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34|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纸 年 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 2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6 编辑 <br /><br />
                                                                     
                                                         纸墨飞花
       爹一直希望我有一天能抢了村里写对联老头的饭碗,并代替他。记得,爹说那样的话的时候,一脸严肃,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仿佛把内心积蓄的某种力量爆发出来。这种力量是强大的,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我如接受了传说中的巫术那样,被爹下了蛊。

      爹的想法一萌生,就给我买来纸和笔。爹毫无经验地买纸和笔。爹不知道写字需要什么样的纸,买来的是白色的竹纸。竹纸并不是用来写字的,吸水性并不好,而我也不知道。而毛笔,则是村里小卖部卖的那种,笔管歪斜,笔毛也参差不齐。只是,爹看到很多人在用,所以他确信那种毛笔能写字。墨汁呢,是那种湘字墨汁。沉淀比较多,写的时候需要摇动。用力过大,会撒满一地,用力过小,蘸墨书写,颜色很淡。写字的花费主要是纸和墨。尽管我的进步不大,但爹是下了决心了的,他厉行节约,一如既往地支持着我。

      爹让我一天写一篇大字,交给他看。爹的工夫很忙,但爹并不忘记每一天的检查。自然我也不敢懈怠。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一篇毛笔字。爹不管字帖的事,幸好学校里发了字帖,我就照着字帖临写。其时,我并不懂起笔与收笔,提与按。只是照着字帖上的字去写。有时候,也自觉是那么一回事,心里有点高兴。

      爹并不表扬我,我也不屑爹的表扬,只要不吃他的栗子和鞭子就够了。事实上,爹对我的严苛是基于种种际遇的释放,而我并不懂。对于爹,我只有绝对服从。倒是老师不时的表扬,让我满怀信心。记得,那时学校也有写字课。不过,老师并不执意去教,只是要求我们对着字帖写,写了拿给老师看,老师觉得写得好的字,会在字的边角,画一个小圈。圈画得越多,表示水平越高。拿回交上去的本子,数着老师画的圈,心里有着一种自觉伟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我不仅暗自消化,偶尔也和爹一起分享。

      爹呢,也会收起严苛的一面,脸上放出慈爱的光来。他一面抽着烟,一面以焦黄粗糙的手指指指点点,说这一撇那一捺,如此这般会更好。我仔细聆听,爹似乎也就获得了一种欣慰。

       村里的老头独创一种字体,不行不楷,状似现在的孩儿体。对此,爹有些微词。村里一有红白喜事,爹就见到他悠然不已地裁纸、折纸,泼墨,挥毫,笔走龙蛇,并接过主人递来的蛋茶和红包的神气模样,爹就不止一次地表示过他的愤慨。其实,师法古贴而创新,也未尝不可,爹不懂书法。爹正告我,不要走邪路。我练的是柳体。柳体字刚劲有力,棱角分明,剑戟森严,仿佛柳公权的人品。爹相信字如其人的说法,知道我接受的是柳体的熏陶,无疑,他心里有一种窃喜。

       喜欢柳体,更喜欢柳公权的人品。获悉柳公权小时候骄傲自满,受独臂老人教训的故事,很为深刻地记住了那句话:写尽八缸水,墨染池塘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后又获悉柳公权有笔谏的美称。于是就越发执著,勤勉地写字。

       爹也不断地鼓励我,说写字贵在坚持,并跟我说:许久以前的村小的一位老师,每天对着碑帖书写,废寝忘食,后来终有成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爹隐含表达的深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爹也觉得我写的字有些好看了。此时,他就会拿出来让人点评。村里的人们,大多都不曾写过字,见到我书写的字,连连说好,许是安慰爹,许是觉得真正的好。听着赞誉,爹很高兴。爹以为这是一条通往宽阔、具有神圣意义的路。

       对于爹让我写字,爷爷也是支持的。他认为写比不写要好。写了几年,终于在有一年的春节,爷爷提出让我写幅春联,他眯缝着眼,不紧不慢地说着要写的内容:千杯万盏辞旧岁,岭上梅花报春来。然后,他剥开了包了又包沾满了污渍的手帕,拿出两块钱,让我买红纸书写春联。其实买纸只需要一块钱,爷爷说让拿着就拿着。不好拒绝,于是买纸,学着村里老头的模样细致地裁纸,听着刀切割红纸的声音,自觉是一首美妙的曲子,裁好纸,全力以赴地写了一回春联。贴上,爷爷戴着眼镜,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脸上露出了宝贵的笑容。

       之后,继续写字。爹知道我已经形成了习惯,就不再太多的苛责我。几本柳体字帖,写得已经乱熟于心了。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一路走来,缺乏必要的指点和交流,就形成了难以跨越的难关。

      幸好,尚在坚持。上了师范以后,有了书法老师的指点,就不断纠正了积聚的陋习。骨子里的热爱始终不能改变,在进一步强化之后,有了质的提升。是时,又羡慕古人行云流水的书写风格,就学习了行书,旷日持久地坚持,终于,在学校的一次比赛中,荣获了三等奖,也算证实了自己一回。

       当我觉得亦能书写对联的时候,就旁敲侧击地告诉爹,爹并未见得特别的欣喜。因为乡里书写对联的事实,正被悄然兴起的纸质印刷对联所替代。更何况,仅仅只能书写对联,也是蹩脚和无用的。

      想着有些糊涂,那爹又是如何让我写字的。多年以后,娘告诉我:我满周岁抓周的时候,不抓钢笔,不抓书,也不抓镰刀,抓住的是毛笔。爹也就迷信了一回。

      站在岁月深处,蓦然回首,爹更多的是对境况把握的无奈,但他却以墨香浸润了我的心田,让我从不自觉到自觉接受了柳公遗赠给我的骨架,学会了坚韧地去活。

                                                                        梦幻江湖
       虽御笔纸上,却梦幻江湖。乡野宁静,却隐藏着浩瀚阔大的江湖。比如人情冷暖,比如敝帚自珍的藏书,比如简明的处世哲学,尽皆隐喻着朴素的生存理念。

      记得,雨天或者温暖的午后的时光。苍老的爷爷戴着老花镜,一个人静静地看摩挲得有些古旧的线装书《呼杨合兵传》与《说唐》。《呼杨合兵传》与《说唐》是关于英雄的传奇故事。故事引人入胜,虽是古代白话文,却夹杂着大量的文言,有些古奥难懂。看爷爷那般细致地看,对于我来说,无疑也是一种诱惑。

      于是,我开始坠入一种梦幻的江湖。经过多番请求,爷爷终于同意我读那两本书。很是高兴了一阵子,但爹却又横加干涉,说上学期间不能看杂书,影响学习,要看也只能放寒暑假看。爹会随时念起令我惧怕的魔咒,我只好依允。尽管我有些腹诽,但爹就这样规范着我的行为。

       我一面努力读书,一面写字,克制着对江湖的向往,规矩在爹的认知之内。

       放假了,就是我坠入纸上江湖的时间。我问爷爷借书的时候,自然会先给爷爷汇报一下这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还会拿出奖状作为证据。爷爷看了高兴,满脸树皮一样的皱纹会变得舒展,那訇然洞开的嘴,露出红色的牙床,引得我暗暗地笑,其时,我并不知道时间是把无形的刀,在无情屠戮着每一个人。

      只是,我看书的时间并非像爷爷那样,有散漫和悠闲的时光。跟娘烧火的空档,我会一边烧,一边看书。常常火烧得不及时,或者烧的太大或者太小,影响娘的炒菜,被娘狠狠地批评过。娘一直说,只有灶锅煮饭吃,哪有灶锅煮文章。我一面依允,一面又我行我素。我承认都是作家惹的祸。小说里,人物的起伏、生死、离别、悲欢,牢牢地拴住了我,让我进入书的内部,因人物而喜,因人物而悲。主要人物的每一步,都让我牵肠挂肚,仿佛我就在场。英雄落难、历经折磨,是小说里经常性的情节。看小说里的英雄一步步涉险而并不预知,真想幻化成一只只白鸽,为他们一次次传书。而那时,我尚未知道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金玉良言。总固执地觉得英雄的路,走来就是坦途,而坏人一坏就一定要及时受到严惩。比如,《说唐》里的秦琼,家仇国恨集于一身,还是那么坎坷,就让我暗自郁闷。好在古代小说,大都以团圆结局,英雄迟暮算也是遍尝人间心酸的一种回报。好长一段时间里,我就浸淫在这种梦幻的江湖里,不能自拔。

       放牛的时间,也是我看书的绝好时间。通常放牛是结伴而行,牛往山野里一赶,自以为就万无一失了,实际上,彼时的乡野,到处种植着庄稼。伙伴们口头上答应帮我看牛,但他们的玩心也很大,爬树,捉螃蟹,采山果,捉蚂蚱,玩得不亦乐乎。而我也沉醉在书中,为英雄牵挂。一晃,时间就偷偷溜走。恍然之间,小伙伴惊呼:牛不见了。我们方才如临大敌,拔腿就跑,踉跄在山野之间,寻找早已逍遥自在的牛了。有时牛贪恋着芳草,并未走远,有时牛凭着强大的记忆,正在人家的庄稼地里撒欢,我们就傻了眼。挨打、斥责、赔偿,是家常便饭。我任凭爹的责骂和鞭打,毫不抱怨。谁让我真心喜欢那些英雄呢?侠之大者,在于惩奸除恶。小说里的弱小者,山穷水尽时,英雄总能上场。这种结果,是我善良的心灵的一帖灵药,总是慰藉着我。被人欺负时,遇到困难时,总幻想着英雄从天而降。

      一部《封神演义》则构建了我的神性宫殿。神仙的逍遥以及法力无边,总让我无限想象。如果我拥有那样的法力,那么,就可以随心所欲,就可以临虚御风,就可以逢凶化吉,就可以预知未来。人间的一切悲欢离合,尽皆不复存在,亲情也可以永驻。带着单纯与憧憬,我读完了处处以诗为证的《封神演义》。彼时,恰逢《封神榜》播放。我家没有电视,但我并不被同学孤立在闲侃封神人物之外,相反,我以读小说的预知,倒让同学们对我增添了钦敬感。

      英雄救美和抱得美人归在古典小说里,也是经常出现的情节。良家妇女或风尘女子,或遇绑匪,或遇流氓,或遇官府恶吏,情势危急,而英雄侠客就横空出世,手起刀落,斩杀恶贼,惩恶扬善,酣畅淋漓。而那被救的女子,常常梨花带雨,出于感激便委身于英雄。英雄常常也却之不恭。小说看得入迷入髓,梦里,自己也常常幻化成一位行侠仗义的英雄。同时,心里也萌生着小小的愿望,将来自己也能有一位温柔可人而又落落大方的女子,与我偕老。

     《杨家将》系列的书,是我梦幻和自以为精神崇高的关键点。爷爷也有英雄情结。特别是关于杨家的那些古老的故事,似乎就发生在他的身上一般。关于金刀杨业,焦赞、孟良,十二寡妇征西等等故事,爷爷叙述得有条不紊。爷爷的叙述,满带着祖先的荣光和承前启后的隐喻,我也受到了传染。我渴望自己有一天如英雄一般也能光耀门楣。

      除了读杨家将系列的小说,我还读了《西游记》、《三国演义》、《薛仁贵征东》。尽管所借的《西游记》还是繁体版本的,幸好,我有写字认繁体字的积累,所以阅读也不成什么大碍。

      就这样,我在我的世界里,与古人约定,用他们的英雄事迹,来体谅世间的温度,汹涌而充满了温热,但也了丰腴了理想和充满了希望。

                                                         人在囧途
      时光掠过,年岁逐增,年轮的曲线也一圈一圈丰盈。虽然有的时候,满眼苍凉,却也学会了在纸中寻求慰藉,邀聚那个时代里落魄的文朋诗友,与古人对话。

      关于读书,为天下士子定位的是宋徽宗赵佶的那两句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是通过读书与结合经历,我也渐渐明白,这可能是一个理想形式,是统治者让天下读书人心有所属,心有所寄。

      然而,阅读仍然是心灵的一剂良药。失落时,无助时,苦闷时,在失败时,读一本书,抚慰自己。当理想开始变得有些发白的时候,我知道奋斗只不过是通向理想的船票而已,至于这条船能否安全抵达,需要时间,需要机遇,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无缝对接。我自认为没有抵达,虽然我成了一名乡村的教师,但我仍然没有那种强烈的归属感。一路走来,为结婚,为房子,为孩子,为衰老的父辈,而微薄的收入,让我有一种踉跄和疲于奔命的感觉。现在,虽说工资比早年增加了不少,但面对汹涌的物价,又能奈之如何。不太宽裕的生活着,像一个上演于舞台的蹩脚小丑,只能强忍着岁月的审视,独自消化悲欢和苦难。而书谕我,岁月依旧,又岂能沉沦。

      还是读书,读震撼心灵的书。澳大利亚力克.胡哲以及他的书《人生不设限》,让我知道了善待自我、勇于奋斗的必要,知道了以阳光的心态对于现有环境的把控是何等的重要。物质的贫瘠,并不影响精神的愉悦。比如黑非洲贫民窟的孩子们,脸上仍然可以见到灿烂的阳光。所以就倍受启发,不再埋怨生活的艰难,感觉做好自我就好。

       此时的读书,亦不再沉溺于梦幻般的少年时代的纸上江湖。一切已经失去了风起云涌的戾气,变得现实了起来。尽管生活、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的矛盾,但却能坦然视之,把那种苦,用最大的耐心平静地埋藏起来,给自己设置一种内心的宽松,以收纳万物和正在发生的事件。

       一切变得简单之后,就没有了匆忙和浮躁,心灵中也多了一份自觉和宁静。尽管被生活的惊涛骇浪颠簸,但觉得唯有读书,才能消除外在表现出的迷茫,使内心获得真正的宁静,不被暂时的曲折所遮蔽。读莫言的《天堂县蒜薹之歌》,我知道了农民、乡土、生存所需要的抗争;读鲁迅的散文杂文集,我再一次凝视了鲁迅关于国民劣根性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读梁鸿的《中国在梁庄》,我知道当下农村、农民何去何从的警示与思考;读贾平凹的《带灯》,我知道了乡镇干部面对当下复杂状况的境遇与艰辛……

       人到中年,不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有点开始喜欢安贫乐道。不喜欢学生们读的青春文字,觉得人生的沧桑非低吟浅唱可以比拟。非苏东坡之大江东去或者辛弃疾的千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无以概括。囊中羞涩,设法节约读书资金,于是,网购买书,从《诗经》到《老子》到《庄子》,从《世说新语》到《阅微草堂笔记》;从《史记》到《二十五史》,从《李白诗词全集》到《纳兰词》…….书买了,慢慢地读。不求速度,将心情对着时间的纱窗,细细过滤。一面将先贤圣哲的智慧一一咀嚼,收藏,一面又将那种人生的悲欢离合融入自然法则之中,慢慢学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也不再像小时候那般局促,被爹控制,心底却感谢爹,让我有了一份简单、平淡的安逸。现在,或者呷着茶,或听着轻音乐,不紧不慢地读。试着将人到中年的心情与作家的心情靠近,发觉一切是那样的真实。没有矫饰,没有虚伪,真善美,假丑恶,在歌颂与批判之间,直击本质,于是,为作家的这种勇气折服,欣然。

       虽然小时候的理想,已经变得微薄如纸,那也无怨无悔。毕竟小时候的阅读,所萌生的理想,支撑过行动,就像短期目标那样,令人心生鼓舞。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何不独善其身?

      读书,不再带有功利性,缓缓地读,有时间了就读,心头宽阔就读。一本书,不仓促读罢,静默得如涓涓细流,把人生的境遇,把社会的寒热,细细品咂,方知开掘深刻,余味无穷。

                                                                以字取暖
       年轮,因读书而丰腴,就显得不再单薄,感觉也多了一点立体的质感。时间久了,就有一种表达的欲望。这种表达,是关于存在的一点证明,浩浩长空,想来亦不可能如《红楼梦》所说的赤条条的来去无牵挂。如能把自己存在的时间里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不仅自娱,也与人共享,也不是乏善可陈。

       2010年,有第一篇书写亲情的文字《艾蒿水》上了《散文选刊.原创版》,很是鼓励。虽然自己并不是特别满意,但文字就好像自己分娩的孩子,无论丑还是俊,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喜,那种做母亲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所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换言之,母亦不会嫌儿丑。收到杂志社寄来的样刊,我迫不及待地阅读,一面看编辑做出了哪些修改。一面想象着我的文字,被青年学生、被文学爱好者阅读,我就有一种广义形式上的存在的感觉。

      亲情令人享受,令人温暖,也令人回味。在时间的序列上,亲人们以无私的态度传递着精神星火,让我们一生温暖。而书写是一种铭记,也是一种报答。因为感知,因为受恩,因为古人语云:受人恩德千年记,所以不能忘怀。书写也是一个反顾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温的过程,如此形成的文字甚至还能形成精神力量的传递。我就这样惦记着亲情的温馨,亲情的宝贵。

       而古人所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也同样温暖着我的心灵。纵目山水,养浩然正气。徜徉于山水之间,焉能无记?山是静态的诗,水是流淌的乐。抵达就是身心的一次放松,是尘世的身体的一次洗涤。以光影记录了山水之后,还嫌不够,于是仔细审视、回忆、品咂山水所蕴含的地理、人文的精神内质,不辞辛苦写出一篇篇山水散章留存。有的则通过电子邮箱投稿,留用上了杂志。这样既宣传了所游览的山水,也温暖了自己。算是给博大的山水和淳厚的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回报。尽管时下,纸刊已经被强悍的数字传媒所挤兑,但还是能收到杂志社寄来的稿费,有的杂志稿费还不菲,收到就有一种震撼内心的温度。即使生活里有不协调的杂音,但因为读书、因为写作积聚的涵养,也就渐渐能淡看,如云卷云舒一般。

       因为写作,也就常常进入各种文学论坛。因此,就认识了不少天南海北的文友,有慈善的,有自负的,有提携后辈的著名作家,有如我一般的草根,因为热爱文字,汇聚一堂畅谈人生、畅谈作文,高山流水,时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内心亦涌起了一股股暖流。觉得古人云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真是所言非虚。

      时时强调学生要多读书,多写作,教育学也说言传不如身教。跟学生分享读书心得时,纵横古今,滔滔不绝,学生倍受鼓舞,亦亲其师信其道。处于留守时代的学生的心灵本就孤独,有了阅读,就如有了光源,内心得到了照耀。被学生认同,也是一种温馨。尽管我的文字,并不是每一篇都适合他们读,但学生们还是喜欢,偶尔见报的一首小诗,一篇小散文,足以让学生感受到源自心灵的力量。还记得某一天,有一学生找到我,说在哪看到了我的文字。学生叙说的时候也带着一丝喜悦。她郑重告知我时,我知道这就是喜爱文字所产生的力量,真是润物细无声。

      书写也正是建立内部精神大厦的过程。工作、生活中,许多事并不如意。生活是一团麻,因为感性的、表面的认知,有时就显得凌乱无序,所以也就会产生偏颇的判断。但读书让人开阔了胸怀,扩大了视野,不会锱铢必较。古语云:书犹药也,可以医愚。培根也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写作也加强了对感性事物的理性梳理。对待工作和生活,随着读书和写作的深入,我渐渐学会了坚持自我和不盲从,习惯以字取暖。

      尽管生活的路上,荆棘丛生,但因为有了文字,有了古人的晓谕,有了思考,内心就不再潮湿和黑暗。阅读和写作就如同一道阳光,晒干了风雨兼程的路上的潮和湿,也坚韧、丰满了我微薄如纸一般的年轮,让我依然坚定地相信未来。

[copyright][/copyright]


2#
发表于 2016-3-2 08: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7 编辑 <br /><br />这字,让我安坐在清晨的霞光里细细地读,觉出沉甸甸的分量。将平实生活里的点滴提炼成闪光的思想,真让我佩服。
早安!寒儒版主!

3#
发表于 2016-3-2 09: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7 编辑 <br /><br />问好寒儒兄,春天再见您的新作,感到很是亲切。一组丰厚的作品,下来认真学习。祝好。

4#
发表于 2016-3-2 09: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7 编辑 <br /><br />纸上的世界,是自然和社会的一个倒影。作者采用三个章节进行的质感叙述,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更为日常和内在的层面,有感有悟,富有传承与励志的元素和意境成分。不错的文笔,欣赏并问好老朋友。

5#
发表于 2016-3-2 0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7 编辑 <br /><br />书中有没有黄金屋和颜如玉,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或者说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书中有景,书中有人,书中就是一个世界与一段人生描摹与再现。读澧水老师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静下来细读,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收获。赶紧忙事去,争取挤点时间再来读。

6#
发表于 2016-3-2 10: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7 编辑 <br /><br />不虚此行,读到了好文,心喜之!
如果能附上书法就更好了~

7#
发表于 2016-3-2 1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7 编辑 <br /><br />文章写得真精彩,读来回味悠长,在这些文字的咀嚼间又觉满满都是阳光的明媚,心生温暖。这是因为一种热爱的缘故吧,由心由情至笔尖。欣赏并问好!

8#
发表于 2016-3-3 08: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7 编辑 <br /><br />多角度展示精神的世界和追求,亲切,自然,流畅!

9#
发表于 2016-3-3 08: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7 编辑 <br /><br />多角度展示精神的世界和追求,亲切,自然,流畅!

10#
发表于 2016-3-3 0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7 编辑 <br /><br />学习了!

11#
发表于 2016-3-3 1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7 编辑 <br /><br />阅读和抒写,这是提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的最好途径。在纸的年轮里,我看到作者的心得体会是那么的真实,在热爱写作和阅读无止境的路上,的确感同身受。学习问好。

12#
发表于 2016-3-3 10:37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干净,几个短章在纯粹的叙述中,散发出人文情怀,以及个人的精神世界,人生哲思。
问好!
13#
发表于 2016-3-3 12:02 | 只看该作者
书法、读书和写作,与生活相依相生,丰盈了作者的生命内质。
清新的笔调,娓娓道来的人生道理,领引着读者静心悦读,并沉迷于一种闲适而安然的境界中。
14#
发表于 2016-3-5 20:38 | 只看该作者
细细读过了,写出了人生的某种内涵。
15#
发表于 2016-3-7 10:30 | 只看该作者
结构很好,紧凑,克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8 03:34 , Processed in 0.05903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