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93|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原创] 杜甫草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4 0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2 编辑 <br /><br />  国庆这一天,是一个阴天。有朋友远道而来。许多情感,突破阴霾物象的压制,顿时丰富。朋友是位读书人,谦逊的面容下,对高楼、街道、茶庄、饭堂、办公室和别墅不屑一顾的淡泊意识,还有文人特有的那种清高气息,不时地泄露出来。于是我向朋友提议,到杜甫草堂去逛逛。朋友欣然,对我说:“读书人到曲阜一定要去孔庙,到了成都就一定要去寻访杜甫草堂。”
  越是接近杜甫草堂,我的心情就越是高兴不起来了。不是因为人的拥挤。原本坐落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周围一片田畦,质朴文雅,赏心悦目,那种人未进入,心已沁润的印象,如今已被纵横交错的公路和周围拔地而起的高楼,分割得七零八落,并有进一步被不断新贵起来的城市奢侈覆盖或是淹没的趋势。甚至,有一段公路是直接贴着草堂的围墙,以一种令视觉眩晕的霸道姿势铺展而去。来到草堂的正门处,一条小水沟似的河流,逶迤而过,水面上落满了车轮转动掀来的尘埃,不时可见被扔弃的杂物浮沉漂流。过去那条波光粼粼能行大舟的浣花溪,如今明显消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境也不复存在。幸好,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手书的“草堂”二字,仍然置身在正门的匾额里,清晰可见。厚重的笔迹,栩栩如生,隐隐散发出古代的气息,情形仿佛是要把自唐代以来的某些琐碎历史问题深藏,抑或欲将昔日苍老的文化精神固守。
  进入大门,虽然人声鼎沸,元稹感叹的“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的文化内涵和韵味,还是扑面而来,立即就将我们萦绕、包围。一直阴沉沉的天上,落下了雨滴。透过茫茫雨帘,庄严肃穆而又古朴典雅的祠宇掩映在苍楠翠竹之间,在雨雾中显得朦胧而又幽深。疏雨叩挞挞敲打树叶的伴奏中,走在卵石、碎砖铺就的小径和勾连的小桥上,听院中萦回的流水声,觉得湿漉漉的空气,还有湿漉漉的杜甫诗句,已经通过我身体表面的每一寸肌肤,潜入到有些干枯了的灵魂中,把被浮躁尘世蹂躏的灵魂慢慢抚慰、滋润、净化。脚下的这条卵石、碎砖铺就的小径,是从草堂的大门处出发,似一条中轴线向前铺展并贯穿始终。草堂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都在这条线上,两旁以对称的附属建筑相配,其间又有溪流索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重肃穆,又清幽雅洁。几乎所有祠宇都没有作雕梁画栋的处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或类似川西农舍,绝无做作以及先前在草堂门外留给我的那种嘈杂,甚至是世俗的痕迹。敛息轻步心无旁骛的虔诚感觉在肃穆之中刚要得到凝聚,忽然不远处因打麻将而起的争吵声,硬硬地闯入耳内,欲将凝聚的氛围骚扰。我和朋友赶紧加快步伐,试图逃离躁声的纠缠。进入了诗史堂。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杜甫太瘦削了,看看就知道是那种很落魄、很不得志的文弱书生样。没有笑容的脸上,写满了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沉重诗句的诠释。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外面的争吵声还在继续。我不知道在这样的声浪旋涡里,杜甫心中有何感想。
  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其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颇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杜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所谓“水槛”,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栏,“柴门”也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可以说都是很简朴的,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诚然,后人重修的草堂,无论在形式和材料组成方面,与杜甫当年的那个情形,已经相去甚远了。或者说,现在我们眼里的这个草堂,已经浸润了太多的现代新潮气息,有物质的,声音的,意象的。如果不是杜甫曾经流落于此,如此一座园林,于景,愧为名胜。我也知道,观草堂,看它的外形象什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触景生情凝聚出杜甫诗魂和诗风遗韵 。可是,麻将声和谈情说爱的男女亲昵的所闻所见,使我本想清静的意象不再清静,同时也使杜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正统忠君爱国思想,在无奈悲哀中,呈现出心力交瘁的摸样。
  没有去工部祠,是因为远远就看见工部祠东边的竹林中,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一块石碑,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亲王的手迹。“少陵”本为地名,在西安市南长安县。那里原是古代杜伯国的旧地,汉宣帝死后葬在那里,其墓因此而称“杜陵”,宣帝许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杜甫远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们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此刻,绵绵细雨终于停了。亭顶的茅草顿时就清晰起来,同样渐渐清晰起来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象征杜甫生命厚度的那种叩问苍天的姿势。我仿佛看见,更多的关于杜甫的思想,正在不断融进悬挂着的水珠里,欲借助一次水珠的坠落过程,进入我的肺腑和心田。欲落未落之际,草堂墙外的自行车铃声,小商贩的吆喝声,茶铺里正在播放的流行曲声和唏里哗啦搓麻将的声音,洪流般滚滚涌来,肆意占领和封堵了杜甫进入我心灵的途径。草堂土气没有了,雅气没有了,文气没有了,我的心情也没有了。
  公元761年秋天,一阵大风把杜甫苦心经营的茅屋吹破,才使诗人写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表现的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己!当然,也不难看出这茅屋是很不结实的。杜甫离去后,草堂破败,经后人多次重修,已成纪念祠宇,再难觅“茅屋”踪迹,而建造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发人们对昔日那简朴自然的草堂的联想。可是,如今城市的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却又似吹破杜甫茅屋的那阵大风一样,把草堂淹没在欲坠的摇摆颠簸中,很难再经得住旧日书生的拷问。这样的肆虐如果不尽早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那么杜甫后期的诗文以及悲情、真实地记载了一个纷乱年代的历史片断,一代人悲情流离的不幸命运的情形,就真的会在我们的眼前,还有我们的意识中再度出现,并“悲情流离”,难觅“茅屋”原汁原味的踪迹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10-4 1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2 编辑 <br /><br />杜甫草堂

3#
发表于 2005-10-4 1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2 编辑 <br /><br />草堂

4#
发表于 2005-10-4 1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2 编辑 <br /><br />草  堂

5#
发表于 2005-10-4 1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2 编辑 <br /><br />  活跃的思想,成熟的文字,透出生活的品质与意趣。

6#
发表于 2005-10-4 1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2 编辑 <br /><br />去了,看了,没心情了。

7#
发表于 2005-10-4 18: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2 编辑 <br /><br />好文,中间嫌罗嗦了点,呵呵。问好!

8#
发表于 2005-10-4 19: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2 编辑 <br /><br />
最初由 马克 发表
  活跃的思想,成熟的文字,透出生活的品质与意趣。


9#
发表于 2005-10-4 2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2 编辑 <br /><br />现代都市的气息冲淡了那宁静朴素的氛围,经济意识下谁还会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思想?

10#
发表于 2005-10-4 23: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2 编辑 <br /><br />去过
我们这儿也有一处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10-5 0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2 编辑 <br /><br />
最初由 康坤 发表
草  堂

谢谢康坤朋友附上的图片。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5 09:5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马克 发表
  活跃的思想,成熟的文字,透出生活的品质与意趣。

谢谢 马克朋友。节日问好!
13#
发表于 2005-10-5 15:56 | 只看该作者
丰富!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0-5 16:2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陌笛 发表
去了,看了,没心情了。

谢谢 陌笛回帖。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10-6 10:0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陈元武 发表
好文,中间嫌罗嗦了点,呵呵。问好!

节日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3:34 , Processed in 0.05330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