真正为后世所诟病的不是镇压太平天国,从镇压农民运动的角度来否定曾国藩是很不现实的,拿岳飞做例子,他被称为为民族英雄(尽管现在这个提法值得讨论,但不管怎么样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一样崇高。)但鲜为人知的是他残酷镇压过钟商、杨幺农民起义。真正为世人所诟病的是两点:严刑峻法与天津教案。

  咸丰三年,为镇压会党起义,曾国藩在长沙设审案局,依靠地方绅耆,大批捕杀,立三等法:重则处以斩枭;轻亦立死丈下;又轻则鞭之千百。他不“拘泥常例”,借用巡抚令旗,捕人多,杀人快,“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心狠手辣,在百十天内,就屠杀200多人。他这样大肆屠杀的行为赢得了“曾剃头”、“曾屠夫”的绰号。

  同治九年五月天津发生重大教案,爱国民众愤怒惩罚欺压中国人民、无视中国主权的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等省侵略分子,焚毁教堂和外国驻津机构多处。事发后清廷命曾国藩处理此事。曾国藩明知此事“曲在洋人”,却大肆惩办中国人民,将“启衅”的罪名硬加到天津百姓头上,“先后两次共得正法之犯二十人,军徒各犯二十五人,天津知府、知县发配边疆,赔款四十九万七千余两”。这就是著名的“天津教案”。

  在这两件事上,我无意替曾国藩辩护。我只想写下自己所掌握的史料,让大家看到曾国藩在这两件事上的另外一面,力图展示一个真实的曾国藩。

  咸丰二年二月,曾国藩在写给同僚的信中,袒露了自己施用严法的理由和苦衷,认为非常之时为了震慑住不安分的民众,只能施用严刑峻法,实在是为形势所逼,这就是所谓的“乱世用重典”。信中说:“国藩以前月下询,于寓中设审判局,十日内已戮五人。世风既薄,人各挟不靖之志,平居造作谣言,幸四方有事而欲为乱,稍待之以宽仁愈嚣然自肆,白昼劫掠都市,视官长蔑如也。不治以严刑峻法,则鼠子纷起,将来无复指手之处。是以壹意残忍,冀回颓风于万一。书生岂能好杀,要以时事所迫,非是则无以锄强暴而安我孱弱之民。他在给皇帝的奏折中称:“但得良民有安生之日,即臣身得残忍严酷之名亦不敢辞。”

  种种史料表明,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中的做法,其实完全符合清政府的意图。但是却无人敢于直接攻击那拉氏,而把卖国贼的帽子单单戴到了曾国藩的头上。慈禧似乎也想趁机压一压湘军集团的势头,有意无意地让曾国藩做了他的牺牲品,使曾国藩在社会舆论的猛烈攻击下完全处于被动挨打、有口难言的困境。到后来,慈禧为了推卸责任,避开舆论的冲击,也指责其“文武全才惜不能办教案”,并派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复查天津教案。

  李鸿章接办后,对最后判决并无多大改变,仅将原定二十名死刑改为十六名死刑、四名缓刑,其余一无更动。曾国藩奏请将天津府、县官治罪后,又怕判决太重,复上奏请从轻处分。结果愈判愈重,刑部仅将张光藻、刘杰判为发往军台效力,而慈禧则对张、刘加重处罚,改为发往黑龙江效力赎罪。致使曾国藩都觉得判罪过重,不得不为张、刘二人筹集白银一万四五千两,以求稍作补救,并借以挽救自己的名声。

  天津教案后的曾国藩“一转眼间,钟鼎世勋,圣相威严,却变成谤讥纷纷,举国欲杀”。连其长子曾纪泽都写信埋怨他。曾国藩从此变得心情悒郁、衰颓日甚,终于在一年后郁郁而终。

  可以说,这两件事,尤其是后者,使曾国藩“积年清望几于扫地以尽矣”,可谓其一生中最大的败笔,撇开它们,曾国藩在修身、治学、为官、处世、用人等方面都高人几等,可谓做到了一个人的极致,为后人所敬仰。

  毛泽东年轻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蒋介石也对曾国藩推崇备至,他多次告诫其子弟和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3-5-23 16:59 | 只看该作者
其余的我还没开始写,应该是一个一个主题的,所以会重新发帖.:)
3#
发表于 2004-2-18 11:21 | 只看该作者
下面的要到什么时候发上来啊~~~
4#
发表于 2004-3-21 18:14 | 只看该作者
你的解析很好,希望早日见到下一篇:)
5#
发表于 2004-7-10 16:47 | 只看该作者
认识你真高兴,我也是曾国藩的追随者,希望以后多多交流
6#
发表于 2005-3-28 10:14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好
7#
发表于 2005-3-28 10:16 | 只看该作者
我读过曾国藩的书
楼主写的一样
8#
发表于 2007-4-28 10:05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学习!
“天津教案”的处理,是与曾的修养有关的。曾毕竟是封建士大夫的思维,视民众为草芥。但是这样压的处理方式确实能够大事化小。当时的清政府在外交上实在是无能的。所以有弱国无外交之说。也是没办法!
9#
发表于 2008-4-9 09:2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问好!
10#
发表于 2008-5-12 07:36 | 只看该作者
但鲜为人知的是他残酷镇压过钟商、杨幺农民起义
================
笔误吧!好像是钟相,不知道我是不是记错了。


不错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3:49 , Processed in 0.05010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