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7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GDP:让数据说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7 0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GDP:让数据说话

  大多数平民百姓对GDP并不很理解,更不懂经济学理论。但大多数平民百姓可以根据统计资料看GDP,于是老百姓会进行议论,在公园,在社区,在茶馆,在家里……他们议得很实在,很精辟,很有水平,丝毫不亚于经济学家。

  ☆饮水被污并非偶然
  去年12月20日,广东省政府公布,粤北北江流域发生一起企业违法超标排放含镉废水导致严重环境污染事故,北江下游韶关、清远、英德三个城市的饮用水受到威胁,部分城市自来水供应已经停止。环保部门监测发现,广东省北江韶关段近年出现镉超标现象,经跟踪加密监测,镉超标的高峰值沿江下移,从孟洲坝电站断面到高桥断面全部超过标准,12月15日高桥断面镉超标近十倍,严重威胁下游饮用水源安全。经广东省环保局联合调查组初步确认,此次北江韶关段镉严重超标,是由韶关冶炼厂设备检修期间超标排放含镉废水所致。

  资料介绍,镉中毒会造成肾小管再吸收障碍,低分子量蛋白质和钙质等由尿中流失,长期容易造成骨质软化、关节疼痛、骨折及骨骼变形等。   长期摄入过量的镉,会影响体内其他有益元素的效能,造成肝肾损害、肺气肿、支气管炎、内分泌失调、食欲不振、失眠等问题。镉也是一种致癌物质,可能诱发前列腺癌症。
         
  此前11月23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400万人饮水安全受到威胁。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有机物。

  ☆GDP大幅增长的背后
  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82321亿元,同比增加9.9%,继续雄居世界首位。应该说,就GDP增幅而言,中国向世界交了一份值得自豪的答券。

  但这只是一个方而。官方数据显示,50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了大约10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倍。2003年,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和40%,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

  有人担心,照这种高消耗低产出的方式,如果中国经济总量再翻几番,哪里去弄那么多资源供中国消耗?

  这也许不是问题。他正视这个问题总没错,可以避免对国内的矿产资源竭泽而渔,以致最后造成得不偿失的战略性错误。

  去年,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因松花江环境污染事件提出辞职,这既表明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万分紧迫的地步,又显示了中国追求GDP出现的紧迫问题。

  似无止境的悲惨事故,从正面告诉人们:中国正在为不重视环境付出惨重代价,接连发生的几起事件,是中国20多年追求高速经济增长带来的缩影。没有生态的安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安全。

  ☆环保局长的警告
  已经辞职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去年4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发表演讲时已经发出警告。他用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来阐述他的观点:流经城市的90%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泊出现非氧化问题;近三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每年沿海赤潮发生次数超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三倍;酸雨影响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且近年强度有加重趋势;工业危险废物年产1100多万吨,32%在堆放,没有处理处置;城市垃圾年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每年分别新增1.5万和3000多平方公里;超过90%的天然草场退化,年增退化草地200公顷;北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大体上都超过国际生态警戒线;华北平原出现世界最大地下水位下降漏斗,水位下降且水质不能保证;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10多个严重缺水。

  统计显示,中国1/3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

  有人计算,2004年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15%。而世界银行2003年发展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也占了16个。因此,从生态角度来说,中国的环保到了最紧要的关头。

  国内有识之士呼喊:应该立即结束高消耗、高成本的破坏环境的高增长经济发展模式。

  ☆GDP的代价
  数据很有说服力。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据世界银行测算,1995年中国空气和水污染造成损失占当年GDP的8%,约540亿美元;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表明,西部九省区生态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13%,相当于当年甘肃和青海两省GDP之和;据中国科学院测算,2004年,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损失占GDP的15%。

  环境问题还危害公众健康与安全,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联合国开发署研究报告称,中国空气严重污染地区死于肺癌的人数远远高于空气良好地区,最高达8.8倍。近三年,中国环保部门收到的环境问题投诉以每年30%的速度上升,去年超过60万件。

  ☆关注人与自然的矛盾
  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潘岳去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绿色中国论坛上指出,中国上世纪80年代起学欧美传统的发展模式,用资源高消耗和生活高消费来刺激经济高速增长,25年后,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成了世界上自然资产损耗最严重的国家。中国在人均GDP400到1000美元时,出现了发达国家人均GDP3000到1万美元时的严重环境污染。

  发达国家在人均GDP8000至1万美元的时候解决了环境问题,但中国很可能支持不到那一天,当中国人均GDP3000美元时,环境危机可能夹带着其他社会问题提前来到,中国到时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将无法抵挡。

  潘岳警告说,按照目前的污染速度,15年后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两番时,污染负荷也会跟着翻两番,45种主要矿产15年后将剩下六种。

  显然,对中国而言,如果我们继续沿着当前这种发展模式走下去,将难以解决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将难以解决区域分化和阶层分化的矛盾,将难以解决全球环境恶化的矛盾。我国的国内资源再也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环境更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

  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严重,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人口的继续膨胀,开始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应该承认,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总量来支撑高消耗的生产方式,我们没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来承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

  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应该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而关键在国家的政策和这种政策的可实现性。不能贯彻执行、越喊问题越严重的政策,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最终的结果只能让老百姓承受越来越重的环境恶化代价。

  我国人民曾告别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种种灾难,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社会,培育出一个全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为了不使上述目标成为一个苦涩的梦,中国应该让GDP更有说服力。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5-27 08:08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刘先生!
昨天多有冒犯,还请多原谅!
先生文章重引证,用事实说话,这本身不错。
看了文章,对于“山穷水尽”这一成语,理解得更深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10:22 | 只看该作者

“山穷水尽”是应该有更深的理解

谢谢版主指教。“山穷水尽”是应该有更深的理解,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4#
发表于 2006-5-27 10:31 | 只看该作者
时代呼唤各谐中国,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3 19:33 , Processed in 0.1240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