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高迎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个性风格与艺术真实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20: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水河的二度光临和支持。
92#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09: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酒儿,论坛欢迎你的到来。问好。
93#
发表于 2006-3-27 10: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高老大师的大作,问好。
94#
发表于 2006-3-28 23:51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谈艺的文章学理文采俱佳,我爱看这方面的文章,还有一些文学评论和文本细读类的论文我也很欣赏,我的状况是虽然对其中的奥义猜解不透,但却深深迷醉其中,甘愿被那层神秘的光环所笼罩,由此带来的精神享受妙不可言.
95#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15: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拈花斑竹光临。
96#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15: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永春光临,多交流。问好。
97#
发表于 2006-3-29 16:44 | 只看该作者
高兄真是博学多才。学习了。
98#
发表于 2006-3-31 14:4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次阅读了,学习了!!!
99#
 楼主| 发表于 2006-4-1 16: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徐阳两次阅读,希望能给你启发.问好.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06:28 | 只看该作者
一篇陈年旧作,提上来供大家批评!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18:57 | 只看该作者
散文创新看董桥

    十几年前,北京《读书》月刊发了篇《你一定要看董桥》,由此引发董桥散文在大陆的热销。读书人方有幸认识这位生于福建晋江、长在印尼、毕业于台湾台南成功大学外文系、赴英国伦敦大学读研究生后留居香港的董桥先生;方有幸领略到董桥散文风格的与众不同。文体独特的董桥,仿佛给大陆散文界吹来一股清新清凉的风。

  一时间各地报刊及学院学者对董桥散文好评如潮,以致陈子善在不长时间就收集了一本评论专著,书名仍借用柳苏的那篇《你一定要看董桥》。书中由大陆及港、台三十五位学者中肯评价董桥文章,使的读者对董桥的多体散文,有了更客观全面的认识。

  因为业余常写散文的缘故,所以也随波逐流读董桥。掩卷沉思,我以为董桥最值得推崇的,应该是他那标新立异的散文文体笔法。读董桥对读惯模式化散文的我们,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观念冲击、一种思想醒悟。

  我国古典散文的“道、文并重”和现代散文的“情、文并茂”,都已达到相当的高度,董桥散文可说是“另辟蹊径”,他与现代文学中可称散文大家的笔法都不一样,以致许多读过董桥作品的学者不约而同的浩叹:原来散文还可以这样写,竟可以这样写!他用短篇武侠小说的形式写散文,一篇《薰香记》看似武侠,实谈时事;他把学术性文章引入散文中:《辩证法的黄昏》、《樱桃树和阶级》、《“魅力”问题眉批》,这些篇章虽然偏离正规学术论文,内容却不乏学术思想;他用诗的语言写散文,请看《情辩》第一节:“不一定要在很绿很绿的草地上/不一定要在很凉很凉的大树下/不一定要在很静很静的山路上/不一定要在幽柔的灯下/不一定要在又软又暖的床上”。这显然是诗,诗一般的幻想、意象,扑朔迷离中让人捉摸不定;他用译文加联想来写散文,如《说不上巧合》这篇既是;他用情真意挚的家常话写散文,如《给女儿的信》、《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他用日记形式写散文,如《英伦日志半页》、《甲寅日记一页》……难怪有的学者称董桥散文为多体散文,为独特的“怪味豆”:一怪董桥见解感悟之出人意料,二怪董桥思路行文之曲经通幽,三怪董桥篇章情味之五彩斑驳,四怪董桥择字用语之新鲜俏皮、异乎时俗。烹制这些文题奇异、思想奇异、结构奇异、遣词造句也奇异的“怪味豆”,与董桥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分不开,也与他“披阅百家”的编辑生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读董桥,就象欣赏一个人在舞台上表演歌、舞、戏曲、魔术、杂技、相声、小品,异彩纷呈而又无所不精。

  在《这一代的事》文集序中,董桥对散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散文须学、须识、须情,合之乃得‘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他的散文,恰好印证了“学、识、情”这三字心法,文体标新立异,从谋篇、布局、用词到文法、修辞均一会一个花样,笔之所及学术、政治、历史、文化、艺术、人物、新闻、掌故、感情、态度……范围大的惊人。行文的确没有照顾到一般人给散文划的边界,正因为如此董桥才独创出一片散文新天地。其实这种自由流动的写法,恰恰体现了苏东坡的文艺主张自然之美:“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真正在实现着一种“大散文”的概念。

  对于散文的创新,董桥早就成竹在胸,请看他在《创新与反调》中的论述:“创新很要紧。唱反调是创新的办法。说是标新,实在是立异。文学、艺术、学术论说和科学研究都这样:过去这样,现在还是这样”。“西方人求创见的风气一盛,‘新’跟‘怪’难免不太分得开:创新可以制胜、出奇也可以制胜”。“中国人看惯‘天下文章一大抄’,、顶多说‘掠美’,听来没有‘剽窃’、‘抄袭’那么严重,可是,有创见的文章就没有人家多了”。“认真搞文学的人跟认真搞科学的人一样,最怕‘老套’,怕‘框框’。人家说什么跟着说什么,人家做什么跟着做什么,实在没意思”。知道董桥的上述见解,再读他那些刻意创新的散文,就会有恍然大悟的释然。

  上世纪六十年代,萧云儒提出“形散而神不散”的理论,对散文欣赏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后来证明这种“形?神”二分法并不十分科学。建国后,受客观“环境”影响,受创作“主体”群体素质局限,受时代需求及人们阅读、审美心态总体“氛围”的制约,散文创作“自性”迷失,理论研究长期处于薄弱、滞后状态。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散文创作,在政治清明、思想解放、艺术民主的环境下开始大步“向内”回归。由主体“折射”客体,由第二宇宙“映照”第一宇宙,散文作家展示个性,展示人格魅力,展示丰富多彩的内心情感世界的趋势渐成大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特立独行的董桥散文风靡大陆,为新时期散文理论研究、为大陆散文观念更新,搭起了一座便捷的彩虹桥。

  近年来,“鲁迅文学奖”评委张守仁主张写散文“要有我、写独特、独特写”,既以“我”的经历、感受、体验,来抒发“我”与众不同的感怀、情绪、识见,既要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又要力争每篇都有点独创性。我以为这全新的散文理念比较客观科学,其中的“独特写”怎么看都有董桥散文的影子。著名作家冯骥才曾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象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被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若如此看,董桥散文却是又走路又被推到水里又被地弹射到月亮里,他完全打破我们以往固有的散文观念,敢于散文创新的董桥就是这么奇特。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揭示结局。文学理论是指导创作实践的,散文理论一旦有了突破,散文园地里肯定会有艺术奇葩盛开。假如有许多文笔都象董桥先生那样致力于散文创新,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散文读者将会拥有更瑰奇绚丽的精神家园。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3-3-26 06:16 编辑 ]
102#
发表于 2013-3-25 22:24 | 只看该作者
高先生的这些散文理论对我太有益处了,好好学习吸收。问候并谢谢。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12: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从容 于 2013-3-25 22:24 发表
高先生的这些散文理论对我太有益处了,好好学习吸收。问候并谢谢。
仅仅是个人理解,谢谢光临阅读,但愿你能够从中受益。
104#
发表于 2013-3-26 13:42 | 只看该作者
嗯,学习,仔细地学习领会,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18: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3-3-26 13:42 发表
嗯,学习,仔细地学习领会,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写散文,必须研究散文理论,必须研究散文结构,这样才利于自己创作。懂得一点,不如懂得多点,尔后才可以占领制高点! 谢谢阅读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8 08:25 , Processed in 0.05077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