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9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红楼梦的文化底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7 1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红楼梦的文化底蕴


  一本《红楼梦》,问世以来,以其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与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也赚尽了世人的心。后人读红楼评红楼数不胜数,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人用各自的方式解读《红楼梦》。曹雪芹作为清朝文人,背负了太多沉重的历史。追慕前人的灿烂辉煌,又不免会把那些辉煌成就引入自己的文字中。曹雪芹的《红楼梦》继承了中华民族古典的文化,用其自身的人生经历与感悟,展示出封建社会的人生百态和世情万象。“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叹”,继而深感历史的无奈,世事的荒诞,人生的无常。《红楼梦》将这种带有悲情色彩的著作推向古典文化巅峰。

  翻开《红楼梦》的扉页,仿佛走进了传统文化的大观园。那是个奇妙万千、引人入胜的境界,沉迷进去,会有无穷的乐趣,也充盈着悲情色彩。“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艺尺牍、爰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谜、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艺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蓄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真的是包罗万象,吸取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红楼里描绘的悲情,不仅是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悲剧,也不只是整个贾府的悲情,而是那个时代整个文化背景所交错的一种悲情。书中具有浓郁的诗性气质,有佛家之性空、道家之玄远、儒家之忧世。从而折射出复杂的思想,仿佛从释道儒中找出自己的思想,仿佛从书中的人物找到自己的影子,但似乎又都不是。

  《红楼梦》是高深莫测的,我们在浩淼的烟海中苦苦寻觅其文化底蕴与思想奥妙。作者身处康乾盛世中后期,目光却转向了种种奢华表象背后的没落。阅读小说时交织着美妙失落等各种复杂的感觉,充满诗情的笔墨将文字描绘得美丽绝伦。流畅飘逸的叙事风格,沉稳有序的骨架结构,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透着一种文化的圣洁与高雅,充盈了整个红楼世界。“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贾府,由鼎盛到衰败,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让我们领略出人生、社会、文化之间所融合出的奇丽风景。

  敲开大观园那重朱红的门扉,人间天上的景致尽在其中。大观园是曹雪芹心灵深处的一个梦,他用至情的生命创造了寄寓真善美的大观园。每一处亭台楼阁的轩落,都隐含了诗性的纯美,也承载了红楼女儿的悲欢离合。曹雪芹自身的人生境遇经历了一场梦幻般的变化,在饱受世情风霜后,使他的思想更加的沉稳深邃,感悟更加的透彻通达。想象着曹雪芹在一间陋室里,一盏孤灯下,回忆自己如梦的一生。悲从中来,研泪和墨,用灵秀之笔,融合了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将《红楼梦》升华到最完美的境界。写好一本《红楼梦》需要文化的积累,也需要丰富的阅历。而真正读懂一本《红楼梦》也需要知识的储备,需要品味人生的内涵。《红楼梦》的人物围绕着贾府这一封建大家族向外延伸,展现出不同层次的文化素养,演绎出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来。

  人说大观园之主水是沁芳溪,而沁芳溪是一个悲剧的象征,它流淌在大观园的每个角落。沁,浸也。沁芳,表落花流水之象。落花流水,多半是伤春之象,寄寓了万般闲愁。花本是美好事物的代表,春意盎然的象征。红楼梦中用了大量的花象征大观园中的女儿,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花随流水去,春尽人散,似乎为他们的命运奠定了悲情的基调。曹雪芹用谶言式的谑语、诗词、戏曲预示她们的悲剧命运,仿佛都是宿命的安排,人在命运面前是那么的软弱无力,任由你如何的挣脱,最终都走向消亡。曹雪芹在经历彷徨和幻灭后,带着惆怅的末世情怀,精心构思了一个稍瞬即逝的红楼一梦。那是一座琳琅满目的艺术宫殿,展示了风灵神秀之美,也展示了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大观园中,我最喜欢潇湘馆的几竿翠竹,林黛玉当初也是这样说。而林黛玉的潇湘馆就是一个悲情文化和个人悲剧命运的完美结合体。“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后院墙下皆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觉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如此雅致的潇湘馆,也只有孤标傲世的林黛玉才适合居住。“居有竹”是古代文人雅士追求的清雅境界,东坡爱竹,板桥爱竹,竹林七贤,多有超脱飘逸之风。“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泪也无?”千竿翠竹是她高洁的心性象征,也见证了她的爱情。她的潇湘妃子由来,也是与湘妃竹相关。尤其在她的《秋窗风雨夕》中更是呈现一种清冷的意境,秋景秋情,寒竹潇潇,一阕诗文,催人泪下。这就是黛玉,一个才情横溢,拧得出水的悲情女子。红楼梦中最能够体现诗性传统文化气息的就是她们所作的诗,诗才是人类心灵的最真实的话语。一曲悲凉的葬花吟使古往今来多少读者潸然泪下,她的菊花诗超凡脱俗,其飘逸的风采又令多少人倾慕。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是一幅生动活泼的场景。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吟出了悲怆的诗句,有着入骨的悲凉。

  世人读红楼都觉得薛宝钗是个比林黛玉更世俗的女子,可曹雪芹却给了她一处好的居所。蘅芜苑,“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 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的那些异草……”书中是这样描写蘅芜苑的,虽不及潇湘馆的幽雅,却把屈原寄寓美好理想的杜若蘅芜等香草带来了蘅芜苑,屈原笔下的女子与屈原的悲愤失意似乎也可以在薛宝钗身上找到,香草美人的传统也从这里可以找到。岂不知宝钗亦有“任是无情也动人”的仙姿,她冷若冰霜的外表下有着蠢蠢欲动的热情。潇湘馆、蘅芜苑等大观园中的建筑是悲情文化和个人悲剧命运的完美结合体。园中的女子,都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中,黛玉和宝钗的才情,最为出类拔萃,代表着诗和礼两个不同的文化流脉。

  我很喜欢曹雪芹在书中描绘的许多富有古典韵味的唯美画面,黛玉葬花的悲戚,宝钗扑蝶的活泼,湘云醉卧芍药的洒脱,甚至丫鬟晴雯撕扇的率真等,都给人唯美的享受。曹雪芹运用具中国古典特色的诗性笔法描绘的大观园是一个追求美、展示美的世界。红梦中执著一个美好的梦,又试图从梦中解脱,充满了对个性和理想的追求。书中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在贾府的豪华底触隐含了深沉的悲凉。世人解读红楼梦所蕴涵的意义往往会超出作者的主观思想,一本书,可以读出千种滋味。事实上,曹雪芹对儒释道三教思想是有一定的超越之处,但在曹雪芹的意识深处,依然对传统文化认同。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回归,其中溶入了先秦的蒙昧高远、秦汉的古朴疏阔、盛唐的豪迈博大、两宋的婉约雅致。红楼梦一书感慨着历史的无奈,感叹世事和人生的空幻,有着末世历史文化无法阻挡的悲剧情结。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4-8 08:03 | 只看该作者
全面、到位的分析,
学习。
3#
 楼主| 发表于 2006-4-12 18:1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凌云昕 发表
全面、到位的分析,
学习。



谢谢凌斑竹的支持。以后还请多指正。

看了凌斑竹在这里的文章,非常佩服您精彩的文笔和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4#
发表于 2006-4-12 19:43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
5#
发表于 2006-4-13 07: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问好。
6#
发表于 2006-4-15 22:2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楼主的文章,又想再看红楼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7:15 , Processed in 0.05174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