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志广 于 2016-6-23 17:34 编辑
我与“样板戏”的不解之缘 ——“歌声里的故事”系列散文之四
●杨志广
提起“样板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毫不陌生。这种冠之为“样板戏”的剧种,其实就是现代京剧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它是文革的特定产物,是江青发起并操纵的政治工具,然而那八部经典的“样板戏”却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在那个文化荒芜、精神产品严重匮乏的年代,它就如同一张细密的丝网,罩住绑缚了无数人的目光与心智。作为一个自幼喜欢文艺的人来说,那时刚刚十岁的我,自然难以逃脱。
1972年的时候,我读小学二年。彼时,自60年代末便以兴起的亿万群众学习“样板戏”的热潮正席卷全国。全村家家户户都被村里按上了有线的小广播喇叭,就是为了让人们收听《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杜鹃山》、《海港》等八部革命“样板戏”。我从小就喜欢哼唱,听久了小喇叭里的“样板戏”,慢慢竟也学会了其中的一些唱段。在学校,“读书无用论”盛行,平时校领导不是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就是集中起来学唱“样板戏”。家里听,学校学,我的“样板戏”欣赏和学唱水平与日俱增,令老师和同学们刮目。课堂上,老师经常点名道:“杨志广同学,站起来给大家来段样板戏。”我也毫不羞涩地大方站定,高唱一曲《红灯记》中李玉和或《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经典唱段,引得同学们一阵掌声与喝彩。后来,学校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我成为全班唯一被抽调的队员,并很快成为了骨干。我们经常紧张地排练,之后到各班和农村生产队演出,深受师生和社员们的欢迎。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样板戏”从喜爱渐渐变得痴迷了。为了全面学会“样板戏”,我步行25华里从县城买来了多部“样板戏”的画册及脚本,对照广播里播放的“样板戏”中的念白和唱腔,一字不漏地学。由于自己的专注和认真,不到两三个月,《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几部经典“样板戏”的所有念白和唱段都已烂熟于心。无论在家里,还是在上下学的路上,我都是着了魔一样不停地念叨那些道白,哼唱那些唱腔。一次,邻居安大婶对我母亲说:“姐姐,快领你家大亮(我的乳名)去卫生院看看吧,他整天魔魔怔怔地就知道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了?”母亲笑到:“大亮没什么病啊,他就是爱唱。”每天,当我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字正腔圆地唱起“样板戏”时,总会引来乡亲们赞许的眼光。不久,我们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奉命去公社演出。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久经舞台磨练的我没有丝毫的紧张,和另两位同学搭档身着角色服装表演了《沙家浜》智斗一场的片段,我扮演的是刁德一。表演结束,台下掌声和叫好喝彩声此起彼伏,间或有人赞叹:“那个小刁德一演得太像了,绝!”听到这些,虚荣的心里总是感觉有些沾沾自喜。半年后,公社书记来我们村开干部社员大会,我和同学们也坐在生产队的大院里。会前,那位身材肥硕的书记突然大声问道:“那个会唱样板戏的小杨来了没有?”身旁的李校长赶紧示意我站起来。书记看我站起身来,于是笑着大声说:“小杨啊,你的样板戏唱得好听,来一段儿!”书记带头鼓掌,会场内立时掌声雷动。我清了清嗓子,清唱了《红灯记》的知名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提篮小麦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栽什么树苗接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一曲唱罢,仍觉意犹未尽……我唱“样板戏”在本地出了名,学习成绩却煞是羞愧。小学毕业考试中,语文分数不错,得了95分,数学却才只考了30分。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作为政治工具的“样板戏”在文艺舞台上自然寿终正寝,走上末路。不久后,我升入了初中,之后进入县城读高中。虽然对曾经的“样板戏”已不再痴迷,但对于这门从孩提时就曾深深影响自己的戏曲艺术来说,依然情有独钟。每天上学期和放学后,唱一段喜欢的“样板戏”仍然是自己的“必修课”。每当学校组织文艺演出时,我表演的节目也大都是“样板戏”经典唱段。80年代初,我中学毕业参加工作。在煤矿工作的八小时以外,我的自娱形式就是写作和演唱,而演唱的主要内容就是“样板戏”以及后来张明敏等知名歌手的经典歌曲。如今我还珍藏着很多“样板戏”的光盘,我电脑浏览器的收藏夹里收藏的也大都是“样板戏”的视频网址。2009年我注册中国原创音乐基地5sing以来,每年都会上传多首自己独唱或者与歌友、戏友合唱的“样板戏”唱段,其中2012年与5sing基地好友、北京知名票友舞婆娑联袂演唱的《沙家浜》“智斗”片段上传音乐基地后引起热烈反响,还被热心的歌友制作成MV上传到了视频网站。
“样板戏”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对于稍年长些人们来说,仍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我始终认为,虽然“样板戏”当初被人为地贴上了固化的标签,成为野心家们利用的政治工具,但平心而论,“样板戏”对传统京剧的创新与改革还是不容抹杀的。“样板戏”开创了一个戏曲表现程式改革的先河。它对传统程式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对现代人物利用程式进行的艺术创造,以及对传统京剧在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改革,应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改革、戏曲现代化的最高成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也是“样板戏”经久不衰、至今仍受很多人喜欢的原因之一。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在10省市区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经典京剧唱段将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共选择15首京剧唱段作为教学曲目,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教学唱段。《穷人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经典“样板戏”京剧唱段都入选其中。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初识“样板戏”,尚是年少时;仍恋“样板戏”,已然五旬翁。40多年过去了,我对“样板戏”这一特殊时期诞生的艺术门类依然初心不改。岁月如梭,无情的时光可以销蚀很多东西,但有些精神世界的东西不会因时光的销蚀而改变。“样板戏”——这国粹艺术余脉的铿锵或柔美的旋律,将会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成为自己生命乐章里一个跳跃闪亮的音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