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9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刘心武的“秦学”,凭什么不是一门学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1 1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心武的“秦学”,凭什么不是一门学问

  文/但是

  刘心武的“秦学”问世以后,很多“红学”专家表现得过于激动,大有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强烈愿望。殊不知,手大捂不住天,反而激起更多人的浓厚兴趣——多年来“红学”专家们孜孜以求却反应平淡的事实,被一部“秦学”轻而易举地扭转了——耳光响亮之余,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居然不争气地跟着“歪门邪说”勇敢地走进了厚厚的红楼梦。

  说实话,我们不是专家,不知道那些门派之争,我们都是一些跟着兴趣走的人,学术的深奥艰涩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多年来,厚重的红楼梦在多少人的书橱里悠闲地睡大觉,是刘心武的“秦学”打开了这些封闭的书橱,让我们重新翻开了对我们来说,曾经味同嚼蜡、不得其门而入的红楼梦,单这一点,就应该给刘心武记一大功。

  红楼梦是经典不错,但是它的艰涩和枯燥也同样存在。这么多年来,红学大师们的考证和著作可谓汗牛塞栋,但仍然是艰涩和枯燥,所谓的红学,已经成为少数人赖以吃饭的工具,成为象牙塔里的精致玩物。其深奥艰涩不为我们所知,我们也没有兴趣知道。对我而言,就曾经怀着极大的崇拜和景仰,三次开读红楼梦,甚至每次都逼着自己详细的做读书笔记,以期能啃动这部世界巨著,但是,不幸的是,每次都不了了之——这些生活细节离我们太远了,这些繁复的琐碎太枯燥了,这些富人们的洁癖丝毫引不起我的半点兴趣。故事的零碎同样让我退避三舍。

  但刘心武的“秦学”却把这个隔阂给打通了,他把自己的眼界放宽,眼光打开,避开了红学研究的一些死角和“牛角尖”,而把红楼梦和曹雪芹当时的社会环境作为主要证据和背景,展开了对红楼梦崭新的研究。

  众所周知,刘心武是成功的小说家,一个小说家,自然知道另外一个小说家,在写小说的时候,善于运用什么样的手法写出自己的心境,喜欢用什么的方式铺展自己的故事,更知道,究竟用什么办法,既能说出自己的意思,而不被当权者找出其中的蛛丝马迹。如同一个谜语,出迷者不会平白无故的就做出一个谜语,他必然要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恰当的运用一些娴熟的技巧,让这个谜语曲径通幽,越是高手,越能让这个谜语变得复杂而波折,局外人也就越不知所措——而这,正是出迷者想达到的目的。

  作为靠买粥糊口的曹雪芹,能坚持着十几年把这部“闲书”写下来,如果没有切身的绝望和痛苦,是不可能的,但是,直白的写法肯定要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因此他选择了谜语的方式,把整个故事纳入到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他把当时影响社会的朝野故事(事实上,他也不可能避开),切碎了揉进去。表面上看起来,这个故事拉拉杂杂在讲着几个家庭里的闲散小事,事实上,他的影射功夫全部隐藏在字里行间了。否则,这部“闲书”不可能被清政府一直列为禁书。所谓的因“淫”而禁,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刘心武的长处和聪明,恰好在于本身就是成功的小说家,洞悉小说家的任何方式方法。他的研究,不同于红学研究者象牙塔里的从考证到考证,从细节到细节,而是将整个社会放进去,几乎将当时所有的社会事件全部放进了影射的范畴,这无疑打开了红学研究的一道新鲜的缺口,为让枯燥的研究从烦琐的考证里走出来,走向大众,开了一个先例。在网上,我们看到很多小说家和普通的网民都对他的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支持,就是一个极好的说明。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谁也拦不住,也左右不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应就是最好的证据。而红学家的过激反应则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这说明,这样的研究和解读,无疑对四平八稳的红学研究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冲击。

  不论刘心武的“秦学”还有多少漏洞,还有多少值得商榷的地方,这都很正常,绝对不是能一棍子打死的理由,更不是“没有资格到央视开课”的理由。理论界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也没有兴趣知道,作为普通的读者,我们只知道:能让读者感到眼睛一亮的书,就是好书,能引起读者关注和浓厚兴趣的研究,就是一种有价值的研究。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研究,是一种小说家和理论巧妙结合的研究,是一种崭新的方式,也是一门有理由存在的学问。

  我们有理由问:刘心武的“秦学”,凭什么不是一门学问?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12-11 19:31 | 只看该作者
刘心武的秦学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3#
发表于 2005-12-11 23:3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哥哥好文,
有时间来曹雪芹版坐坐,
让我们共读红楼。
4#
发表于 2005-12-12 08:17 | 只看该作者
我总以为,红学自然有其独特价值,但过多地投入,也并非好事.
5#
发表于 2005-12-14 21:38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进中财很难,现在才有机会认真读楼主的文章,写得不错,精华鼓励!
6#
发表于 2005-12-15 08:56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每周六晚看刘心武的红楼讲座.
7#
发表于 2005-12-15 12:24 | 只看该作者
  刘心武的“秦学”问世以后,很多“红学”专家表现得过于激动,大有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强烈愿望。殊不知,手大捂不住天,

  文学这个东西,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同样一篇作品,在一家刊物可能发不出来,在另一家刊物可能会发头题,看但是朋友的此文,很有同感。但是朋友此文写的很好呀。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07: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家,上来迟了,回头一一回复,谢谢。
9#
发表于 2005-12-17 00:4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我总以为,红学自然有其独特价值,但过多地投入,也并非好事.


开始读红楼时我也有这种感觉,
但时间长了就觉得也许是自己错了,
文学不是哲学,
不一定非要从中学习什么,
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理解了什么。
拙见,武版莫怪,拍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23:29 , Processed in 0.05108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