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07|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沿着古人足迹之——浅谈我读陶潜先生《桃花源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5 0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沿着古人足迹之——
          浅谈我读陶潜先生《桃花源记》
  近日却有些萧萧的冷,这样的气候在南方并不为多,我原本是怕冷之人,自然是有些不大习惯,思维困顿、四肢不勤且不说,偏连日琐碎之事又极多,心里难免烦躁。夜还未央,人便开始萎缩,巴巴地想着春日的艳阳,便愈发地生起了懒惰,索性将事情堆置一旁,顺着书架随手抽出书本来读。
  竟是陶潜先生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我是熟悉的,我读先生正是始于此文,那时约摸七、八岁,正值舅舅高考在即,我虽年幼懵懂,却也是乐意陪着舅舅挑灯夜读。而舅舅虽百般繁忙,倒也不嫌我累赘碍事,凡他所读之文,好懂不好懂的,通通与我同阅。我记得那时舅舅是拖着很长的声音对我说,陶渊明,东晋大诗人,长于诗文辞赋,一名潜,字元亮,今江西九江人……
  江西人?我打断舅舅的话,是的,江西人。舅舅一脸的肯定。或许是老乡敬老乡,我对陶潜先生,隔着千年的时空,一开始便有许多地崇拜。
  舅舅依然是拖着很长的声音对我说(据他后来所言,这样是为了加强他自身的记忆),先生多为田园之作,主要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文章似淡而浓,似癯而腴,很值得品味,《桃花源记》语言尤为质朴,是散文中的极品。我当即听得茫茫然,更不懂何为癯,又何为腴。癯,精炼,腴,丰满也。舅舅答曰如斯,那时舅舅也不过十六、七岁,我疑心他的解释亦不过照书搬来,于是虽似懂非懂,却也识时务,既是品味,便无需多问,只是拖着长长的声音跟着舅舅念,“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初读,果然琅琅上口,远比舅舅所言浓淡肥瘦通顺易懂。加上文中又有奇景又有美食,更觉情趣倍生,三五遍后,便将全文背诵下来,着实让舅舅夸奖了一番,由此心中无不得意,对先生愈发有了好感。
  大抵年幼之人在盛赞之下,都有极好的记忆,所以当时舅舅的讲解,我仍记忆犹新,而里面的一些文句,诸如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此类,至今仍倒背如流,然此时手握的书页却已泛黄,桌上的台灯亦只是单单地冷,板指算来,久居他乡不料已多年。想起那些和舅舅共同读书的岁月,不由地起了叹息,窗前的白兰地在风中顾自摇晃,平日绿意盎然的树叶,此时凋的凋,落的落,竟是铺了一地,又断然非书中所言“落英缤纷”,芳草鲜美更是无从说起。
  世上之事原本就是如此更替,而书既已抽出,不如拂去杂念,跟着先生笔下的渔人,再游一趟桃花源。这样想着,倒是静了下来。
  桃花源果然若仙境,先生层层设疑,开篇以“晋太原中”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又不确切所指,以不著姓名的渔人为当事者,让人无从查考,后写桃林奇景,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因渔人已“忘路之远近” ,亦无确切地点。写桃林的通道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令人悬念不断,以为是洞天福地。而待渔人进入桃源后,眼前又为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后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记又消失殆尽,桃源复为无迹可寻的世界。如此也罢,偏生最后,先生又虚来一笔,说高士刘子骥“欣然规往”,刚升起微茫的希望,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如此这般,桃源便真正飘渺空幻,只是个虚实难定的境界。
  全文309字,行文简洁,明如清泉,无一杂字可除,却又虚虚实实,回环跌宕。佩服先生文采的同时,又不由地生起疑惑,先生既是如此费心,必是文有所托。如此一想,又翻阅了一些先生的资料,得知先生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辞官归隐,从此“躬耕自资”,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生前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桃花源记》乃先生《桃花源》诗前序文,约为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所作,时年先生57岁,隐居农村已十年有余。
  知此梗概,再结合文章,便不难想出,先生从村落、房舍、良田、美池等一直写到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其实为表达对当时社会黑暗、阶级剥削的不满。而桃花源作为先生理想中的社会,既无长生亦无财宝,只是一片农耕的景象,在那里生活的也是普普通通的、一群避难的人,他们靠劳动取得宁静和幸福,却又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如此桃源,倒真是让人向往的洞天福地。
  莫非这就是舅舅所言“似淡而浓,似癯而腴”?这般想着,便拨通舅舅的电话。嘘寒问暖一番后,舅舅问我近忙何事,我笑道,无所事事,闲读《桃花源记》。舅舅亦跟着笑,问我读后之感。我答曰,先生能在归隐中想到社会和人民,而非局限个人进退清浊,这应算得上难能可贵。舅舅大笑,陶潜的思想,无非是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将“自然”提升至美境界,也确实算将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延伸至纯熟之境地,然纵有许多想法,却不能激流而前,也不过为报国无望后逃避现实、委身贫困躬耕中的空想。
  我无语以对,想先生动乱隐归,空负旷世奇才,“不为五斗米折腰”固然可贵,躬耕自资又难免过于消极,然又念先生仕途坎坷,即便横空出世,世道又能得以多少改观?这已不仅仅是文人的悲哀了,且世间之事又经不起追根问底,隧不想也罢,转言问及舅舅近况,舅舅答道,终日酒肉,倒也逍遥。又问及我,我答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言毕,不禁苦笑。
  便忆起沈从文先生《桃源与沅洲》的开篇,“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中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些年来舅舅读书,无非是求得些许安慰,而我读书,也不过是为了片刻安宁,陶潜先生,大抵亦如此,所谓的洞天福地,其实不关归隐入世,浮生若梦罢!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12-15 08: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3 编辑

由文引己,又由己说文,不别三日,已当刮目相看了。

3#
发表于 2005-12-15 09: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3 编辑

懒惰地将事情堆置一旁,随手抽出的书就是《桃花源记》。只瞥了一眼,诸如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字句就能倒背如流。仅用了1/10的精力,竟然就邂逅了陶潜的思想,并将其贯通于洞天福地之中。果然是一小才女也,哈哈。文笔干净、思绪清晰、切点新颖、意境厚实,好文!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0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3 编辑
最初由 雨夜昙花 发表
由文引己,又由己说文,不别三日,已当刮目相看了。

嘿嘿,那你现在看到我手上拈的是什么花?
:)))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08: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4 编辑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懒惰地将事情堆置一旁,随手抽出的书就是《桃花源记》。只瞥了一眼,诸如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字句就能倒背如流。仅用了1/10的精力,竟然就邂逅了陶潜的思想,并将其贯?..

谢谢敬老师一直的鼓励,嗨,make me shy

6#
发表于 2005-12-16 15: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4 编辑

"江西人?我打断舅舅的话,是的,江西人。舅舅一脸的肯定。或许是老乡敬老乡,我对陶潜先生,隔着千年的时空,一开始便有许多地崇拜。"
拈花微笑也江西人么?
呵呵,我也是江西人。
学习!

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7 1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4 编辑
最初由 落梅 发表
"江西人?我打断舅舅的话,是的,江西人。舅舅一脸的肯定。或许是老乡敬老乡,我对陶潜先生,隔着千年的时空,一开始便有许多地崇拜。"
拈花微笑也江西人么?
呵呵,我也是江西人。
学习!

落梅也是江西人么,嗨,真好,不过我已不在江西很多年了。
问好落梅!!

8#
发表于 2005-12-17 16: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4 编辑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我喜欢这样的境界。

9#
发表于 2005-12-19 1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4 编辑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懒惰地将事情堆置一旁,随手抽出的书就是《桃花源记》。只瞥了一眼,诸如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字句就能倒背如流。仅用了1/10的精力,竟然就邂逅了陶潜的思想,并将其贯?..

果然是小才女!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9 11: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4 编辑
最初由 何启峰 发表
敬佩,敬佩,学习了!

何版主请多指教,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9 11:4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修江 发表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我喜欢这样的境界。


先生果然熟识陶潜!!

问好,敬请多指教!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9 11:4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一瓢水 发表
[QUOTE]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懒惰地将事情堆置一旁,随手抽出的书就是《桃花源记》。只瞥了一眼,诸如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字句就能倒背如流。仅用了1/10的精...


谢兄长,敬礼啦!!
13#
发表于 2005-12-19 14:39 | 只看该作者
妹妹益发了不得了,姐姐佩服!佩服!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0 16:1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冰之梦 发表
妹妹益发了不得了,姐姐佩服!佩服!


呵呵,抱姐姐
15#
发表于 2005-12-27 12:2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10 23:02 , Processed in 0.06546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