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9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沿着古人足迹之——《永遇乐》,诗化的景情融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1 1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沿着古人足迹之——
          《永遇乐》,诗化的景情融合
  真美,当我读着东坡先生《永遇乐》“明月如霜,好风如水”这样的句子时,不禁由衷地如此赞叹。浩淼的宇宙下,应是夜静人初定时,月色如纱,如织如练,又应了季节,皎洁如霜,有丝丝的凉意,随着秋风拂来,如水滑过肌肤般的冰洁清爽。真真是好一个无限清幽的境地,这样的暮秋夜景,原敌不过“清景无限”四字的囊括,这心境应如何涤荡,才得此干净的语气。
  无怪清代文学家方苞先生如斯评价先生的写景诗,“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确乎只是日常所见的风月,为何能有如此清新隽秀之画面?有后人曰,东坡之景,原为诗化的景情融合所致。此话并不夸张,例如此词中,他要写夜的深静,先是借助广袤宇宙间的“月”、“风”之一大景,俄尔挥笔一转,“曲港跳鱼,圆荷泻露”,由大入小,由静变动,衔接之自然,如行云流水,用“鱼跳”暗谙人静,“露泻”窥见夜深,用笔之高,实令人惊叹,“寂寞无人见”尤值得玩味,是感叹这样的美景,夜夜可有,却终是无人见的时候多,还是感叹自己,才华横溢,却不得重用,远离京城,一调再调,只能在无人的夜里孤芳自赏?
  这样想着,再沿先生思绪读下去,“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读此不觉惊起凉意,也说一叶知秋的是诗人,一语道尽人生况味的也是诗人,如此幽绝的夜色下,难免内心柔软,然而一片落叶飘落将梦惊醒,又兼恍然,原来好风好月只是一场梦,自己不觉离京多年,不得重用已是多年,夜茫茫,心亦茫茫,这样想着,不禁黯然伤神起来。然即使寻便小园,也无梦中芳华,一句“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将故梦与夜景相互辉映更觉孤寂突兀,令人感觉倘恍迷离。这是“乐甚”过后的“愀然”,还是再超达旷悟的诗人,原本都逃不离多愁敏感的情感?

  这大概便是所谓的“求物之妙系风捕影,能使事物了然于心”。凡能写进诗文中的景物,先生亦都能巧妙的寓于自己的心境。这首《永遇乐》作于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即先生任徐州知州第二年。先生在徐州两年,为徐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也写下了许多描绘徐州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这两年中,先生波动不大,所以心境愈显清淡,语言更显清新隽秀。但是,文章留名千古,岁月遗芳的,不仅仅是先生的文笔,还有他文章中深含的思想和哲理。那么这首《永遇乐》,先生想传达一种什么思想呢?
  回顾词首,先生如此写,“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盼盼为何人物?据白居易《燕子楼诗序》书载,“徐州帮故尚书张建封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殁,彭城有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故而得知,盼盼乃一民间女子,并非重要人物,入先生梦大概纯属偶然,然又有王文浩如此载,“戊午十月,轼在徐州任,梦登燕子楼,翌日往寻其地作。”究竟是先生入得燕子楼而作此词呢,抑或是梦登燕子楼?其实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生写盼盼的用意。
  再旷达的政人,若是不得重用,难免有情绪低落时,何况,背井离乡就足已让一个敏感的诗人伤春悲秋不矣。又何况,壮志未酬、岁月蹉跎这原本就是世俗共有的悲哀。有如先生梦醒后的情绪已疲倦至极,“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此深沉的思乡之切,无不令人怅然喟叹。而眼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雁”更是将空落和惘然推崇至极,政治上失意、仕途上受挫、生活上落魄,家园何在,重重苦闷齐齐涌上心来,这个盼盼,无非指的就是先生自己,这楼中被锁的,亦无非是先生寻求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精神。
  但失落、消极和迷茫都并不能拿来定义先生。感伤过后的顿悟,才使得先生文章千古不绝魅力。这篇《永遇乐》亦是不出此外,旷达和惆怅地反复穿插,悲喜之情更是在不断消长中欲隐还现。一句“古中如梦,何觉梦觉”彻底将文章意境得以升华,良辰美景稍纵即逝也罢,政治风云一波三折也罢,古往今来,倦客佳人,现实梦幻,出世与入世,都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中无穷感叹——盼盼守着燕子楼十年,都有人凭吊,我苏东坡且尽管为民行事求得心安就够了,虽然不能在京城把名扬,至少率领徐州军民战胜洪水,也算是为人民办得的一件实事。这改建的黄楼将作凭证长留此地,他年后,世人见这黄楼,应该如同今日我在燕子楼下,总会有一番感叹吧。好歹也算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了。这是将人生空幻淡漠表达的一种至高境界吧,思古念今推至未来,寥寥几笔中,潇洒豪迈的君子风度在高远清新的意境中划过时空浮出水面,亦如郑文焯《东坡史府》如此评论先生,“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像也。”
  真美。读完此文,我仍如此赞叹,赞的不再仅是清新隽秀的语言,更有先生词境的壮阔,和精神的高超。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4-1 15: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53 编辑

优美的文字,清新隽秀的语言,层次分明的诠释,活络的思绪以及次第深入的解读,共同烘托出了苏轼潜伏在《永遇乐》里的意境,活灵活现。再加之文章首尾呼应,层层推进,思路清晰等特色,我以为这应该是拈花版版的一篇力作了。借鉴学习!

3#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14: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53 编辑

谢谢老师鼓励,问好。

4#
发表于 2006-4-3 21: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53 编辑

东坡先生的《永遇乐》我也觉得很美,这篇文章感悟颇深,喜欢~

5#
 楼主| 发表于 2006-4-4 1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53 编辑
最初由 落梅 发表
东坡先生的《永遇乐》我也觉得很美,这篇文章感悟颇深,喜欢~

落梅,:))

6#
发表于 2006-4-5 13: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53 编辑

拈花妹妹读苏轼读进骨头里去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06-4-7 09: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53 编辑
最初由 潇湘珍珠 发表
拈花妹妹读苏轼读进骨头里去了。

谢谢姐姐的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5 20:42 , Processed in 0.05150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