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52|回复: 9

[公告] 《孙子兵法》的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7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22 编辑

《孙子兵法》的精神
  
春秋时期是我国学术思想的开创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孙子、墨子等思想家,而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又无不以伦理道德为宗旨,都对后世影响深远,老、孔、墨诸家因思想不合时宜,而被当时的统治者们所排斥(当然道家本身就是采取避让的态度)而孙武,则以其卓越的军事思想与战争艺术而备受当时及后世的帝王、军事家及现代中外企业家们的青睐。孙武是春秋末期吴国将领,作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他的荣誉不仅来自他百战百胜的战争艺术,还因为他高明的战争伦理思想。甚至可以说,他的战争艺术也即在这一战争伦理思想为核心的体系中。本文无意于《孙子兵法》的战争艺术,而着眼于被人们所忽略的伦理思想部分。
春秋时期的伦理思想,强调的是君主与人民的关系准则,孔子说“必以正名”,正什么名呢?正的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再加上朋友,就成了五伦。这是比较广泛的人际关系模式,不过这主要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阐述法,是以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其扮演的角色而分别以“忠、孝、弟、义、信”等道德标准为衡量。而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伦理体系,则显示出“国家、统治者、人民”三者的关系。以这三者关系建立起来的伦理体系,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国家伦理,而因国家活动又可以分为很多个方面,我们又可以分出政治伦理、外交伦理等等。孙子的伦理思想,因其主要体现在战争的各个环节,因此名之曰“战争伦理”。换言之,孙子的战争伦理即是以“国家”为基本单位,表现“国家、统治者(体现为君主或将领)、民众(主要是军队)”三者关系的伦理体系。
一、 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战争观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代中国,君主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是君主的,人民也是君主的,所以伦理价值最终体现为君主利益。不过从《孙子兵法》中的种种表述,则表现他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战争价值观。
在《孙子兵法》的开篇《计篇》中,孙子这样说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当然他也同时提到了“兵者,诡道也”。前者关系国家利益,是国家伦理的部分,而后者则是战争艺术的部分,我们且叫他“诡道艺术”吧。所以国家利益与“诡道艺术”乃是本与末的关系,战争艺术是战争伦理的延伸。在这篇中,他先在理论上,认识到战争是国家大事,是会影响到国家利益的重要事情,所以是不可不重视的。所以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而在具体的战争中,则“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充分展示“诡道艺术”,最大的“诡道”莫若“用间”,所以孙子也很是看重“用间”。一部《孙子兵法》也因为其“诡道艺术”而获得了恒久不衰的生命力,被后代人从军事、政治直至用到了商业、生活中。而中国人也被人目为有“构思过度”的嫌疑。但作为思想本源的战争伦理方面,倒反被人忽略了。
“兵者,国之大事也。”为什么是国之大事?首先,不论胜负,战争一开始,就会产生大量的军备需求,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他在《作战》篇中这样说道: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这还只是十万军队的耗费,更何况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呢?
在作战的过程中,当然首先影响到的是军队本身。他说: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所以他主张兵贵神速。
而战争,在削弱军队的同时,也会让国家和民众疲敝。因为后勤补给和运输,而生出很多问题。
“国之贫于师者:远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22 编辑

所以他主张“务食于敌”。这样一方面减轻本国百姓的负担,一方面也是削弱敌国的战斗力,加重敌国的经济负担。从而削弱对方的国力。在战场上获取利益以填补国家利益的损失。
虽然孙武参与的吴国的多次战役都以胜利告终,但是孙武本人并不主张战争,他是比较“慎战”的。
“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复喜,愠可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战争不以国家君主或军队统领的一己之情为主导,而应符合国家利益。“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即使是非得战争不可,也是“庙算”胜者,可以战,而“庙算”不胜者,则不轻举妄动。孙子说“非得不用”。而用战,则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矣!”,所以“百战百胜”也不是他追求的境界。所以他在《谋攻》篇中说: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他主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而短兵相接的攻城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他说“攻城之法,为不得已”。⒁这并不是孙武生性懦弱,而是他希望用最小的战争成本来博取最大的国家利益。
总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二、 以国家利益为宗旨的君主观
孙武认为战争必须要重视的事情有五件: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诡也。”这里面除了天和地,一个是天时,一个是地利,是关于战争的自然条件外,其他三条几乎都在人事方面。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诡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他主张修道保法。他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这个“道”不是指战争的正义与否,而是看是否君民同心,这个“法”即是国家法令,或可说是军事法令。在战争中,君主也必段服从国家利益的调度,与军民一心。
他告戒君主和将军们说“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复喜,愠可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国家的存亡、士兵的生命重于一切,统治者不能以一己之怒而轻人生死,不顾国家安危。在战争中,将领为了军队利益和国家利益,可以不考虑君主的命令与威严,可以“君命有所不受”。
《尚书·五子之歌》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儒家典籍中的国家伦理体系,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但国家似乎始终在一个君与民之间的位置,而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则把国家提到了最前面。当然在家天下的春秋时代,国家利益最终也就代表了君主的利益,是以孙武有“善保其民而利合于主”23的说法。只不过这里面有更多的考虑到了民众与国家利益的成分,所以相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是比较先进的。
三、 以国家利益为标准的将领观
在《孙子兵法·计篇》所提到的“庙算”要考虑到的“五事”之一,即为“将”,也即是人才。
当然首先孙武就是一个不错的将才。
从《史记》与《吴越春秋》所记的史实看,孙武是个常胜将军,几乎没有吃过一次败仗。即使吃过败仗也丝毫不影响他的“兵圣”风度。他的“兵圣”风度,与 战神不同,不是以成败来断定的,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为后世留下了战争艺术的“葵花宝典”、“万能秘方”。孙子兵法不是万能秘方,并不能保证谁能凭借他就可以百战百胜。夫差、赵括、马谡均是深谙《孙子兵法》的著名将领,而均以失败而著名。即使如曹操、诸葛亮等号称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也难免多次失败。所以《孙子兵法》并不仅仅以他的战争方法论而为孙武博得“兵圣”之名。这个“圣”字,一般是对有一定才能而又具有典型道德素养的人的一种尊称。如孔子、孟子、关羽、杜甫等人。而孙武,从史料记载中,也没有看到他带领的军队嗜杀坑降的记录。当然,这个都可以不论,且看《孙子兵法·地形》篇中的一句话,应该算是他的自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22 编辑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这番话,可以是他自己的人生准则,同时也是他期待于他的同僚或部下的。当然也适合于现在很多人拿来当座右铭。孙武真是个性情男儿,不贪求个人财富地位,而以国家、民众、君主利益为重。吴国名将孙武、伍子胥等人无不如此,而伯喜破例,是以致败。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是对为将者的要求。
“严”,就是前面提到的“修道保法”的“法”。是以战争利害为驱动的将领的执行能力。“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将领是否服从军事统帅的决策,是取舍将领的标准。而将领的才能、道德等因素如果无助于战争,不在考虑之列,统帅就应当放弃他。
“智”,就是“诡道之术”。他说“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避免被伤害的危险,以诡诈的方式行动。那么,“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要考虑到利益与危险两方面。
“仁”,是对国家、对民众的爱护。军事统帅,对一次战争,对国家、民众都有莫大的干系。所以孙武强调“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他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军事统帅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直接负责人,尽量减轻国家、民众的负担;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要慎于战争,“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勇”,这里应该是指“势”。他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他主张将帅努力创造有利的态势,而不是对部下求全责备。他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信”,是取信于部下。他说“兵非益多,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又说: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在这里,他强调的还是修道保法,与众相得、上下一心。
上面是一般对将领的要求。在所有的军人中,孙武特别看重间谍,并且认为“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看来对间的要求也较高。间谍是深具阴谋者,而孙武说“三军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不能用间,非仁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用间是孙武的重要军事举措之一。他甚至以远古圣贤为例。“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在《用间》篇,孙武更是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写怎样使用间谍。他强调使用间谍的重要性说: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从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功,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使用间谍是做到知己知彼,他曾说“知己知彼,百胜不殆。”,在战场上,是以唯物的认知来决斗,不可取于鬼神。是对国家财产,对民众的爱护与珍惜。这是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他强烈指责那种爱爵百金,又不知道敌人军情的人。这样就等于是把国家和民众的财产拱手赠予别人,把民众生命视同儿戏。把国家置于极端危险的境地。是对国家,对人民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的人,不配做君主的助手,不配做国家的守卫,不配做民众的将领。
四、结论,《孙子兵法》的精神
老、庄称圣人,孔、墨论君子,而孙武则言“善战者”。老子和墨子都反对战争。老子说“夫兵者,不详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墨子有《非攻》之篇,窃人之国比于大盗。孔子,不曾听说他关于战争的言论,但他的后继者孟子有“善战者服上刑”之说,而当齐闵王问他“燕可伐与?”他说“可”,不过是要有利于人民,是“惟仁”。当然他们反对的主要是嗜杀成性的兵匪、盗王,但并不反对为国家利益而战。墨子不也是宋国的最佳守城将领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22 编辑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老子这句话是对《孙子兵法》的最佳注脚。不管是从历史资料看,还是从《孙子兵法》的文本中看,孙武都不是喜欢搞侵略的恶徒。但他后来所事的君主则不然,所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可以说夫差之败,不仅是应了老子的这句谶语,也是违反了《孙子兵法》精神的下场。
所以,《孙子兵法》的战争伦理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的慎战思想,他不是教人巧取豪夺、尔虞我诈,获得不仁之利,而是建立在国家利益、民众利益基础之上的为将法则,也即现代人所乐道的管理者风度。这就是《孙子兵法》的精神。

发表于 2006-10-21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22 编辑

我认为孙子兵法的精神实质在于取胜,“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讲什么仁义道德?
对待间谍: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
对待士兵: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
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
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
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发表于 2006-10-21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22 编辑

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
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平时的“令之以文”是为了关键时刻的卖命: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一将成功万骨枯。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3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22 编辑

朋友说得不无道理,问好朋友,有时间多来交流……

发表于 2006-10-24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22 编辑

感谢一阵风909!!1

发表于 2006-11-7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22 编辑

满篇犹闻锦绣香!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22 编辑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满篇犹闻锦绣香!

感谢老师的鼓励和关注,近来有点懒了,许久没有来孙子版写文章,感觉有难度,另外自己的阅历有待加深,呵呵,向老师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07:02 , Processed in 0.05806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