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205|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用文字雕塑——吴安臣散文观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17 0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侵入我脑海里的雕塑概念,一点也不安分,随时随地都在预谋着对罗丹那尊大理石雕塑作品《沉思者》的印象,来上一次有力度的篡改。用被篡改或是刷新后的目光再次端倪《沉思者》,掩盖在出神、入定和静思表象之下的情形,尽是由生殖崇拜唤起的古老欲望的升华意象。骤然的震骇,不亚于宗教信仰者听见他们视为高尚圣洁的对象,竟然是源出于性崇拜一样,散文(文学)和雕塑艺术是发端于原始巫术的起源观点,同样令我惊讶。判定如是观点的是与非,我自然是无能为力,也无暇顾及,因为散文与雕塑自始至终都在我的眼前纠缠交融,一片营营。如今,当我的眼光邂逅到吴安臣新近写的散文作品时,文学与雕塑相互演进的情形,更是清晰鲜活。并且,无论我的视线以怎样的怀疑或挑剔的姿势在他的文章上拂来拂去,散文与雕塑娓合的景象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凭借娓合实现孕育一个冲破传统樊笼约束的新生命的决心,一点也没有被动摇。

  用文字撰写散文,毋宁说是用文字雕塑灵魂。如何雕塑,因人而异:有遵循先哲大贤设计的图纸一丝不苟展开的,有迷己逐物望花了眼睛无从下手的,还有由了自己不定型的性格肆意涂鸦的。但是当我置身在吴安臣的《灿若桃花和某些死亡》、《悬浮的巢》、《开三轮的大妹》、《迁徙的树》、《春过小院》和《淹没》等散文里的时候,文字被用着线条、凿刀、刮片、色彩或是形体媒介而进行雕塑的过程中,盈盈飘逸出来的完全是以自然的真实为蓝本的升华创新气息,以至于那些被权威定势、从众心理和寻觅安全感污染了的文字,一嗅到如是的气息就知道无论怎样呈现自己的所能,都是不会在吴安臣的雕塑活动中寻到一丝被派上用途的希望。是的,他用文字雕塑散文,雕塑散文也就是雕塑灵魂的特点,基本上都被框定在如开笼的飞鸟,脱网的游鱼或是人在旷野里一次信步漫游的镜头里,栩栩如生地展示出冲破樊笼、求变求新的强烈期盼,以及领悟了在文学中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索、没有探索就没有突破、没有突破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真谛之后而迈出的决不迂回的步伐。

  面对吴安臣的众多散文作品,泛泛闲谈不如豪燥地将笔掷在地上。如是想着,我便有了说点露骨话的欲望。尽管他迄今并没有被证明具有时空遥视的特异功能,但他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凭借文字雕塑的方式,把散文的雕塑与心灵感应妥帖结合,以语言尽可能体现出的超越意识来洞测周围的世界。这种意识上和文字上的创新特点,在散文《暗红》里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捕获。譬如从“这是一个没有刻意安排的屠杀现场,鳞片越来越多,被刮去鳞片的鱼还要被拿去腮和内脏,内脏的血更是猩红,一只鸡在我的面前静候,偶尔发出几声欢快的唧唧声,因为它吃到了鱼的内脏,膆子迅速的膨胀了起来,鱼的眼睛再次瞪大,不知鱼是否想到了集体去报复一只啄吃它们内脏的鸡”的文字雕塑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不夸张、去伪饰、使语言最大限度地表现事物本来面目的浓郁气息,也能够咀嚼到将事物的无限性包含在语言的有限性之中,使熔铸了事物的多元价值和多种因素的情形在相互交织、渗透、穿插、复合的过程里酣畅翔泳的味道。同时,尽量避免文字的刺绣气(形容词语很多、话曲曲折折、表现为扭扭捏捏、有颜色而无筋骨)和避免烟雾气(把不常用的术语、意义不鲜明具体的词语先求多多益善,然后嵌在既冗长又不平顺的句子里,结果就使读者只见文字之形而不能轻易把捉其意义)的意图,也在这篇文章里得到一定程度的彰显。虽然《暗红》里还存在着文字咬定意境的力度薄弱,文字在主题上聚集程度不太高,以及文字在思绪路上行走的姿势跳跃幅度过大等不足之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崇尚和追求一种无处不在的文学性,即将自己特有的思想、性情、智慧、学识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灵动超然的雕塑艺术叙述的特点发挥。真是值得庆幸。

  创作散文,并不怎么在意散文应当是什么样子,而是注重从内容传达的需要出发,去选择和营造最恰当、最合适的雕塑散文的文字,注重文字的侵略性,甚至努力将这种侵略性发展成独占性质,仿佛日常所见的山峦,一旦被白雪覆盖,就会蓦地添出许多层叠来,立即便生出新颖的意境那般的追求,也是他打造散文时欲借雕塑的翅膀飞越意识障碍,拍翅于没有疆界的散文天空的另外一个特点。这样的感觉并非我的臆断,而是我读了他写的散文《灿若桃花和某些死亡》之后,被里面的文字紧紧追来溅在我脸上的风所唤出的认识。比如“他的姑姑用摩托车带着他,那是一辆女式的踏板车,刹车在前面,孩子刚好在发生事故时把刹车的位置隐藏了起来,他的姑姑骑车的速度也许过快,也许技术的因素,总之她看见那辆邮车自南向北驶来时,她已经停不下了,孩子像一片树叶飞向车轮,那时邮车的后轮赶上了他小小的肚腹,顷刻他在三月的桃花里消逝了所有的颜色”这群文字的描述中,“颜色”二字就用得非常妙:生物学关于生命的平面意义已经被“颜色”二字的立体全景侵占。如是享有了独占权力的结果,顿时就使得作者创作的精神力获得了一种层面意义上的提升,进而促成了通过对语言本身的局限的超越,来真实地表现对宇宙人生的体验与感悟的激情或意志的目的,象汹涌澎湃的水浪破闸而出,一发而不可收拾。并且,文字一旦拥有了侵略以及独占的权力,文章为了表达幽微情意而被文字“画”出来的飘忽或模糊的雕塑动感就固定了,明晰了,变得纯粹了。诚然,这种于一刹那上揽取到的灵感,在这篇散文里并不多见,多见的还是被囚禁在故有框架内窒息难受的文字情形。好在,我的耳朵里继续响着作者“叮叮当当”的雕琢声,还有他继续用色彩、形象、声音、姿势的酝酿,去实现催化一种弥散性的感官和心理的反应的企图。

  散文文体斑驳、形式多样,除了通常所说的叙事性、哲理性和抒情性散文外,还包括了演讲、对话、随笔、箴言、书信、日记、特写、传记、报告、回忆录等书写样式。面对如此开放和自由的散文观念,我时常显得茫然,自然也就谈不上喜欢哪一类,不喜欢哪一类了。即使偶尔生出一些关于散文的偏见,也会很快就流失于眼高手低、东施效颦的无可奈何之中。因而,我时常就会形成一种被舆论认同了的各种定势夹逼合围的窒息感,以至于乏力疲软,什么都难以抓住,几乎可以说是“荡荡乎,民无能名焉”。然而在吴安臣新近写出的一系列散文作品里,我的这种难受感竟然在文字的梳理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类似卸掉包袱后的轻松惬意。印象较深的,应该是与《迁徙的树》的知遇:作者雕塑自己灵魂的每一次刮刀切割,都会使我苦恼紧锁的眉头获得一次舒展的机会,挟持心灵的桎梏随之也就受到一次干预。如果说“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去寻觅家园”(德国哲学家诺瓦利斯所说之语),那么《迁徙的树》里的文字就险是这样的情形,例如“我的触须必须挨近红土地才能扎得更深,我亲近每一块山岩,我渴望每一缕山风,这棵迁来徙去的树看来离不开的还是这片近乎贫瘠的红土地”的文字,凭借作者对红土地倾注的一腔浓烈感情的推涌,瞬间就把文章的整体意境提升到了哲学与心理交汇的层面上,并通过“树”与土地之间相铺相成关系的意境挖掘,多层次地升发了对乡土、甚至是对苍茫宇宙的认识与感悟,也浸透了他对庸俗人生的判断和超越气息,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文章的内涵。在这样的情形里再读一遍如是的文字,那种心与物间的隔阂的超越相应的是人的生命与自然的合一的特点,便彻底鲜活了起来。

  “没有声响,不足以表现寂静;没有寂静,也不足以显示声响。”倘若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吴安臣新近写的几篇散文,其间尚存在着距离。之外,在拗字与拗体、押韵与对偶、情意与选体、文语与用典、守律与变通、捉影与绘影、奔放与谨慎等方面的把握也还欠缺火候。好在吴安臣契而不舍的雕塑,正在愈发强劲地发出耀眼的光泽,似乎在宣告,冲破传统樊笼约束的目标,也就是从宏阔而高远的心灵视野出发,以深沉的忧患意识,感应时代风云,思索历史走向,关注普遍意义上的人性状态和人类命运,追求大向度、大命题之下的精神自省与道义承担,努力服务于整体的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的灵魂雕塑,已经被坚实地锁定!要更好地塑造自己的灵魂,一定得把自己完全沉浸在雕塑里,除此之外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我以为,这就是用文字雕塑——吴安臣散文观感后我取得的最大收获。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6-3-17 07:51 | 只看该作者
虽然这篇读后感文章在内容上挂一漏万,难免偏颇甚至谬误,但毕竟是出于我的真心,出于我对吴安臣朋友行文做人的良好品德,以及出于对他内敛谦虚精神的折服,是以此文表示敬意。
3#
发表于 2006-3-17 08:11 | 只看该作者
安臣散文近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是令人欣喜的.
一兵斑竹的这个评论很到位。
4#
发表于 2006-3-17 08:39 | 只看该作者
,感受细致,评述深入写都好.
5#
发表于 2006-3-17 08:58 | 只看该作者
能够耐心品读安臣的散文并做细致深入的评析,这本身就能显示一个人人品的高和低。一兵的精神值得称颂。
6#
发表于 2006-3-17 09:2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把散文写作和雕塑放到一起,有趣也有新意。

安臣的为文和勤奋,敬版的阅读和思索都是我所要学习的。
7#
发表于 2006-3-17 11:13 | 只看该作者
写作和雕塑,评人亦是评己。
好的雕塑需要好的show room:)))
向敬老师和吴老师认真学习。
8#
发表于 2006-3-17 12:0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真是神笔一枝!这种特色能鲜明地感觉到!
文字被用着线条、凿刀、刮片、色彩或是形体媒介而进行雕塑的过程中,盈盈飘逸出来的完全是以自然的真实为蓝本的升华创新气息
9#
发表于 2006-3-17 13:22 | 只看该作者
大手评好文/
吴安臣文章在网上读了很多,有这样一篇评论出来,感觉很好。
10#
发表于 2006-3-17 13:33 | 只看该作者

向你们学习!^_^

最初由 雨夜昙花 发表
欣赏!把散文写作和雕塑放到一起,有趣也有新意。

安臣的为文和勤奋,敬版的阅读和思索都是我所要学习的。
11#
发表于 2006-3-17 14:05 | 只看该作者
版主与其说是写一篇专论,毋宁说是一种艺术方法论的表达。学习。
12#
发表于 2006-3-17 14:12 | 只看该作者
吴老师的散文,我读过不少,此文让我加深了对吴老师的作品的理解!
13#
发表于 2006-3-17 14:53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声响,不足以表现寂静;没有寂静,也不足以显示声响。”

敬老师为文为人的态度都是我要好好学习的.学习安臣好文.
14#
发表于 2006-3-17 15:1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拈花微笑 发表
写作和雕塑,评人亦是评己。
好的雕塑需要好的show room:)))
向敬老师和吴老师认真学习。

我也要认真学习!
15#
发表于 2006-3-17 17: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4:36 , Processed in 0.05585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