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56|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石头里的村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9 0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1 编辑 <br /><br />  石头里的村庄
  我的家乡山多,石头多,村庄就在石头里。
  村子在山里很深的地方,下了公路,要穿越一条长长的山沟,才能进村。山沟很长,却不宽,一沟山洪留下来的乱石,散乱在山沟里。进出村庄的车辆,躲闪着满沟的石头,碾出了一条曲折而悠长的小路,把大山深处的村庄,与外面的公路,连接起来。
  村子在半山坡,土层比较厚重的地方,错错落落、稀稀疏疏,由东向西,分布开来。
  这是一个用石头垒起来的村子。猪圈、羊圈、鸡舍,每家每户的院墙、半山坡上的梯田、村子外面一小块一小块菜园子,都是用碎石、河卵石垒起来的,甚至很多人家居住的房屋,都用石头来砌。山里面,土壤少,石头多,院里院外,村里村外,到处是石头。村里的人,是和石头一块长大的。石头,也被村里人运用到了极致。
  山坡不是很平坦,也不宽敞,一村子的房屋都修建在这个半山坡上,就显得过于拥挤了。有些房屋,就只好修建在山坡比较高一点的地方,像一座座城堡,俯视着那些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房屋;有的,则选择山脚下,拐弯的地方,修建几间房子,用石头垒砌出一个个小小的院落,既避风、又朝阳,只是略显孤单。村里人从山上运来青石板,在村里铺上一条条青石板小路,弯弯曲曲,错错落落,把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连接起来,既方便行走,又别具韵致。
  青石板小路,是用了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铺就的。先是一段,几段,而后在岁月行走的脚步中,不断延伸,不断旁逸斜出,不断丰富着山村的内涵。像是一个人的血管,触及到了每一个神经末梢,让每一个角落,都畅通、都鲜活。青石板小路延伸的历史,就是这个小山村成长的历史。每一块石板,每一级台阶,都牢牢嵌入村子的泥土里,深深浅浅、凹凹凸凸,印记着村子里几代人的足迹,布满了岁月沧桑。
  小路左右都是人家,石头挨挤着石头,石板叠压着石板。可是,总会有土壤露出来,总会有野草蔓延,有树木生长。弯弯曲曲、层层叠叠的石板小路两边的石头缝隙里,长着许多树木,不多,但都很苍老。村里人都清楚地知道,小路边上的树,是谁家的,甚至是谁家的谁,栽种的。两棵苍郁的老榆树,长在山坡旁边的台阶前面。那是石头爷爷栽种的。石头家的房子,就建在那里。春天来的时候,老榆树就挂满头榆钱,一串一串的,鲜嫩、饱满,在阳光底下,披披拂拂。村里人,谁都可以摘榆树钱,多少都行,可不能损坏树木。如果看见哪个淘小子折断了树枝,石头爷爷就会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大声吼叫。小路左边,长着几棵丁香,紧挨着王大娘的院墙,已经很高、很粗壮。一半的浓荫洒在自家的院子里,一半,洒在青石板小路上。丁香花开的时候,一团一团的花香弥漫开来,氤氲了自家院落,也熏染了周围的家家户户。打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都会裹着一身的花香,回家去。那个季节,整个村子,都被浓浓的丁香包裹着,生活在一片馨香里。
  山里石头多,土壤少,树木生长艰难。树,在村子里,是人们的命根子。一代一代的,人去了,留下了一棵棵树,人的根留下了,生命仿佛在树的身上延续。
  站在山上,看见村里的树木大多集中在房前屋后、小路两边,环环绕绕、反反复复,像一条静静的绿色河流,从家家户户的门前,缓缓流过。
  从山脚往上看,村子房屋建筑大致分三个层次,中间房屋比较集中,横向拉的比较长,地势相对平坦,是村子的中心。村子的中间,是一块平坦的空地,有一个很大的石碾子,周围,栽着几棵老榆树。爷爷说,那是村子里长辈,留下来的最宝贵的财富。
  盛夏时节,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都喜欢到这里来。蹲在石碾子上,坐在老榆树下面的石头上,乘凉、拉家常。张家长、李家短,村里村外大小事情,电视里的各种新闻,都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老人们抽着旱烟袋,望着村外那石头缝里刨出来的一小块一小块庄稼,盘算着一年的收成。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或者躲在石头墙底下,那些大一点的石头的阴影里,捉迷藏。生产队的时候,大树上面安了一个高音喇叭,每天都播送一些村里村外,山里山外的消息,还按时播放小说连播,歌曲等。那时,这里是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现在,这里安静了不少。白天,大人们都下地干活了,孩子们也去了学校,老人们都闲不住,院子里,菜地里,薅草,侍弄庄稼,修整一下村子里那些倒塌的石墙,或者清理石板路上的杂物。石碾子,大树底下,显得空荡荡的。
  人忙了,村子就空了。
  石碾子静静安卧在阳光底下,与几棵老榆树相互守望。看着老树的影子,长了,又短了;明了,又黯淡下来,从自己身边,静静走过。就这样,石碾子与老榆树,在这深山里,守护着小山村这静谧的时光。
  村子里的唯一一口井,在村子最下边,靠近河道。早晚,这里是村子最忙碌的地方。早出的人们,要挑上几桶水,供家里老人、妇女洗衣做饭。晚上,牧归的牲畜,会挤到这里饮水。山里的井很深,深得看不见底,水却是甜的,清冽甘甜。村子里弯弯曲曲,层层叠叠的石板小路,都通向这里。除了村子中心的石碾子,这里是另外一个家家户户必到的地方。
  井壁是用石头砌成的,一层一层的石头,从底部一直砌上来,不知道花费了多少时光,用了多少石头,白了,多少男人的头。积年累月,淋淋漓漓的洒水,让井壁的石头变得光滑了,长满了青苔。井口是用青石板铺成的,几块厚厚的青石板,被岁月磨蚀得斑斑驳驳,凹凸不平。不知有多少坚实的脚步从它身上踏过,一代一代的人,来了,去了;去了,又归来。石头坚硬,山里人的脚步更坚硬,厚厚的青石板上,落满了一个个来来去去的足印。辘轳架在井口上,缠绕着长长的绳子,一圈一圈,像一个个密密麻麻的日子。绳子长,山里的日子更悠长,一桶一桶的水提上来,一个一个的日子摇过去,一摇一放之间,这个石头里的村子,从岁月深处,一步一步走来。
  井口的下方,放置着一个很长、很宽的石槽,斜放着,用来盛水,饮牲畜。每天夕阳西下,暮色笼罩了小山村的时候,那些羊啊、牛啊就从山里归来,集聚在水井旁边,咩咩叫着,等着喝水。羊倌、牛倌就摇下长长的绳子,把井水提上来,“哗哗”倒进水槽里,牛羊就拥挤着,哞叫着,喝个盆满钵满,然后,踏着青石板小路,各自回家。弯弯曲曲、起起伏伏的石板小路上,就会响起一个个清脆的足音,敲打着黄昏的天空,也敲开了一家一家的门扉。月亮升起来,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进入了梦乡,吃饱喝足了的牲畜们,在清凉如水的月光底下,咀嚼着风月,咀嚼着山里的光阴。
  很早,我就挑着水桶,往来于这条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先是前边半桶,后面半桶,挑起来,在石板路上,悠悠走着。一边走,一边躲闪着小路两边的石头、树木。一不小心,桶里的水就泼洒出来,洒在小路的石板上,路两边的泥土里。石板缝隙,路两边泥土里的野草、山花吸足了水,疯长着,迎风摇曳。石板小路,被青青野草,多姿多彩的山花覆盖,成了一条生机盎然,花香四溢的廊道。后来,水桶装满了,轻快地在小路上行走,稳健地拾阶而上,水,反而不再洒出。可是,仍会有别人家的孩子,挑着水桶,磕磕绊绊,泼泼洒洒。石板的缝隙,小路的两边,仍然是野草茂盛,山花嫣然,仍是一路风景,一路花香。
  我家的房子在山坡最上面,挑一担水,一来一回,足足要两袋烟功夫。我去挑水,爷爷就坐在高高的台阶等我,看我挑一担水晃晃悠悠地回来,就扶住我肩上的扁担,帮我迈过高高的门槛,再走进屋子,把水倒进水缸里。看见我满头大汗,爷爷的眼里总是满眼怜爱与歉疚,望着远处层层高山,不做声。
  村子坐落在石头里,村里就有许多人以打石头为生,出了很多能工巧匠,外面的人就叫我们“石匠村”。爷爷就是出色的石匠。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山里人生存法则。这里山多石头多,石头却无大的用途。一般的垒房搭屋需要石头,套上马车,到山里,或者河道捡那些风化的碎石,大大小小的河卵石,就足矣,用不着什么石匠。可如果修建比较像样一点的住宅,就必须请上几个石匠,到山里开凿一些成用的块石。
  这里修建比较好一点的房子,青石块要砌到窗台以下,门口、房子四角,都要用石块砌起来。一则,是为了坚固,更主要的是因为这里石头多,土壤少,方圆百里以内,没有一家砖窑或者瓦厂。土地就是庄稼人的命,怎么会舍得把土烧制成砖瓦,用来盖房搭屋呢。土地少,庄稼就少,农活占用不了多少人手。爷爷就和村里几个石匠,常年与石头为伴,除了劈山凿石,还雕凿一些生活用具、建筑材料,换回一点钱,用以补贴家用。山里石头多,品质却不好,青色,既不坚硬,也不光滑细腻,劈开以后,还常常出现砂眼,难堪大用。无法与人家那些花岗岩、大理石相比,只好雕凿一些农家常用的用具、器皿等。从石碾子、石磨、石槽、到石杵、石臼。稍有一点艺术色彩的是那些建筑用的材料,石柱子、抱鼓石、门墩、拴马桩等,需要雕饰一些古代传统的吉祥图案。但在那些年代里,这些,都值不了几个钱,石匠们的生活,艰辛而贫穷。
  山里的石头硬,山里人的骨头比那石头还硬,这是山里人之所以能够在石头里的村庄活下去的根本。
  父亲十七岁那年,爷爷从这弯弯曲曲的石板小路走出去,把父亲,连同村里的另外两个青年送出大山,送到解放军的队伍里。那是爷爷第一次出山,也是最后一次。那时候,山外面还在打仗,爷爷还是硬着心肠把父亲送走。他知道,在这个满山满地都是石头的村子里,一辈子会受穷,永远没有希望。父亲走出了大山,爷爷仍旧回到村子里,围着这些石头转。闲下来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高高的石台阶,抽着旱烟袋,望着大山,出神。
  十几年后的一天,父亲把我们一家五口送了回来,送回到这个与世隔绝的村子里。大山的外面,太乱了。山还是那些山,石头仍旧遍布村里村外,土地还是巴掌大的那么几块,一下子添了大大小小几张嘴,爷爷的眼里充满了忧虑,额头的皱纹,又多了几条。父亲走了,回到城里,忍饥挨饿,去参加那无休止的斗争。爷爷领着我们几个孩子,到乱石滩开荒种地。把乱石一筐一篓运出去,再从很远的山上把土背回来,披星戴月,顶风冒雨,终于开垦出了几亩薄田,缓解了吃饭的压力。那真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我们几个刚刚从城里回来,年纪尚小,什么都干不了,跟在爷爷的后面,捡一捡碎石,薅一薅荒草,经历着一段终生难忘的岁月。爷爷一天到晚累得直不起腰,硬撑着,运走乱石,运回土壤,直到田地成形。我猜想,爷爷的腰腿痛,应该就是在那个时候落下的。
  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艰难的日子却令人难忘。许多年过去了,爷爷早已经长眠在高高的山坡,成为石头中最坚硬的一块,可是,我总是难以忘记那段岁月。在梦里,我常常会回到那个小山村,村里村外都是石头,院里院外也是石头。青石板小路在村子里蜿蜒曲折,被青草山花覆盖,被树荫笼罩,我,在流连,寻找着那些遗失的岁月。
  

2#
发表于 2016-2-29 0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1 编辑 <br /><br />这篇散文文笔质朴率性,无论是叙述的语言还是勾勒的线条,都彰显出了一部无声电影的特色与气息,尤其是全景式的具象颇具立体感,从而生动妥帖地映衬出了生活的坎坷与宿命的影子,同时也折射出了岁月的质感与厚实。欣赏并问好。

3#
发表于 2016-2-29 09: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1 编辑 <br /><br />题目诗意,文字平实细致,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一个村子的特征“石头”浓缩了一方水土的生活底蕴,散发出岁月沉淀后的原生态浓郁气息,那种故乡情结和对爷爷的深情流淌于字里行间。厚实之作!
问好孙老师!

4#
发表于 2016-2-29 1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1 编辑 <br /><br />视角独特,抓住了村庄的性格和魂魄;场景熟悉,都这亲切,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学习欣赏,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4: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1 编辑 <br /><br />这篇散文文笔质朴率性,无论是叙述的语言还是勾勒的线条,都彰显出了一部无声电影的特色与气息,尤其是全景 ...[/quote]
谢谢敬版精彩点评,谢谢。

6#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4: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1 编辑 <br /><br />题目诗意,文字平实细致,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一个村子的特征“石头”浓缩了一方水土的生活底蕴,散发出岁月 ...[/quote]
问好薄暮,谢谢光临。

7#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4: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1 编辑 <br /><br />视角独特,抓住了村庄的性格和魂魄;场景熟悉,都这亲切,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学习欣赏,问好。[/quote]
谢谢彦林来访,谢谢。

8#
发表于 2016-2-29 14: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1 编辑 <br /><br />厚重的岁月况味,厚实的乡情亲情,质朴流畅的文字通过家乡的石头展现了很多很多。欣赏学习问好。

9#
发表于 2016-2-29 1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1 编辑 <br /><br />文章很精彩!作者细细描绘了一座石头环绕的村庄,那里的石头、那里的小路、那里的树木、那里的水井、那里的野花、那里的人,很自然,也很亲切。从文中可以看出,那里生活可能是困苦的,但诗意却无处不在:石头爷爷任村里人去摘的榆钱、王大娘家的丁香、小孩水桶里泼散出的水浇灌出的野花……从这些文字中,读出生命的坚韧,而就是在这种坚韧中折射出来的诗意,更为美好,所以作者一直念念在心,梦中也要回去寻找,不仅仅是那些诗意的存在,还有爷爷慈爱的目光。欣赏!

10#
发表于 2016-2-29 15: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1 编辑 <br /><br />一切景语,都是心语,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遍布石头的村庄,就是村庄人生活依赖的根基。作者的文字,简明、朴素、传神,有着生活的原态之美。

11#
发表于 2016-2-29 18: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1 编辑 <br /><br />石头村的故事,石头村的面貌,读后均在眼前行成画面。喜欢!

12#
发表于 2016-2-29 18:09 | 只看该作者
石头村的故事,石头村的面貌,读后均在眼前行成画面。喜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2:57 | 只看该作者
虞城传奇 发表于 2016-2-29 14:14
厚重的岁月况味,厚实的乡情亲情,质朴流畅的文字通过家乡的石头展现了很多很多。欣赏学习问好。

谢谢朋友,辛苦。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2:57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2-29 14:49
文章很精彩!作者细细描绘了一座石头环绕的村庄,那里的石头、那里的小路、那里的树木、那里的水井、那里的 ...

谢谢雨夜版来读,谢谢。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2:58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6-2-29 15:08
一切景语,都是心语,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遍布石头的村庄,就是村庄人生活依赖的根基。作者的文字,简明、 ...

谢谢房子版精彩解读,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9:21 , Processed in 0.05355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