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06|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谈谈小说创作的“黏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16 2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黏糊”,是文学圈里经常用的一句口头语,我想,用最简单的方法解释,就是我们在创作小说中,怎么用文字来完成一篇小说。当然,我们在这里指的完成一篇小说,是写出一篇好小说来,这篇小说尽量富有张力、弹性和充满韵味。

  前期我们细致地阅读了太虚的大部分作品,感觉好的作品不少,但差的作品也不少。差的原因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是初学者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还不太娴熟,缺乏创作技巧。二是一部分老作者的作品,比较粗制滥造,可能与浮躁有关,匆匆写就,匆匆贴上,不进行第二次润色和修饰。

  从这些作品中来看,感觉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创作技巧问题。其实,我们知道,一部长篇、或者中篇,甚至包括短篇小说,如果把一篇小说分解开,可以发现小说中的故事都是很简单的,有的小说中的故事三言两语就能述说完,还有的小说根本就没有故事。然而,一些高明的作者,却可以写出几千字,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作品来,我们阅读完之后,竟然感觉到他们的语言是那么的美,韵味是那么的浓郁,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我们细细研究一下,就能发现,他们的小说语言好像写的很“黏糊”,就是一个很小的情节,也是描写的那么细,不像我们总是采用粗线条,甚至不会描写。

  我们可以举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长篇小说“廊桥遗梦”为例子,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就很简单。

  故事大体是这样的:——卡洛琳和迈克姐弟两人都面临着家庭离异的困扰。这时母亲弗朗西斯卡去世的消息将他们召回了童年时生活的乡村。在母亲留下的一封长信中他们了解到了母亲深埋在心底的一段感情秘密……1965年的一天,一家人都去了集市。弗朗西斯卡独自留在家中。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的车停在了门前。他向她打听曼迪逊桥的所在。弗朗西斯卡上车亲自带他到了桥边。罗伯特忙着观察造型、选取角度,最后采了一把野菊花送给弗朗西斯卡以表谢意。弗朗西斯卡心中泛起了一种特别的滋味,于是邀请他去喝冰茶。两人互相讲起了自己的婚姻家庭: 罗伯特与前妻离异, 而弗朗西斯卡伴着丈夫和一儿一女过着单调而清寂的乡村生活。夜色降临,弗朗西斯卡在送走罗伯特后竟有一种依恋的心情。她终于下定决心驱车前往罗斯曼特桥,将一张纸条订在了桥头。第二天,工作了一天的罗伯特终于发现了纸条。他接受了弗朗西斯卡的邀请,两人在桥边一起工作,拍照。夜色再次降临,两人回到弗朗西斯卡的家中共进晚餐,在轻柔的音乐舞曲中,两人情不自禁地相拥共舞,最后一起走进了卧室。以后的两天两人整日厮守在一起。然而弗朗西斯卡却不愿舍弃家庭,两人痛苦地分手了。罗伯特走后,弗朗西斯卡收集了他所有的作品。在1982年3月,她得知了罗伯特的死讯, 并收到了他的项链和手镯以及当年订在桥头的纸条。她把它们放在木盒中,每年生日翻看一次。1989年弗朗西斯卡过世了,她在遗嘱中要求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卡洛琳和迈克都被母亲的感情故事和对家庭的责任心所感动。他们同情并理解自己的母亲。同时,他们也开始珍视目前的家庭,放弃了草率离婚的打算……如果我们再简单地概括一下,就是讲述了一对婚外恋的故事。

  但是,我们读完这部十万多字的长篇小说,感觉到小说写得非常美,特别里边有许多大段的描写,无论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还是对景物描写,都是那么有味儿。我们还发现,有一些描写实际上与小说主题根本无关,如果我们删除这些章节,也毫不影响小说的整个故事结构。但是,不删除也不感到多余。甚至,正是这些描写,给这部作品增加了厚度,份量和韵味。

  比如作者一开头描写这段上路的情节,作者竟然不慌不忙地用了几百个字:……“一九六五年八月八日早晨,罗伯特金凯锁上了他在华盛顿州贝灵汉的一所杂乱无章的房子里三层楼上一套两居室公寓的门,拎着一个装满了照相器材的背包和一个衣箱走下楼梯,穿过通向后门的过道,他那辆旧雪佛莱小卡车就停在住户专用的停车场上。车里已经有另一只背包。一个中型的冷藏箱.两套三脚架。好几条骆驼牌香烟。一个保暖瓶和一袋水果。车厢里有一只吉他琴匣。金凯把旅行袋放在座位上。把冷藏箱和三脚架放在地上。他爬进车厢,把吉他琴匣和衣箱挤到一角。把它们跟旁边一个备用轮胎系在一起,用一条长帆布绳把衣箱琴匣和车胎紧紧捆牢,在旧车胎下塞进了一块黑色防雨布。他坐进驾驶盘后面,点起一只骆驼牌香烟,心里默默清点一遍:二百卷各种胶卷----多数是柯达彩卷,三脚架、冷藏箱、三架照相机、五个镜头、牛仔裤、咔叽布短裤、衬衫、照相背心、行了。其他东西如果忘了带,他都可以在路上买。金凯穿着褪色的莱维牌裤子,磨损了的野地靴,一件咔叽布衬衫,桔黄色背带,在宽宽的皮带上持着一把带刀鞘的瑞士刀。……”

   其实,作者如果再简单点,写他带上照相机,发动了汽车,接着就上路了。这样读者也能明白,但是作者却交待的这么详细。

  接下来,我们还能从作品中多次看到作者对摄影的描写。

  “……他把车停在离桥比较远的地方,以便不妨碍他摄影的构图。他从车座后面小小的空间拿出一双胶皮靴,坐在车的踏板上解开皮靴的带子换上。把一只有两根带子的背包背在双肩,三脚架的皮带挂在左肩,右手拎着一只背包,通过陡峭的河岸向水边走去。要用技巧把桥放在某一角度以便在构图上突出来,同时要收进一角小溪而避开桥入口处墙上那些乱刻的字。桥后面的电话线也是个问题,但是通过精心确定框架也可以处理好。他把装好柯达彩卷的尼康相机拿出来装在三脚架上,拧紧螺丝钉。相机装着24毫米镜头,他换上他最喜欢的105毫米镜头。东方已显出灰朦朦的光线,他开始试验他的构图,把三脚架向左移二英尺,调整了陷入溪边烂泥中的那只脚,把相机带子绕在左腕上,这是他在水边照相时经常做的,因为由于三脚架倒在水里而损失的相机太多了.红光出现,天空渐渐亮起来.把相机向下拉六英寸,调整三脚架的腿,还不对。再往左移一英尺,再调整架腿.把相机在架顶放平,镜头调整到5/8. 估计一下原野的深度,通过高焦距的技术把它放到最大限度.把拉线套紧在扳机上.现在太阳百分之四十在地平线上面,桥上的旧漆变成一种暖红色,这正是他所要的从左胸口袋中拿出光谱仪,对到1/8.需要曝光一秒钟, 不过柯达胶卷能坚持到这一极限.从取景器望过去。‘那桥入口处挂着什么鬼东西?’他叽咕着:‘一片纸.昨天并不在那儿呀。’……”

  这些描写,也是那么的“黏糊”,但是你不能说没有味道,确实非常有味的,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因此,有一些作家说过,小说就是靠“黏糊”写出来的。“黏糊”是一种创作技巧,要写好小说,必须掌握好这个技巧。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6-3-16 21:15 | 只看该作者
与大家共同探讨。
3#
发表于 2006-3-16 21: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很多东西需要总结,凭感觉也许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但是如果能明白一点技巧方面的东西,对写作会大有帮助。木斑这篇角度独特,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4#
发表于 2006-3-16 21:44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您说的好,作品的震撼往往来自不经意的细节。这需要我们写作者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智慧的文字表达文学。
5#
发表于 2006-3-16 22:09 | 只看该作者
木屋老师真快,说写就写出来了.敬佩+学习.笛子正写中篇那什么那什么,争取黏糊黏糊.呵呵.谢谢木屋老师往日的推荐和鼓励!
6#
发表于 2006-3-16 22:59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是从文字上还是知识性的角度来看,木屋这篇文章写得好,很有借鉴、启迪和学习的价值,我个人就从中获益多多,长了不少见识。
7#
发表于 2006-3-16 23:09 | 只看该作者
好的创作经验谈,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很好的启示。木屋老师的这一篇,就很好,邱天学到不少知识啦。谢谢!
8#
发表于 2006-3-17 00: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木屋老师,有一课我是补上了,但很多的东西还要自己品味、咀嚼、消化,才能吸收。
再此感谢。
9#
发表于 2006-3-17 21: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木屋老师的经验之谈!看完此篇,真让人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确实,小说到位的描写是很重要的。这对小说版各位创作者都应该有帮助。
10#
发表于 2006-3-19 12:05 | 只看该作者
的确是上边楼主说的那样,给我补上了一课,学习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3-20 17:09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是和大家共同讨论一下,谈不上指导啊。
12#
发表于 2006-3-21 00:46 | 只看该作者
小说创作中的“黏糊”,应该是小说创作的艺术了。缺少艺术的润色也就像缺少水分的花朵!木屋兄阐述的很到位,学习!
13#
发表于 2006-3-21 19:46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想加木屋老师的QQ号,老是加不上去。为什么呀?向老师学习。

本人QQ号:616849028
14#
发表于 2006-3-22 09:22 | 只看该作者
小屋啊,我看你已经够粘糊的了啊,哈!
15#
发表于 2006-3-22 10:1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一楠 发表
小说创作中的“黏糊”,应该是小说创作的艺术了。缺少艺术的润色也就像缺少水分的花朵!木屋兄阐述的很到位,学习!

  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14:36 , Processed in 0.07691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