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5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当年杜甫在秦州之五:采晒草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4 0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杜甫在秦州之五:采晒草药
  秦州城里逢集日的早上,一位秦州采药老人早早地就摆好了自己的摊子,正坐在半截青色的砖头上搓着一根草绳,旁边是一堆青青的冰草。已经搓好的草绳在他的身后盘成了一堆。
  不久杜甫和仆人杜安就带着自己的药来了。杜甫笑着向老头道:“老人家,你早!”老人看是杜甫,指了指旁边四块砖头圈出的一块地方。杜甫说:“老人家费心了,这两天,身体不好,起身得迟了。”杜甫摆好自己的药摊子,就和老头学着搓起了草绳,说起了闲话。
  我们可以设想:杜甫的仆人杜安,在卖药这件事上,一定要比杜甫会操作,会呦喝,是个称职的伙计,而杜甫应该就是一个傻乎乎的掌柜。
  杜甫一生,曾经种药、采药、晒药甚至卖药。“据学者研究,杜甫寓居秦州时曾以挖制草药、悬壶行医为生。”(高天佑《杜甫陇蜀纪行诗注析》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P56)可以想象的是:“药生活”是杜甫秦州期间除了不言而喻的“诗生活”——写作秦州诗及“目生活”——游山览水——之外一个相当重要的生活内容。
  所以,对公元759年秋登临秦州的杜甫,我们不能把他仅仅视为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游历者或者逃难者,而应该看到,他在秦州的每一次佝偻的登临,至少显示着他的两重身份:一个辞官远游的诗人和一个头戴方巾、身着长衫、肩背药篓,手里倒提着一把药锄的采药人。
  但是杜甫在秦州的“药生活”却并没有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比如冯至先生重版的《杜甫传》结尾收录的冯先生研究杜甫的一篇另类文字——小说——《白发生黑丝》,在描写到杜甫潭州(长沙)卖药时,有意无意地绕过了对杜甫秦州卖药的“回忆”:
    ……
    杜甫认真地听完了这段话。
    在老渔夫为杜甫出主意的同时,杜甫的心里就在想,卖药,我是有经验的,在长安时,我在王公贵族的府邸里卖过药,在成都时,我在一些官吏中间卖过药,如今流落潭州,为什么不能把药卖给老百姓呢?他没有等渔夫补充的那句话说完,就把渔夫前边的话重复了一遍,“既可以医治病人,又可以买点米回来”。
    这表示他接受了渔夫的建议。
  冯至在这一段文字里提到了杜甫的长安之卖药,也提到了杜甫的成都之卖药,却偏偏没有提到杜甫的秦州之卖药——甚至连“陇右”二字都未曾提及。难道在生活困顿不堪的秦州,杜甫“既可以医治病人,又可以买点米回来”的卖药动机,竟不比在成都时更具迫切性与典型性么?
  那么冯至在他的《杜甫传》之专门叙述杜甫陇右生活的部分即《陇右的边警与艰险的山川》里,对杜甫在陇右的“药生活”又是如何描述并且评价的呢?
  他说:“可是生活不能完全仰仗他人,他于是又重新开始他在长安时经营过的卖药生活,来维持他的衣食。我们在他秦州的诗里中常常读到关于采药和制药的诗句,并且在太平寺泉水的下流,他也梦想过,如果用这比牛乳还香美的水灌溉出一片繁荣的药圃,该有多么好呢?”
  他终于注意到了杜甫在秦州的“药生活”,可是,从他对杜甫卖药所谓“维持他的衣食”之动机的理解,可以看出冯至对杜甫在秦州的“药生活”,叙述仍然是简单的,思考仍然是肤浅的——他没有对杜甫的“药生活”展开深入的思考。因为杜甫在秦州的“药生活”——采药、晒药、制药甚至卖药——看似是为生活所迫的一种权宜之计与经济行为,其实这种诗人卖药——而不是一般的商人卖药或山民卖药——恰恰却给我们留下了杜甫当年更多耐人寻味的生活信息与思想信息。
  从秦州诗看,杜甫的“药生活”应该是基于杜甫道家影响的对于隐逸生活——“诗意的栖居”——的一种人生向往,和中国现代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放弃对肉体生命的关注而转向关注人们的灵魂世界——正好相反的是,在中国古代,常常有些人会弃政而为医,或者弃文而从医——弃社会而归于自然,弃进取而转为隐逸。而且,烧药、采药、甚至晒药,是杜甫以及当时的其他文化人普遍认可的一种比较优雅浪漫的生活方式,也许是他们游历祖国山川时的一种“业余爱好”,是他们与大自然的一种对话方式。就像剑之于武林人士是一种人生标志与生命意象一样,“药”应该也是当时一般喜欢田园山水的文化人的一种人生标志与生命意象。否则贾岛的诗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不会不胫而走地被人们传诵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杜甫的“药生活”,是源于杜甫儒家思想的仁者的选择。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向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包括略通医道——为其知识结构的努力模式,人们也常常把“良医”、“通儒”、“显宦”连在一起。事实上文人中喜通医道且略通医道者不乏其人,比如苏东坡就曾与沈括合作了一部惠及杏林的《苏沈良方》;《红楼梦》与《金瓶梅》的作者,就十分地精通中医之道。及至后来的鲁迅,也对中医十分熟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杜甫经世济时的儒家思想,说穿了就是一个医生的思想。如果说诗歌是杜甫人所皆知的一种救治人心甚至救治世心的存在方式,那么杜甫的“药生活”则是杜甫济世助民救治人身的另一种仁者的存在方式——它显然与杜甫的“诗生活”互为表里,相映生辉。这从他的诗句结构里也可以看得出来,他常常把“药”与“诗”对举,如“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如“药许邻人斫,书从稚子寻”。另外,当那些草药的形象渐渐地在他的记忆表象中越积越多,它们也就渐渐地成了杜甫诗歌一个重要的意象资源。
  在杜甫的秦州诗及其它陇右山水纪行诗里,像这样其实就是草药的动植物意象,不胜枚举,比比皆是,如鸬鹚、蚯蚓,如金菊、绿葵、苜蓿、山梨,如厥,如薤(杜甫在这里甚至说到了它可治衰年关鬲之冷病)等等,它们其实都是“药”的具体之物。杜甫通过它们,通过这些车前草、灯心草、野薄荷、柴胡、前胡苦涩芳香的气息,与大自然建立了一种典型的天人相应的关系。杜甫爱它们,它们也于暗中资助了杜甫的诗歌创作——人们一直只注意杜甫诗歌的“江山之助”甚至“时代之助”,却不知就是这些小小的草药,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意象资源,是他诗歌的“草木之助”。
  甚至像“抱叶寒蝉静”这样著名的句子中“抱叶寒蝉”的这个意象,我觉得都与杜甫的采药生活有关——当他采药的手伸向树叶上的蝉蜕时,那种静静的蝉贴附在树叶上的样子,就深深烙进了他的脑海里。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2-5 0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50 编辑

学习老师好文,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06-2-5 09:33 | 只看该作者

问好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51 编辑
最初由 凌云昕 发表
学习老师好文,精华。

凌版主过年好

4#
发表于 2006-2-5 1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51 编辑

雪老师有好多系列,我都在一一翘首阅读中。但是有好多系列都好像中途收兵。如:三篇小散文、乡村师范系列、水浒人物解读系列。不过,杜甫在秦州这个系列似乎更独一无二些,不知能否继续。另:从去年十月份以来,我在中财上浏览你的文章,发现你几乎一天有一篇(首)新东西,是这样吗?佩服你了,雪潇老师。

5#
 楼主| 发表于 2006-2-7 08:49 | 只看该作者

问好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51 编辑
最初由 魏建胜 发表
雪老师有好多系列,我都在一一翘首阅读中。但是有好多系列都好像中途收兵。如:三篇小散文、乡村师范系列、水浒人物解读系列。不过,杜甫在秦州这个系列似乎更独一无二些,不知能否继续。另:从去年十月份以来,我在...

要看完整的系列,请到我的散文博客去。
这个系列12篇

6#
发表于 2006-2-12 21: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51 编辑

当年杜老来秦州,使得我的老师有了说不完的话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8:49 , Processed in 0.0488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