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3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道德经》第一传人尹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27 1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道德经》第一传人尹喜
  (约2100字)
  薛林荣
  1
  尹喜,生卒不详,先秦时圭阝县(今甘肃天水)人,字公度,一作公文。尹喜少好天文秘纬,仰观俯察,洞若观火。不修俗礼,隐德修仁。后游览至终南山周至县结草为楼,号为“楼观”,以其楼观星望气耳。周康王闻之,拜为大夫,后复召为东宫宾友。
  尹喜善内学,常服日月精华,时周朝衰微,尹喜仰观天象,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将西度,乃于周昭王时辞去大夫之职,乞为函谷关关令。后遇老子,拜为师,求至道,老子授以《道德经》五千字,承其衣钵,著《关尹子》九篇,终成道教之文始先生、无上真人,位列道教之“天府四相”之一玉清四相,是居太上老君之后、南华真人庄周之上的道家亚圣,其著作被称为“文始真经”,足见其位之尊。
  尹喜的生平事迹散见于经传及《清微仙谱》等道书,而最可信的当为司马迁《史记?老庄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始终。”
  2
  老子西行是中国隐士风之始,而尹喜恰恰在周朝衰微之际望见“紫气东来”。他望见的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史上隐士之风的源头,而且他以函谷关关令见证了老子西行这一耐人寻味的文化事件。更重要的是,他还大胆地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其动机与今日向行将老去的文化界泰斗索请墨宝别无二致。一个强”字,精彩胜于十篇演绎文章:写也得写,不写也得写!因为老子出关时要向关令尹喜索要通关文牒,相当于出国的签证。函谷之东是周朝的地盘,而之西则是虎视眈眈的秦国的地盘。在这洞开一轨、壁立千仞的函谷关,你可以想象尹喜的“强为我著书”该有多么的理直气壮!行将隐去的老子那一刻一定也在权衡其中的利弊。他在洛阳为周王朝当过征藏史,也就是图书馆管理员(千年后,与他地位相同的人还有一个阿根廷的博尔赫斯),周朝大夫尹喜年轻时还向他借过书,请教过问题,也算是故交了。老子在归隐前,面对故交的这一个“强为我著书”,颇有些心有戚戚焉。他当然也想精妙总结自己作为周室征藏史的一生,把毕生对天地道德的透悟放在这秋阳平西、红日衔山的函谷关。他果然就提笔写了起来,第一句话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最后一句话是“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
  公元478年秋天的某一个清晨,有紫气从函谷关山谷升起。这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紫气东来”这句富有吉祥之兆的话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四十出头的尹喜头顶浅蓝扎帕,身穿蓝裤蓝袍,腰束象征边关关令身份的黄色勒腰,他在等候一个叫李耳的骑着青牛、须发皆白的老者。他等候的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本书;不是一本书,而是一门学问;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门宗教。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等候,他因为这次等候而位列至圣、名垂青史。
  尹喜要等候的老子,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孔子收门徒的学费是三束干肉,他向老子问道的礼物则是一只大雁。老子向孔子大玩了一通玄机后乘牛西去,搞得孔子钦佩无已,逢人便讲:这是一条龙!后世剥皮者说:“老子知孔子之徒遍布东夏,故西涉流沙。”流沙者,西土也。如此说来,当孔子在中原地带树立了关于儒学的势力范围后,老子只有西出函谷关,去秦地撒播他有关“道可道,非常道”的学说,他碰到尹喜然后留下《道德经》然后仙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以函谷关为界,儒家与道家俨然呈分庭抗理之势,正如司马迁所讲:“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尹喜守在函谷关承续了老子的衣钵,这是道家之幸,中国文化之幸。作为《道德经》第一传人,尹喜向老子提出的“强为我著书”保存了中国儒道合一之文化传统的原生文脉。后世依此九九八十一章五千言文字,确立了老子作为道教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至高地位,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德经》字字珠玑,气象万千,后世索注者如王弼、王安石、司马光、王夫之、王念孙等等不下千人,老子这一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构架便成为中华民族“一言以蔽之”式的基本思想要素。
  4
  假若没有尹喜在公元5世纪适时出现在函谷关向老子索请著,很难想像大隐之士老子那一肚子物华天宝式的道德经纶会不会消失在他西行归隐的青牛背上。当尹喜火中取栗般从老子浩瀚无际的思想天空夺得这五千言《道德经》后,历史赋予他作为函谷关关令的神秘使命就此终结,他接下来的使命已经再简单不过:承继衣钵,弃绝人事,精修至道,传之后世。
  《道德经》第一传人尹喜自此悉心发挥经文要义,著《关尹子》九篇,老子概括其思想为:“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吕氏春秋》谓:“老聃贵柔,关尹贵清。”葛洪则认为,“文始真经”九篇“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尝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执,可鉴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说”。后世对尹真人推崇备至,毫不怀疑关尹子“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想”和“虚以接物,则物清自明”的为人,毫不怀疑他受老子点化、作为老子第一传人的身份。换言之,后世之人以文化和宗教的名义,对尹喜催生《道德经》而承继之的慧眼敏行表示了毫无保留的谢忱。
  甘肃天水伯阳乡是尹喜故里,尹喜从此地东行至陕西周至,他的故庐楼观秦汉时便不断有逸士研经问道,晋时更是道士云集,逐渐成为中国道教以老子为祖师的楼观派。天水尹喜,华章九篇入百子,经文五千诵道德,洋洋乎大观也!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3-28 17: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32 编辑

第一个进来学习!

3#
发表于 2006-3-29 0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33 编辑

子虚乌有的事情,信不得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0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33 编辑

过去的都属乌虚无有

5#
发表于 2006-4-16 21: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33 编辑

不可说,说即错,呵呵。

6#
发表于 2006-4-23 21: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33 编辑

如果没有尹喜的存在,也就没有五千字的道德经,真希望那时候,尹喜能把老子留住,不要让他出关隐居,多为世人留些宝贝。但就是这区区五千字又蕴含了多少人们读不懂的哲理!你的文章让我长见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16:13 , Processed in 0.05305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