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8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古诗中真理与谬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8 1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些研究科学的人偏爱找古人的茬子。比如,就有人指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不符合科学实际的。事实也是如此,不容抵赖,纵使李商隐活过来也辨解不得:春蚕作茧自缚之后并不是真的死了,而是变成了蛹,如果不被人吃掉,终究还是要化为蛾子,产完卵之后才会寿终正寝的。蜡烛当然也不会变成灰,其燃烧后化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信你读读初中化学课本,都有标准答案的。

  再如孔子的名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也会有人告诉你,无论怎样的岁寒,松柏的叶子都不会凋落,因为它们都是常绿植物。

  当然也有为古人的名句寻找佐证的。不久前就读到一篇题为《为何“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文章。文中介绍了一大堆关于鸭子生理特征的知识,超出笔者的记忆能力,无法引用。但至少如今连笔者也确信:“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绝对有科学道理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以此而论,如果说“鹅先知”或“鹤先知”一定是荒诞不经的判断了。

  著名的物侯学家竺可桢深爱古诗文,而且能从中推断出古代的物侯现象。比如他就曾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中推断出天山海拔高度与物侯的关系,在科学史上被传为佳话。然而他根据地理实际指出,王之涣在玉门关不可能看到黄河,因而得出“黄河远上白云间”应为“黄沙直上白云间”的结论。为此,也很被人嘲笑了一阵子。

  其实,古人也有这方面的嗜好。为此还成就了一首诗,这就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有人指出,“枫性喜旱”,不可能生大江边,所以张继见到的一定不是枫树。诒误千年,当是他的无知之故。然而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夜半钟声”的真伪问题。照常理说,半夜是不可能有钟声的,不过中国那么大,也许寒山寺就是个例外。古往今来,许多人钓玄索引、遍览古藉,想为之寻找或是或非的佐证。结果是成绩斐然,写出了一大堆的文章。人们大概也确信:唐朝时候,寒山寺在半夜是的确有钟声的。《枫桥夜泊》其诗并不见得有什么过人之处,只因为这一讨论,也就随着名扬千古了。

  当然,这都是学问家和科学家的事,蠢笨而又钟爱古诗文的,如笔者大概早就相信了:寒山寺的钟声一定是在半夜时传到了诗人张继的耳朵里,也相信王之涣站在玉门关外真的看到了远方悬在天际的黄河;更相信春蚕直到临死前才吐尽了相思,而蜡炬化成了尘灰才流光了眼泪;甚至还相信了巫山神女峰是朝云暮雨的神女所变,而杜鹃是蜀帝杜宇的化身。至于是鸭子还是鹅最先知道“春江水暖”,怕只有它们自己才知道,别人更没有深究的必要了。

  也许会有人嘲笑的,但没有关系,傻子的笃信与聪明人无碍。学问家和科学家大可以不理会这些,自去研究他们的。要不怎么办?傻子丢了幻想,聪明人则没事可干。那样的结果,对谁都是极为可怕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HIDE]
2#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11:34 | 只看该作者
孔子的话不属于于古诗,是笔者疏忽了。
3#
发表于 2006-2-8 12:2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水如空 发表
孔子的话不属于于古诗,是笔者疏忽了。


态度可嘉
4#
发表于 2006-2-8 14:3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很有一股子钻研精神,文笔也不错,江天欢迎你,呵呵!
5#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15:0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很有一股子钻研精神,文笔也不错,江天欢迎你,呵呵

过奖了!
6#
发表于 2006-2-8 15:40 | 只看该作者
诗文要的是艺术真实,与科学上的真没有对等关系.
7#
发表于 2006-2-8 16:20 | 只看该作者
入书与出书。不过有时倒真的会造成误会。
8#
发表于 2017-12-16 19:43 | 只看该作者
傻子忙得不可开交,聪明人却没事找事,上哪说理去!是不傻子!
9#
发表于 2017-12-16 20:35 | 只看该作者
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文学就是关公战秦琼,诗词可以天马行空,较真了就失去了浪漫。
10#
发表于 2017-12-16 20:37 | 只看该作者
呀,我还以为圈圈兄放大招了,原来还是老招牌。。树树使劲背出来的。
11#
发表于 2017-12-16 21:28 | 只看该作者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其时毛泽东正在重庆谈判,望得见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吗?拿古诗文当科学论据,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化吗?

点评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可能是陕北去山西的过程中产生的。远早于重庆谈判。长征结束、一二·九运动等应该是作品产生的客观铺垫。  发表于 2017-12-17 01: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12:30 , Processed in 0.05631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