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5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山秀水之间的漫漫人生路——《那山 那人 那狗》观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6 2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晚上看电影的时候,旁边的女友不时地悄悄看看我,因为她知道,有许多情节都会触动我,而这样的片子必定会让我生出许多感动。以前我跟她讲过的我的父亲的一些事情。她因此而觉得电影中有许多,也必定是我应该去学,然后去解决的。

    这部片子,jovi也说过,“你一定会喜欢的。”而且我答应了他,一定要写点什么。临下笔却是感到了此番的意义。

    放映完毕,一路默默地走下楼梯,这次的人流中好象少了些许往日那样的喧哗,我也在慢慢回想,慢慢整理,心里懒懒的,有种灰色的黯然,有许多的话题,许多的记忆。这是一篇不算得是影评的影评,也许这次我再也不想在这篇中再提到别的些什么了,只想好好写写我的这些所感所思罢了。
        
    片头放的一段花絮,非常喜欢。霍建起,是我喜欢的那样的温雅谦逊的导演,在他口中完全都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赞美,对于演员,对于湘西,对于整个电影的拍摄过程,甚至于获奖之后的喜悦,都带着徐徐的平淡。

      我很喜欢刘晔,其实也源自我的母亲。

      母亲很少看电视,她不喜欢电视上那些虚假的来来往往,也很少愿意让我多看,从根本上来说,我也是没有养成过喜欢连续剧的爱好,这一点,也还是要感谢母亲的。通常母亲只会在父亲的坚持下,偶尔陪同着看上几次,印象中的母亲好象都在忙于家务以及为我的操劳之中,但是有一次,在过假家里的时候,母亲在闲散的对聊之中偶尔给我讲起了一些电视上看来的故事,大致母亲是想教诲我一些放弃与坚持的道理,但是她异乎寻常地给我谈起了刘晔,那样纵容和爱惜的口气,像极了她在谈论她的一个儿子,哪怕这样有些奇怪,母亲希望我成长为能够像他所饰演的那样的孩子,母亲是被他的表演所折服的,“很自然……完全不像其他那些人,一看就知道在演戏……”这样母亲凭着自己的感觉判断就喜欢上了这个和我大不了多少的演员,即使她连刘晔的名字都记不住。

      至今我也没有了解到母亲所看到的刘晔是在哪一部连续剧或者电影中出现的了,但是我还是能够大致猜出母亲所赞美的那些气质是哪些。记得第一次知道刘晔这个人的时候是在关锦鹏导演的《蓝宇》中,他那有着近乎完美的表现,击垮了所有观看电影的人们的质疑,这样的角色,对于一个刚刚从大学表演系出来的学生,是有着很高的跨度的,而刘晔在他非常自然冲淡的表演中,细腻到位的把“他”给刻画出来了,记得当时非常惊叹,而且直觉过“前途不可限量”。(当时并不注意获奖的事情)

       霍建起导演在花絮中说道:“……突然……一个篮球场上的孩子,只离我有一米远……非常符合我所需要的……”导演所需要的东西,竟会如此得来全不费工夫,毕竟还是与刘晔本身的倔强、朴实、羞涩、冲淡、寡言的气质有很大的关系。

  果然,刘晔凭借《蓝宇》的出色表演,获得了第38届金马影帝,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大家注意,“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6级本科生”。1998年当时出演《那山 那人 那狗》的时候,仅仅只是大二的学生。而出演《蓝宇》的时间是2000年。



  “滕汝骏是一位中戏的老师……留校……在许多电影电视剧里面演过许多配角……”导演是这样说着这位“父亲”的,相比起“儿子”,也许这位“父亲“更值得好好说一些。厚积薄发,不愧为中戏的老师,亲善、淳朴、正直、自然,每一个细微的细节,每一次会心的微笑,每一次与“儿子”的对话,每一个自然的动作,这样的一个“父亲”的表演简直让我们不敢相信,在溪流的水边洗脸,在儿子的背上哽咽,在山路上看着侗族姑娘的亲切,掏掏烟灰的动作,回忆往事的甜蜜的笑容……



     湘西,是一个诗意的地方。经过了沈从文的《边城》,经过了凤凰古城,这里一直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甚至于湘西的人,都隐约有了些仙风道骨,魏晋风度,这里是适合归隐的地方,这里是远离人间“复杂”的桃花源,而真正的桃花源,也恰在湘西附近。

       电影中儿子问道:“他们为什么住在山里面呢?”

         “……神仙能够腾云驾雾……山里人是神仙的后代。”

         导演一直在可以追求湿润,秀丽的山色美景,而湘西,却恰恰处处遍是。

        湘西的青山秀水,也铸就了湘西人的淳朴,热情,贴近自然的品性。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让我注意,村民们买邮票不方便,便直接把钱粘贴到信封上来,放到溪边小路的一个邮箱里,让邮递员代替帮忙把邮票买了,贴上信封然后发出去。湘西的民风淳朴,人们大多不会有太多的势利和贪婪。

       “父亲”即将离开那条他已经走了许久的邮路,村里面来的乡亲们都赶来看他,虽然直到最后他们离开村庄,大家什么话都没有说,仅仅只是一直尾随到村口,对着他们离去的身影挥手,但是我想这些对于“父亲”来说,已经非常足够和完美的了,他的心里一定会是暖暖的吧。

        一定要到湘西去。

        最近翻了翻地图,才发现湘西离重庆简直就是咫尺之遥,路过秀山县,再往东走,踏过湖南省界,便是怀想和思念了许久的美丽的湘西。

  下面我想谈谈我的父亲。还有所有的父子之间的感情。

       这个“父亲”让我不禁地想起了我的父亲。

      虽然我的父亲要比电影中的这个“父亲”高大而且严肃了的多。至今我仍旧没有达到我的父亲身高,这也几乎成为了母亲口中的笑柄,父亲一米八五的高大的身材,即使如今由于年龄的关系慢慢变的拘挛了起来,但是仍旧不失魁梧。

       而在年幼的我的眼中,那便是巍峨的崇山峻岭。

       也如影片中的“父亲”一样,从我记事的开始,父亲基本上对我是不苟言笑,即使非常疼爱,也是用着非常含蓄的表达,也许是他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儿子面前树立起一种威严,抑或又是其他,但是爸爸确实在我小时候的眼中形成了一种如山的崇拜,还有一层坚实的隔阂。

       影片中“父亲”虽然常常不回家,但是每次回来总是要给“儿子”带上许多的礼物,“成堆的鞭炮”,或者是一支玩具枪。在黑黑的放映厅,我禁不住流下泪来。

      这样的情景,我也有过。爸爸那个时候常常出差,虽然他很疼我,但是决对不会在言语和动作上表达出来,却是常常在出去许久,疲惫地回家之时,悄悄地把在外地买回来的水果或者好吃的特产放到家里,就疲困地睡去,而让母亲弄好了给我吃。又或者有的时候从母亲那里知道而给我买盼望的那些东西,通常会让我高兴和兴奋地盼望他早些回来,我的盼望却完全与母亲的不同。

      我至今为止从来没有说过感谢之类的话,父亲,好象也从来没有特别要求过。

      很多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现在我仍旧不习惯于与父亲交流,父亲也总是习惯把他的意思通过母亲来传达给我,青春期的叛逆和无知,几乎毁了我和父亲之间交流的桥梁。我做了许多的错事,父亲动怒了多次,却一次也没有真正地打过我。

       后来上了大学,渐渐的,父亲也开始变的融通,希望能够改变一些,但是我们两个人仍旧是存在着许多的不习惯。父亲也开始承认我慢慢地长大了,偶尔也希望能够和我交流一些关于生活,关于我的将来,关于我们的家庭,但是常常却是由于我的冷漠和我们之间长期的感情隔阂,而常常半途中断。对于感情的依赖,还是母亲,父亲也常常会暗自地为着我和母亲之间的默契和亲密而羡慕和伤心……

      电影中“父亲”近乎自嘲的那句台词:“……妈,妈,叫的那么亲热……”

      以前父亲常常不希望满意于我所取得的成绩,现在偶尔打打电话给我,也是希望我能够不去松懈,后来想想,父亲对他的儿子,可能有太多太多的期望在于其中,甚至,对于他来讲,儿子的成就该是他最为难得的骄傲和自尊。

      父亲不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在外人和母亲前,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而仅仅在我的面前,却恰恰保持了难得的静穆和庄严。父亲是希望能够给我做出一些榜样,希望我在许多方面成为一个刚毅、正直、能够承当一切的男子汉。

      电影中“儿子”在渡河的时候给“父亲”讲:“……您啦,这次就享受一回!”然后背起了那曾经高大的父亲,“儿子”在那一刻突然觉得“父亲”的身体好轻好轻。而我,却一次也没有让父亲“享受”过,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回敬,父亲的身体,我有是什么时候才能够背它起来呢。都是父亲在不断的为我担心和牵挂,而我如刚上山路的“儿子”一样,很少能够回头看看“父亲”的身影。自会故着贪图自己一路的风景,从不回头。

      母亲常常在电话中劝导我多多和父亲和解,给父亲说说体己的话,父亲现在年纪一年年地大了,还在外面不停地奔波,该是多么希望得到自己的亲人给他的问候和安慰啊。而我竟然一次未能成行。我该是多么的羞赧和惭愧,面对父亲,我做到的实在太少太少。

       在影片的开始,“父亲”还是不放心,要送着“儿子”走一趟,乃至于“儿子”自己提出来不用了,自己完全可以走完这段邮路的时候,还是固执地要坚持陪同儿子。这是一个父亲的固执,这样固执简直有了些可爱。

       父亲也这样坚持地每次都来送我,上了大学以后,每次都要坐火车,由于来的时候从来买不到座位,父母便没有放心下来。后来我慢慢地非常熟悉,便不希望他们赶到火车站来送我,尽管我拼命地想阻止,因为父亲来送我,我的车次在晚上到站,便只能很晚才能回的家,而且也有些小小的闯荡的虚荣在里面。

       父亲很固执。每次父亲都是仔细地整理好穿着,穿上他最笔挺的西服和大衣,近乎完美地想给我留下一些美好的印象。恐怕他连过年或者出门谈生意的时候都没有如此细心地打扮过。

       父亲在站台上送我上车,叮嘱我一些上车之后的经验,直到火车缓缓开动,父亲会找到我站立的那节车厢,跟着车厢,一直跑一直跑,直到实在跟不上了为止,看着父亲略显吃力的挥手,我只有强忍下感情的奔涌,看着父亲的脸,让他相信我自己一个人走出来一定会平安的,一定会好好的。

       父亲抽烟抽得很凶,母亲常常为此跟他生气。父亲有一次曾经说过:“以前我喝酒喝的那么多,现在年纪大了,慢慢的都可以不想它了……家里面有这么多不容易,能不抽吗?有时候心里想的多了,不抽它就觉得难受……”父亲常常会在睡觉前在床边放一个痰盂,他晚上会咳嗽的很厉害,偶尔我这般睡觉也曾经被惊醒过。他一直在希望能够戒掉烟,却常常因为生活的艰难而一次次羞涩地拿起烟盒,抽出一支,躲在我和母亲不太注意的时候,悄悄地点燃。父亲从来禁止我沾染上烟酒,一丁点都不可以,在父亲自己看来,抽烟与饮酒都还是不好的。

      看到《那山 那人 那狗》中到了村委会休息的时候,“儿子”看着“父亲”手中的烟锅鼓起了勇气说道:“我试试。”

       “父亲”微笑着递给“儿子”说道:“我知道你早背着我学会这个。”哪个父亲不希望有一天能够与自己的儿子有这一刻的意会的交流,就如我的父亲也还是希望能够有一次我能够给他敬酒对饮的机会。曾经有过,只是我自己放弃,父亲母亲当时都是尴尬的。

      也许父子之间,总会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我不想用什么弗罗伊德的理论来探讨这些问题,我想说的只是,父亲永远是儿子心目中极力想回避却又无法回避的一个高大的参照面,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沟通,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难得的沟通方式,不是用语言,不是用眼神,不是用动作,不是用简单的东西就可以表达出来的……含蓄,羞涩的情感,这是两个男人的成长,父亲与儿子都在成长。也在彼此爱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父子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或精彩,或繁复的故事,就如张艺谋导演的《千里走单骑》的海报,上面有两句话我非常喜欢,也是可以拿来讲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感情的:“不伸手 仍可拥抱,天空下 总有真情。”

        电影中“儿子”在送邮件的邮路上突然走快了一些,回头看了不见了蹒跚的“父亲”,便开始放慢了脚步,让“父亲”慢慢地赶上,到后来等候不至,放下邮包往回走的惊惶失措,担心“父亲”出了事情的心情纠结,直到看到父亲从邮路的一个转角走过来,而又怕被“父亲”看穿的羞赧的表情,大概也能为此做下些诠释吧。

       路很长。很难走。一路上,山青水秀,民风淳朴。

      “儿子”一边听着解闷的收音机,一边问着“父亲”:“……闷不闷……”“父亲”则答道:“有什么好闷的?不要老回头,注意你脚下的路!……”

        “父亲”是不会闷的,这一路有太多他要惦记的事和人,也会在路上碰上可爱的人们,或者砍材归来,或者田间耕种,或者在青青的山坡上唱着动人的山歌。

  这一路是“父亲”用了半生走出来的,这一路上有他的爱情,有他的事业,还有许许多多他所熟悉和热爱的人们,有他看着长大的侗族小姑娘,有他要去牵挂的老奶奶和那些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们(包括那个考上了大学的孙子),有他要记得带上些糖果分发的小孩子们……

        而更多的则是一种责任。

        人生中应该负上的责任,为了这个责任,他放弃了与自己的家庭的责任,当儿子出生的时候,他在外县送信,妻子实在是想要抱怨他,也仅仅只写了一封信给他,在他来说,是对妻子莫大的愧疚;看到儿子脖子上的疤痕,才知道原来家里面为了他的这些个责任,悄悄地付出了许多,对儿子,他更是无颜以对;儿子在他离开家里的日子里,担当了家里绝大多数的农活劳作,而且使他没有很好的机会去考上大学,反而因为他热爱的这些个“责任”,继续顶替他的职位,继续背负起乡村邮差员的生活,“儿子”只好准备和山里那个孩子一样,准备去做函授大学班的学习。

       这条路,一走就是一辈子,“父亲”深深地知道这一点,但还是义无返顾地带领着“儿子”走上了这样的人生路。当他看到侗族姑娘与儿子情投意合的情景的时候,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在这条路上爱上的女子,和这辈子在这条路上走过的路程,将来“儿子”也会这样吧,他这样想着。

     “儿子”毕竟不会是完全的“父亲”的翻版,“儿子”知道一个女人在苦苦地等待一个男人的时候该是多么的难过,在“父亲”善意的提示之下,“儿子”鼓足了勇气对着“父亲”讲了自己的爱情观,“儿子”喜欢外面的新鲜事物,喜欢有所变通。当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父亲”所期望的时候,却也还是义无返顾地走上了这条将伴其一生的邮路。
   
        “父亲”几乎是逼着“儿子”去念那封没有字的信给老奶奶,当老奶奶握住“儿子”的手并且非常高兴的时候;当“儿子”看到“父亲”退休,村里面许多人来送他;当“儿子”看到“父亲”为了救着那些信,而奋不顾身的时候,我想这些时刻,“儿子”便慢慢理解了“父亲”所坚持的的责任。

       大家”与“小家”。“父亲”的选择没有是“小家”。

       这是一场漫漫人生路。“儿子”以后要走的,将会很长,但是也会很美。就像那风中的纸飞机,平静而舒缓,悠长而温馨……


         狗。

        叫做“老二”。会和老主人恋恋不舍,会在过河的时候帮主人挡水,回帮主人报信,会帮主人认路,会帮主人解闷,会给主人拾来柴火送给主人取暖烤腿……

        “除了不会说话,它什么都知道……”

        就是“父亲”的第二个儿子。

        它除了不能跟主人说话,几乎是主人漫漫邮路上的唯一的伴儿,人与狗之间的感情,何止是让老主人的腿架在身上,让老主人捶捶腿,帮老主人拾回丢失的信件而已?

       狗通人性。一条善良而忠实的狗。

       主人也是这样忠实,几乎不会耍花招,正直的脾性使得他反而不能适应乡里,反而需要接受儿子的教导去处事。

      “父亲”在与“儿子”的争辩中,一句“……这只是村里,搞这么复杂……”既道明了“父亲”接触的都是些山民的淳朴,也让“父亲”的坚持变的可爱。




       大片大片的绿色,湿润的空气,翠色欲滴的山景,如铺面而来的山风,潺潺流动寒凉的溪流……这一切的拍摄,仿佛进入梦境。
       也许这便是导演的美术功力的好处。

       还有配上的简约自然的音乐,嘹亮明快的民歌,本色的演员,野趣横生的细节……这一切,仿佛来的太突然,好象置身他乡,一个真实而又温情的梦境。


  《那山 那人 那狗》仿佛一切发生过,又仿佛这一切不可能发生……


  记于2006-3-25凌晨通宵,今天生日,献给我的父母。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4-7 09:27 | 只看该作者
由己引评,又引评说己,这无疑是花了功夫的作品了,看了令人感动。
但友情提醒天舒龙熙朋友,错别字很多,影响质量了,请修正,例如,“父亲抽烟抽的很凶”的“的”字,“以前我喝酒喝的那么多”,“'儿子'鼓足了勇气对着'父亲'将了自己的爱情观,”等等。

而且下次发文章,请注意排版格式,你不能老是麻烦我呀,:))))))))

但真的是一篇好文章,至少,我流泪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06-4-8 00:27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对不起,我刚刚才知道半角和全角的分别,我会将文再过一遍
改正其中的错字,艾,真是丢人,因为是半夜写就的,比较仓促
望大家能够见谅解~:)
4#
发表于 2006-4-8 19:55 | 只看该作者
行文朴实散淡,但是情感饱满丰富,拥有感动人心的力量,令人感动~~~~~欣赏并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2 18:53 , Processed in 0.30104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