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范廷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试问“德育处”何德之有

[复制链接]
46#
发表于 2016-1-31 11:14 | 只看该作者
范廷伟 发表于 2016-1-29 20:49
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这则信息本身就有问题!

47#
发表于 2016-1-31 11:20 | 只看该作者
得饶人处且饶人。
中国人就是这种性格。公共教育,出了偏差,决不能如此。一定要纠正,得饶人处且饶人,常常表现为和稀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常常造成没有斩草除根春风吹生的态势,常常会产生东郭先生救狼与农夫救蛇的严重后果。
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3: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6-1-31 14:05 编辑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16-1-31 11:14

谢谢您的阅读。握手问好!
4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4:09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16-1-31 11:20
得饶人处且饶人。
中国人就是这种性格。公共教育,出了偏差,决不能如此。一定要纠正,得饶人处且饶人,常 ...

我们单位附近有一所学校,高高的教学大楼上矗立着“学会赏识,爱满天下”八个大字,但真正“心中有爱,平等赏识”,在对待学生的人格上能够做到一视同仁的老师,究竟能够占多大的比例呢?
50#
发表于 2016-1-31 15:16 | 只看该作者
读了范老师的美文,我想到的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夏沔尊这样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看看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有一点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学生倾注了无限的爱,无论他们是什么样的学生,尤其包括职业类院校的学生们。无论是前苏联苏霍姆琳斯基,还是我国近代的陶行知,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作教育成功的法宝。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她才会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才会平等的对待没一名学生,她才会用心来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51#
发表于 2016-1-31 15:36 | 只看该作者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类似的出发点好却非常偏激的”良言“,还是本着理解其好意,辩证吸收其精华,大胆舍弃其糟粕的原则去思考吧。太较真也不好。
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5:40 | 只看该作者
熊荟蓉 发表于 2016-1-31 15:36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类似的出发点好却非常偏激的”良言“,还是本着理解其好意,辩证吸收其精华,大 ...

谢谢您的阅评。但愿这样的”吉言良语”以后能少听到一些。问好您!
53#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5:42 | 只看该作者
夕阳1 发表于 2016-1-31 15:16
读了范老师的美文,我想到的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夏沔尊这样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 ...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您的体会或许更深刻一些。谢谢提读!
54#
发表于 2016-1-31 16:12 | 只看该作者
上帝给你关闭一扇门,必然给你打开一扇窗。
德育处工作相当地复杂。
55#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6:28 | 只看该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发表于 2016-1-31 16:12
上帝给你关闭一扇门,必然给你打开一扇窗。
德育处工作相当地复杂。

谢谢您的阅读,问好张老师!
56#
发表于 2016-1-31 18:52 | 只看该作者
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是形成文字必须慎之又慎。思想工作,还是个别对象,个别对待比较好。
57#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2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6-1-31 21:00 编辑
高迎春 发表于 2016-1-31 18:52
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是形成文字必须慎之又慎。思想工作,还是个别对象,个别对待比较好。

祸从口出,毕福剑就是一个例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必须谨言慎行,不能无所顾忌,口无遮拦,否则的话,如何去解惑授业,教书育人?
58#
发表于 2016-2-1 09:36 | 只看该作者
    有理有据,有自己的亲身感受,更有许多振聋发聩的见解和对德育处教育管理机构的委婉的批评,读来令人思考,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的确,职高的学生是其他高中挑剩下的成绩不高的学生——但不能说他们就是坏学生,品德有问题,我们更应该更多的关爱和开导他们。中国制造的崛起,需要的不是来自清华北大的高材生,而的的确确是有知识有理想的掌握一定技术的蓝领——有则消息说,清华生大多培养的是卖国贼,说的有点过头,但部分清华生去了外国尤其美国,再也不想为国效力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这个社会不仅仅需要精英人才,更多的支撑我们国家基础的,依然是塔下面的大多数!
59#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12:52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16-2-1 09:36
有理有据,有自己的亲身感受,更有许多振聋发聩的见解和对德育处教育管理机构的委婉的批评,读来令人思 ...

说得很在理。谢谢于老师。小年快乐
60#
发表于 2016-2-1 15:10 | 只看该作者
这也是由现在教育制度催生的奇葩之谈,因为高中确实分三等,曰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而重点之中,又有省重点、市重点、区(县)重点几个等次,所以教师自然就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00:09 , Processed in 0.16272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