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76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梦一回李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24 1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曾经有过一段羁旅生涯,像是一叶飘荡的孤舟,游弋在苍茫的江水中。渡船路过蜀地,只是一个偶然。在我的印象中,只有江南的山水最是钟灵毓秀,而蜀地却给了我另一种风情。山青水碧、雾霭流岚,让我的思绪无限地深远。抬头望月,低头看水的时候,我想起李白,一个浪迹天涯、漂泊不定、落拓失意的诗人。当然,这也只是我的感觉,他浪漫激情的诗魂可以不留恋世情,却属于山水。
  历代文人抑郁不得志的数不胜数,仿佛政治与文学总是有太多的隔阂。许多人一生游走江湖,寻找机遇,希望可以施展满怀抱负。这个过程历经艰辛,也饱受风霜,从而对社会、对人生对前程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曾经在职场上屡受挫败,年轻时对生活那种高昂的热情也被慢慢消磨。而今阅读李白,再回想当年,觉得自己的挫折太多平庸。当然我又怎么比得上李白那远大的抱负,也缺乏才气与傲骨。只是在旅途中,总会想起他的失意放逐的人生。在李白二十六岁那年,他仗剑携酒走出巴山蜀水,开始漫长的漂泊生涯。相继在湖北、山东、安徽等地驻足过,取妻许氏。此后,他对出仕为官满怀自信,四处求仙访道,结交各方人士。那时的李白,年轻气盛,他逍遥在诗化的境界里,酒与剑最能激发他生命之情。辉煌的盛唐给了他无限的憧憬,写诗便成为他个性自由的追求与生命力的张扬。李白是位侠客,强烈的任侠精神使得他的许多诗篇激昂慷慨,恢宏豪迈。他用剑来抒发他的壮志豪情,济世情怀,来表达他对历来杰出的英雄人物、狂士侠客的倾慕之情。而到后来,当他志不能遂,才被见弃之时,他也会以拔剑击柱之势,抒发心中愤懑不平之情。
  李白一直在等待机遇,而等待的过程让人觉得漫长。他的傲气总是为世所不容,经历了一段坎坷的路程,饱受流离之苦。天宝元年秋天,这时的李白已经42岁了,住在安徽南陵一个小山村里。他终于等到了机会,唐玄宗接受玉真公主和道士吴筠的举荐,征召李白入京。这对踌躇满志的李白来说,可谓欣喜若狂,纵酒高歌,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他以为,此去京城,闯入长安,可以舒展他横溢的高才,可以圆他为帝王师、画经纶策的夙愿。可他不知当时的唐玄宗在位已三十余年,远不及当年英明睿智,已日渐昏庸,纵情声色,疏于朝政。偌大的朝廷,没有他施展才能之地。尽管李白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可他不甘心扮演一个跟在帝王、贵妃身后赋诗纪盛、歌咏升平的角色。尽管许多时候,他潇洒的才华,可以得到一些特别的照顾,可他不能忍受“以俳优蓄之”的待遇。这种待遇,无论是哪个文人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悲哀。他不能摧眉折腰,攀附权贵,只能借酒浇愁,亦狂亦醉,写下了许多郁积难舒的诗篇。虽然他在朝中并未能施展大志,他得到的翰林供奉不过是皇帝为附庸风雅而设的一个闲职,却还是遭到了权贵的诋毁与排挤。他原以为的辉煌滑落到低谷,他挥剑的豪气换来寂寥一场。仅入京很短的时间,李白便怀着悲愤与失望离开了长安。美好的梦想被冷酷的现实无情的粉碎,也让他更清醒地看到朝政的腐朽与世态的炎凉。这一切,对一个旷世奇才、满怀抱负的诗人来说,又是怎样的悲哀?锦绣大唐盛世,在他眼里也黯然失色,可谓遗恨千古。
  也许注定了漂泊,他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离开长安,李白向东漫游,一路凄惶无助、惆怅迷茫。漫长的人生路不知该如何去走,入宫的恩宠已恍若隔世,才济天下的宏愿也随京城渐行渐远。万里山河,容不下一个豪气干云的李白。仿佛看到他的疲惫与落魄,又仿佛看见一个流浪的身影踏进洛阳的街巷。他邂逅了一见如故的杜甫,这就像人生的一场约定。而这段交往,也稍微慰解了他的郁闷。此时的李白已44岁,而杜甫刚满33岁。杜甫自幼受到正统的儒家文化熏陶,七岁能写诗,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与文士们交游酬唱。24岁时,他到洛阳参加科考,却未能及第。从此,他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他们意气相投,一样的旷世才情,一样的天涯沦落人。人在失意时能有知己相伴,的确是莫大的安慰。他们把酒高谈,几番相约同游汴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与古代“管鲍之交”的传说相比也毫不逊色。李杜之间的来往没有丝毫的势力和功利的的成分,纯粹是因为互相欣赏,遭遇相似,才铸成了他们终生不渝的友谊。
  而浩大的人世间,又还有多少文人武者抑郁不得志。现实粉碎的不只是他们的梦想,还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人,乃至一些平庸的人。就在李杜商定前往开封之际,遇上了同样落拓失意的高适。高适自幼学书学剑,雄心壮志,非常自负。他曾西游长安,首探仕路,结果无功而返。此后十年间,他居住在开封一带耕田读书,等待时机。但枯草荒田掩不住他过人的才气,他那雄健奔放的诗句早已让他的名字远播四方。相遇是偶然,也是缘分。三位怀才不遇的大诗人,在日渐繁华的开封酣饮豪歌,慷慨怀古,有了空前绝后的心灵对话。这段短暂的相聚,深深刻进了彼此的心灵。尤其是杜甫,直到晚年,还深情吟唱李白。也许这个时候,功名壮志已不那么重要,只是天下无不散只宴席,相聚后的离别会给人带来更深的感伤。这一次挥手告别,高适东游江苏,杜甫西行长安,李白则继续四处浪游。夕阳下,只看见他们悠长的背影,还有那些诉不尽的离合悲欢。在一年之后,李白和杜甫在山东又见过短暂的一面,但分手以后各自飘零,动如参商,再也无缘相见。
  无缘相见,这四个字读来好不叫人悲伤。人常说,只有落魄失意时才会想到知己的亲善。其实,人在充实时也常会想起曾经饱受的磨难,也会想起久未谋面的老友。杜甫怀念李白,可以算得上是刻骨铭心。杜甫为李白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赠李白、忆李白、怀李白、梦李白、寄李白等,都是感人肺腑、情真意切的名作。“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千载以来,男人之间这样的深刻情谊实在不可多见。再读李白写及杜甫的诗,“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远不及杜甫的诗真切感人。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际遇,惺惺相惜,表达情感却有不同之处。也许这是性格使然,李白并不是个儿女情长的人,杜甫却真的无法忘怀李白。李白狂傲不羁,超脱豁达。他一生都在流浪,也结交了不少的朋友,但都是相聚时酒酣意浓,分手后不多牵挂,也许他将这些友谊藏得更深。有人说他情有独钟、念念不忘的是出仕。说李白浪迹天涯,目的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寻找机会,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任用。即使在从政失败、走出长安以后,他仍然时刻渴望着重登龙门,再摄魏阙。这些都是事实,在他的诗中从未掩饰过。但我愿意相信李白钟情的是山水,这样就可以免去流离的过程,免去太多的失落与挫折。大好的湖光山色可以涤荡尘虑,他可以拥有坦荡诗意的心怀。
  一个人一生走到了终结,再也不用漂泊了。李白究竟是捞月落水而亡,还是在病痛中死去并不重要。当生命走到了终结,名利恩怨皆散。李白本不适合于官场,他狂放不羁、耽于幻想,他品质高尚,思想率真。这种气质和性格,注定了他的仕途蹭蹬和悲剧命运。也许他一生走了迷途,不知家园在何处。即便是一叶水上飘荡的孤舟,在疲惫的时候终会停靠在属于自己的港湾。好比我,漂泊多年的生活也已经结束,经过努力,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港湾。故乡再远,水都会流淌到那。我喝一瓶酒,梦一回李白。我知道他喜欢月亮,相信洒落在窗前的那缕月光,可以慰藉许多天涯旅人的心灵。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3-24 1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39 编辑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厚实。

3#
发表于 2006-3-24 21: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39 编辑

欢迎青岩朋友!
这篇文章资料丰富,可惜罗列多了点。梦一回李白,“梦”得欠精彩。
其它方面我提出来点粗浅的意见,供参考:
1、文字有点拖沓,再精练一点。
2、注意修改病句,用词要准确。如“让我的思绪无限地深远”——搭配不当,误把形容词当动词用了。
3、注意订正观点,语言要贴切。如“李白,一个浪迹天涯、漂泊不定、落拓失意的诗人。当然,这也只是我的感觉,他浪漫激情的诗魂可以不留恋世情,却属于山水”——可以不留恋世情?实不敢苟同。怀才不遇却壮怀激烈,忧国忧民的李白,不可能不留恋世情吧!

4#
发表于 2006-3-25 0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39 编辑

读此文不由得也随作者又梦了一回李白,我的梦也很平淡,不精彩。:)
作者由自身的羁旅生活想起了仗剑江湖、漂泊失意的李白,也写出了李白怀才不遇却壮志满怀的平生抱负,从而引发出对自身的感慨。文笔厚重,情挚感人!
“有人说他情有独钟、念念不忘的是出仕。说李白浪迹天涯,目的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寻找机会,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任用。即使在从政失败、走出长安以后,他仍然时刻渴望着重登龙门,再摄魏阙。这些都是事实,在他的诗中从未掩饰过。但我愿意相信李白钟情的是山水,这样就可以免去流离的过程,免去太多的失落与挫折。大好的湖光山色可以涤荡尘虑,他可以拥有坦荡诗意的心怀。”
李白就是因为太念念不忘出仕,才会遭遇颠沛流离的一生。作者个人宁愿李白的诗魂不去留恋世情,而属于山水,也许只有这样李白才会活得更潇洒些。这种菩萨心肠确实让人感动,我想大概只有天涯旅人才会更深地懂得这份心情。
我在月光下也梦了一回李白,可是梦一回李白真的好难!:)
欣赏并学习好文!问好楼主!

5#
 楼主| 发表于 2006-3-28 1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39 编辑

感谢秋水姑娘的支持!
我也非常喜欢您的文章,希望以后大家多交流。

6#
 楼主| 发表于 2006-3-28 13: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40 编辑

  感谢羲里谪仙版主的阅读和点评,既对本文做了某些方面的肯定,也提出了不足之处和商榷的建议。本人初来论坛,以后还请多指正帮助。关于谪仙版主提到的几点,也请允许我做一个解释,与版主一起交流。
  “梦一回李白,“梦”得欠精彩。”,确实,本文中并没有对梦境做足够的描写,只是以“梦”起兴,着重描写李白狂放不羁性格下面掩藏的那颗落拓失意的心,既而引发对李白的感慨和怀念。全篇文章,对李白传奇生平的追忆,对他天纵奇才而怀才不遇的惋惜,对他豪迈洒脱、抑郁悲苦心绪的解读和诠释,都做了细致深刻地描写和剖析。而这一切,皆可以看成是在清醒时刻的“梦一回李白”。“无缘相见,这四个字读来好不叫人悲伤。”,也只有在情感上,梦一回李白,更能体现出作者的真挚情谊。因此,不可谓“梦”得欠精彩。
  至于版主提到的修改病句和注意订正观点,我认为,在用词方面,形容词做动词用,非常平常普通的事。“月明山寺远,风静水亭虚”、“禅房花木深”,这里的“深”、“远”,都是作动词用。“让我的思绪无限地深远”这句里,“深远”可以理解为“向深处、向远方延伸”。个人以为,散文中措辞,也不必太过呆板拘泥,否则反而失去了文章的灵秀之气。版主如认为词性不辩而成文,岂不怪哉??
  而版主提到的“忧国忧民的李白,不可能不留恋世情吧!”,在此实在不敢苟同。李白一生游历山水,耽于幻想,意气奋发,洒脱不羁。用“忧国忧民”四字,实有不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比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可以看出,李白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比较多些。所以,说其诗魂“不留恋世情,却属于山水”,应该是完全正确的。
  廖廖数语,与谪仙版主相互交流。文章三读方解其味,希望以后再可以得到您的指正。再次感谢,对您谪仙之雅号,亦是不胜仰慕。

7#
发表于 2006-4-9 1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40 编辑

 作者: “月明山寺远,风静水亭虚”、“禅房花木深”,这里的“深”、“远”,都是作动词用。
 版主:——此论谬也!这两个形容词并没有活用。
 作者:“让我的思绪无限地深远”这句里,“深远”可以理解为“向深处、向远方延伸”。
 
 版主:——纯属病句,无可辩驳!

8#
发表于 2006-4-13 14: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40 编辑

文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仅举一二为例:
  “只有江南的山水最是钟灵毓秀”句,存在两个问题。
  1、主谓搭配不当
  江南的山水最——怎么样,程度副词“最”之后应该用形容词来表现它好或是美。而“钟灵毓秀”是两个动宾型合成词组成的一个谓词性联合词组,即联合短语,“钟、毓”是两个动词,“灵、秀”是两个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该短语表聚集(“毓”同“育”)天地间灵秀之气。“钟灵毓秀”直接作谓语,只能说主语“能”怎样,不能说主语“最”怎样。故搭配不当。译为“只有江南的山水最是聚集(培育产生)天地间灵秀之气”,搭配问题就很清楚了。
  2、逻辑外延太大,不符实。“钟灵毓秀”的主语往往是专名,外延小,内涵大,很具体,很突出,如:“泰山钟灵毓秀”;而其对象却十分广泛,因为堪称“钟灵毓秀”的景区世界上很多,并各有特色,谁又敢夜郎自大呢!况“江南的山水”是泛称,连专名都没有,怎么能用“只有”“最”这些副词修饰限制呢?
  “山青水碧、雾霭流岚,让我的思绪无限地深远。”句,有两处毛病:
  1、“山青水碧、雾霭流岚”,排用了不同结构的四字格短语,是行文之大忌,十分拗口,十分别扭。“山青水碧”是由两个主谓型合成词组成的联合词组,分别言“山”如何“水”如何;而“雾霭流岚”中的“雾霭”是两个并列的名词,“流岚”是动宾型合成词,也许作者会说他的“流岚”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总之不同于“山青水碧”这一主谓型联合结构,就不宜连排。况“雾、霭、岚”者同类也,“岚”前加个动词“流”,这个结构在语法学上竟无法归类,自然就是不伦不类了。
  2、“让我的思绪无限地深远”。病句,主谓搭配不当。这个兼语式的后一个谓语“深远”是两个并列的形容词,而语法规定兼语式的两个谓语都必须是动词。至于作者要把“深远”理解为动词,可能意思是“延伸”之类吧?但只要在这种句式的谓语部位错用了形容词,就是病句。你明明拿了个酸梨,硬要让人理解成蜜橘,读者能接受吗?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能否正确交流,语言准确是关键。文章只有准确表情达意,才能正确交流思想。
  我评一篇文章,内容上看思想性,看观点是否正确,看文学的社会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选材要求详略得当,反对罗列堆砌;结构要求合理,要求在谋篇布局上连贯、自然、得体;语言上要求准确、鲜明、生动,文通理顺。文通就是合乎语法,理顺就是合乎逻辑。
  这篇文章细说来存在很多问题,以上仅举一二。

9#
发表于 2006-4-15 16: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40 编辑

三读《梦一回李白》,尤觉文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这里不揣拙陋,与楼主并众文友交流商榷。
 1、文不对题,梦说无由。
  全文按作者自己的理解介绍李白,颇多谬误,并无“梦”说。
  2、观点错误,本末倒置。
  “他浪漫激情的诗魂可以不留恋世情,却属于山水。”句
  首先是一个病句,“浪漫激情的诗魂”是定语搭配不当。
  再看观点 ,说李白“可以不留恋世情,却属于山水”之论,实有本末倒置之嫌。翻开《中国文学史》,无论社科版还是游国恩版,都评说李白一生志在“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此乃公允之说。社稷 ,国也;黎元,民也,李白志向所在,难道说不是忧国忧民吗?怎能说他不留恋世情?李白悲豪狂怒,放荡不羁,以酒浇愁,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他怀才不遇,“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之志一生难酬的发泄和怒号。消极出世是表象,积极入世才是李白真正的人生态度。所以我认为,作者根本没有读懂李白。出发点错了,文章的思想性就有问题了。
  3、罗列有余,认识不足。
  4、语言不畅,病句连连。仅举数例:
  例一:“只有江南的山水最是钟灵毓秀”句,存在两个问题。
  ①主谓搭配不当
  江南的山水最——怎么样,程度副词“最”之后应该用形容词来表现它好或是美。而“钟灵毓秀”是两个动宾型合成词组成的一个谓词性联合词组,即联合短语,“钟、毓”是两个动词,“灵、秀”是两个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该短语表聚集(“毓”有“育”的意思)天地间灵秀之气。“钟灵毓秀”直接作谓语,只能说主语“能”怎样,不能说主语“最”怎样。故搭配不当。译为“只有江南的山水最是聚集(培育产生)天地间灵秀之气”,搭配问题就很清楚了。
  ②逻辑外延太大,不符实。“钟灵毓秀”的主语往往是专名,外延小,内涵大,很具体,很突出,如:“泰山钟灵毓秀”;而其对象却十分广泛,因为堪称“钟灵毓秀”的景区世界上很多,并各有特色,谁又敢夜郎自大呢!况“江南的山水”是泛称,连专名都没有,怎么能用“只有”“最”这些副词修饰限制呢?
  例二:“山青水碧、雾霭流岚,让我的思绪无限地深远。”句,有两处毛病:
  ①“山青水碧、雾霭流岚”,排用了不同结构的四字格短语,是行文之大忌,十分拗口,十分别扭。“山青水碧”是由两个主谓型合成词组成的联合词组,分别言“山”如何“水”如何;而“雾霭流岚”中的“雾霭”是两个并列的名词,“流岚”是动宾型合成词,也许作者会说他的“流岚”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总之不同于“山青水碧”这一主谓型联合结构,就不宜连排。况“雾、霭、岚”者同类也,实有堆砌之嫌,“岚”前加个动词“流”,这个结构在语法学上竟无法归类,自然就是不伦不类了。
  ②“让我的思绪无限地深远”。病句,后主谓搭配不当。这个句子是个兼语式,“让”的宾语“思绪”兼作后一个谓语“深远”的主语,而“深远”是两个并列的形容词,语法规定兼语式的两个谓语都必须是动词。至于作者要把“深远”理解为动词,可能意思是“延伸”之类吧?如用“延伸”,则可,但作者在谓语部位错用了形容词,却要求读者按动词理解,这就成了笑料。你明明拿了个酸梨,硬要让人理解成蜜橘,读者能接受吗?
  例三:“希望可以施展满怀抱负。” 施展抱负——病句,搭配不当,可配以“才华”之类。
  例四:“这个过程历经艰辛,也饱受风霜,从而对社会、对人生对前程有了更深的体会。”句
  对社会、对人生有体会,可也;然“对前程有体会”——病句,搭配不当。
  例五:“在曾经在职场上屡受挫败,年轻时对生活那种高昂的热情也被慢慢消磨。而今阅读李白,再回想当年,觉得自己的挫折太多平庸”句
  ①“在曾经”——介词修饰副词,病句。
  ②“高昂的热情”——搭配不当。
  ③“觉得自己的挫折太多平庸”——挫折平庸,搭配不当。
  例六: “当然我又怎么比得上李白那远大的抱负”句
  前一比况主语是“我”,而后面比况对象是“抱负”,“李白那远大的”是“抱负”的定语,中心词还是“抱负”。我比抱负——比况短语搭配不当。
  例七:“他仗剑携酒走出巴山蜀水,开始漫长的漂泊生涯。”——“携”酒之说,欠于真实。
  例八:“当他志不能遂,才被见弃之时”——才被见弃,见者,被也,两个表被动的介词重复,病句。
  例九:“他的傲气总是为世所不容”—— 为世所不容,“世”字用词不当,逻辑错误。
  例十:“李白本不适合于官场”—— 本不,定义错误。
  ……
 这篇文章细说来存在很多问题,以上仅举一二。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能否正确交流,语言准确是关键。文章只有准确表情达意,才能正确交流思想。
  作为版主,我评一篇文章,内容上看思想性,看观点是否正确,看文学的社会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选材要求详略得当,反对罗列堆砌;结构要求合理,要求在谋篇布局上连贯、自然、得体;语言上要求准确、鲜明、生动,文通理顺。文通就是合乎语法,理顺就是合乎逻辑。
  作为版主,有责任与义务辩明是非,以质论文,故不揣拙陋,发此浅论。
  

10#
发表于 2006-4-16 15: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40 编辑

文章计酬,自有管理层的考虑,大体上是鼓励新人,增加论坛人气。计酬未必好文章,好文章未必能计酬啊!

11#
发表于 2006-4-18 13: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40 编辑

谪仙版主的回帖,也不用再作争辩了。
大家这样争辩下去,反而失了和气。
争辩千言费语行,让他三句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与谪仙版主共勉!!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14:14 | 只看该作者
自谪仙斑竹再发帖后,我根据您的帖子,对照自己的文章查看,
确实有些地方写得还不够完善,以后是要注意。再次谢过!

路远先生气度恢弘,在此调停,谢谢了。
相比之下,青岩惭愧!
13#
发表于 2006-4-19 00:52 | 只看该作者
做人礼让三先,做学问一丝不苟,这是我一贯的态度。
14#
发表于 2006-4-26 12:4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羲里谪仙 发表
做人礼让三先,做学问一丝不苟,这是我一贯的态度。



历史人物 早有定论
谈论名人尽管不是学者的专利,  但你必须具备学者的学识
希望作者多看看中央台:   百家讲坛节目,那些学者, 教授的精彩演讲.
   
我认为:<梦一回李白>标题如是主题, 在梦言梦,杂七杂八写一通,  童言无忌,
                 但此篇毫无写梦   也无梦之迷离感   
        如果借题发挥  想成一家之言 那你要对李白应有相当
        的研究 文章的 主题, 思想, 观点,语句可要合乎逻辑,正   
        确.。 学术上的事 ,不是闹着玩的.  说错了,,引起麻烦多
        着里,贴在这里的文章全世界都看得到。

    中财这几个栏目的文章不好写,  只那名字就够吓人的
什么:    孔子     李白
看来作者比我研究的深    也比我胆子大

斑竹说的对,   你听他的,   没错
  
中财斑竹出书的很多,       谪仙出的
"语法修辞"专著  是给学校的语文教师用的
我拜读过


大家都是朋友     共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21:14 , Processed in 0.05510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