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1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吃穿”二字说刘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3 0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吃穿”二字说刘项

  好“吃”的人,往往非议好“穿”的:花自己的钱,养别人的眼,纯属傻瓜;好“穿”的也常常看不起好“吃”的:山珍海味、酒肉穿肠,最终也不过是个“嘴香屁股臭”!   

  好吃的人在意的是自己的口腹,好穿的人关注的是别人的口舌。“俗”话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但,就其人文的层面来看一下,也不妨说,确实代表了两种处世态度。

  “好吃”讲的是一种“利己”的实惠论。好穿是一种“悦人”的面子观。

  拿楚汉一段来看。刘邦应当属于“好吃”一类;项羽“好穿”。

  通过一些资料,我们知道:刘邦做亭长时,就吃喝玩乐。自己没钱就到酒店里赊帐,混吃混喝。甚至去骗吃骗喝:吕太公办寿宴,刘邦就打了个“贺仪一万”的白条。这次不仅骗得好吃喝,还顺遍脚骗得个“漂亮能干”的“好老婆”。

  刘邦是个极不爱穿戴的人。平时是无赖形象,若让他衣帽整齐、行止有节,反而觉得说不出的滑稽。做了汉王,有了些权力了,他就更有了机会放肆自己的志趣。他不喜欢注重形象的儒生,书生郦食其去投奔他。有个卫士劝导郦食其说:“汉王最是看不起衣冠楚楚的读书人,以往有些儒生戴着帽子来见他,他就把人家的帽子摘下当便壶用。”即便做了皇帝,也极不注重穿戴礼仪。他的后世汉武皇帝,曾在一边上厕所一边接见大臣。这便叫做“高祖遗风”

  刘邦“利己”“实惠”的哲学当然不仅是在“吃穿”二字上。被项羽战败时,他仓惶逃跑,为了减轻车子的负重,他就把自己的亲生的儿子闺女推下车;当项羽扬言要烹煮他父亲来要挟时,他竟然要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刘邦对自己的能臣悍将却极为亲近。在他的眼里,能帮自己得天下的这些人,远比老婆孩子亲爹娘要紧的多。他的哲学也被后世枭雄,那个自称是汉帝玄孙的刘备所效仿,他就曾在长板坡,摔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其目的,无非是赢得赵云为他死心塌地的卖命。并且他还明目张胆的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再看项羽,他就是个极爱衣服的人。

  项羽进了咸阳以后,本来可以在秦都的基业上,坐使天下。然而这时的他却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就一把火把大好的家当烧个“可怜焦土”。得意洋洋回家炫耀自己的新衣服去了。当时就有好多人都摇头叹息,说了这样的话:人家都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如此。什么叫做沐猴而冠?沐猴就是大猕猴,翻译过来就是说,人家都说楚人是大猴子戴高帽子,果然是这样啊。“沐猴而冠”这个成语就是这样来的。他们不知道项羽爱衣服爱到了什么地步,斗胆说了这样的话,项羽听到后,就把他们丢到了油锅里。

  如果说妻子如衣服的话,项羽对待他的一个“侍姬”又是如何呢?大家都知道了,外面已经四面楚歌了,他还要和自己的虞姬唱歌、舞剑、流眼泪、惜别。刘邦行军打仗,一到山穷水尽没了主意,就去问他手下人“为之奈何?”而项羽在这种绝命的时候,他唱的歌是“虞兮虞兮奈若何?”他最舍不得的是他的美人,他的致命的美丽的衣服。

  项羽是“悦人”的“爱面子”的典型人物。
  
  看项羽的最后一战。这个英勇的霸王已经走上了自己最悲壮的末路,身体剩不下几百人,自己被刘邦重重包围。这时候他上马拔剑来对周同的人说,“天不容我,我也没有办法。现在我给你们打最后一仗,‘为君快战’,让大家看看是老天爷要亡我呢,还是我项某人没本事!”项羽把汉军杀得四散奔逃。这个时候项羽跳下马来,最关心的别人对他的看法,“怎么样?哥们儿看看,怎么样?”他几乎生命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一种炫耀,自己的价值只能从别人的夸奖中得出。

  项羽走到乌江的时候,本来可以有一条生路。“江南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他选择了自杀,原因只有一个,“无颜见江东父老”。所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多少项羽的后尘,多是被面子二字压垮压死。

  历史已然过去,喜欢刘邦的,大多好吃;喜爱项羽的,大多好穿。好吃且好穿的,往往不太喜欢谈及刘项。人生在世,又有几人真正懂的“吃穿”二字?就算你自以为参悟的通透,又有几个及的上刘项伟业之万一?大多我(们)也只不过衣食俗人罢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7-3 10:05 | 只看该作者
由"吃穿"二字写刘\项之为人,行文引据自然.
3#
发表于 2006-7-4 17:51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有意思。
4#
发表于 2006-7-4 19:2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角度有意思。
问候。
5#
发表于 2006-7-4 23:22 | 只看该作者
其对史料的追叙,有点像《易中天品汉代风云人物》的口气。不过,能归纳出“好吃”利己、“好穿”悦人的道理来,也见功力。
6#
发表于 2006-7-5 15:39 | 只看该作者

此文有特色

支持。
7#
发表于 2006-7-7 23:31 | 只看该作者
真是,新鲜,新奇,出新意!
8#
发表于 2006-7-16 09:22 | 只看该作者
新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6 12:23 , Processed in 0.05171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