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60|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 书 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21 1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虽不敏,但好读书也算有些年数了。对于读书的甘苦,自感还有所体验。近来,便常常感到了读书之难。

  这里所说的读书之难,是指在读书时,我遇到了不少难以理解的问题。或者说,我没有读懂书中的一些内容。

  下面,就说两点吧。

  一是在读《明史》时,知道了几乎每个皇帝,在地震、洪水、旱灾面前,都会“敕群臣修省。”;在“雷震奉天殿鸱吻。”时,会下诏求臣直言。

  统治者的恐惧,是真心的。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上溯到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及“灾异谴告说”。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哲学,阐发于《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他把人的外貌、内脏与天地山川相类比。开头几句是:“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在此基础上,他又把灾异与人事联系起来思考:如果出现彗星经天、雨雪不止等自然现象,那就是政治上有错误了,需要反省。

  董仲舒与孔孟相比,基本上可说是流与源的关系。但是,从历代封建帝王对于董的学说的相信度来看,似乎是大于孔孟的。具体到明代,对于孔孟,朱元璋一是删改《孟子》;二呢,对于孔子的“仁”也不是真心服膺——这看看他的匪气行为就知道了。

  一旦天鸣了,平地出山了,朱元璋的子孙们便害怕了。

  他们之所以害怕,是不是因为担心自己的江山不稳,不能永享子女玉帛了呢?或许是吧。进而,他们就相信“天人感应”,就相信“灾异谴告”。

  这样的话,能不能这样说,因为董仲舒的学说迎合了封建帝王的私欲,其哲学基础才难以动摇了?是这样么?感觉有点对头——仅仅是有点。

  这个问题,让我思考了好几个月了。只有上面这点结果。自己很不满意。你说,读书难不难呢?

  其二,我想谈谈史书中的“附体”现象。

  在我的老家,常听人说过“撞克”的事情,其实就是附体现象:一个人生了病,忽然说起话来,代替某个死去的人。在我读过的小说当中,清代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也写过这种现象,并且还写得很恐怖。

  《元史》记载,图帖睦尔在其兄当了六个月的皇帝(明宗)后,下手将其害死,然后自己做了皇帝(文宗)。这还不算完,还听任他的皇后卜答失里用药毒死明宗皇后八不沙。再往后,立自己的儿子阿剌忒答剌为太子。这一下,了不得啦,明宗的灵魂附在生病的太子身上,对文宗大骂不休。最后,使得太子一命呜呼,方才了事。

  《明史》当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翰林侍讲刘球因为上疏得罪了权监王振。王振把刘球下到锦衣卫大狱。并且,让锦衣指挥马顺杀害了刘球。马顺的儿子生病,忽然跳起来抓住其父的头发,拳打脚踢,大骂:“老贼!令尔他日祸逾我。我刘球也!”吓得马顺六魂出窍。没有几天,他的儿子,也便死去。

  元、明二史当中所记,死者皆有天大的冤仇,遂附体于仇人之子,先是用语言宣泄愤懑,继而使之死亡。自然,被附之人都是生病在先的。

  对于这种现象,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有一点却是明显的,那就是用唯物的观点,肯定是解释不通的。

  那么,怎样才能解释明白呢?

  举此两例,别的说明不了,但读书之难,却是显而易见的了。

  但是,正是因为有困难,读书的趣味也便觉得浓厚了。探寻未知,总是有乐趣相伴的。

  于是,困难着、快乐着,书也就慢慢地读下去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7-21 16:00 | 只看该作者
通篇文章文笔尽显作者读书多.学习!
3#
发表于 2006-7-21 16:57 | 只看该作者
总要以统治者、被统治者来区分历史人物,来看待历史是不太好的。就好比小孩看电视电影,先要分出好人坏人一样。读史本质上是学习和借鉴人类的智慧。帝王对自然的畏惧是人类对自然的畏惧的一个集中体现,如此而已。在人类对自然对天文还了解不多的情况下,畏惧自然是正常的。

扫除先入为主的一些东西,读书不难。
4#
发表于 2006-7-21 17:06 | 只看该作者

读着,并思索着

是真读书人也,向武斑竹致敬。
5#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21:3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娴情逸致 发表
通篇文章文笔尽显作者读书多.学习!

谢谢!
6#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21:3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我是镇铎 发表
总要以统治者、被统治者来区分历史人物,来看待历史是不太好的。就好比小孩看电视电影,先要分出好人坏人一样。读史本质上是学习和借鉴人类的智慧。帝王对自然的畏惧是人类对自然的畏惧的一个集中体现,如此而已。在...

:)))
7#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2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读着,并思索着

最初由 莫明 发表
是真读书人也,向武斑竹致敬。


莫明过奖了!你不见我近来焦头烂额么,把书看透的人哪能落到这般境地:(((
8#
发表于 2006-7-21 22:32 | 只看该作者
把书看透的人哪能落到这般境界。武版读书读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最近我也得静下以来好好读书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06-7-22 10:2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渭水河 发表
把书看透的人哪能落到这般境界。武版读书读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最近我也得静下以来好好读书了。


能静下心来读书,是幸福的.写作的本事,很大程度上源于读书.
虽难,才感到乐趣.
10#
发表于 2006-7-22 2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创] 读 书 难

[QUOTE]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对于鬼神附身之事,是很有意思的了。文中所引是因恨极而来的,但常见的都是爱极而来的——如死去的奶奶爱孙子,所以就来找他了。农村常有这事的,想武版是没有亲自见过了。不用解释,见过后自然就知道了。
11#
发表于 2006-7-23 00:34 | 只看该作者
在深夜读你这个"鬼魂附体"的文章,滋生些许恐惧。水如空兄说的是,在乡间,也有因爱而附体的.我想,冥冥中或许真有某种不可知的力量时隐时现,要不这个世界就更乱了.但这里说的是读书,我有点本末倒置了。
阅读与思索想必也是源与流的关系,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具有同样的意义。
周末的晚上,来你这里报个道,愿你和江天的朋友们都周末好。
12#
发表于 2006-7-23 01:0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解释

附体一说,被侵害的都是作了坏事的人,这可能是古人借此来表达爱憎的相互的感情。就如佛教的因果报应一弱。史书作者见过附体吗?或许这一现象只是人的精神障碍。
13#
发表于 2006-7-23 08:35 | 只看该作者
  迷信当然是不可信的,但迷信也使一些人恶人有所收敛,使一些人行起善事……一些“唯物主义者”行起恶事来却是“无所畏惧”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7-23 1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回复: [原创] 读 书 难

最初由 水如空 发表
[QUOTE]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对于鬼神附身之事,是很有意思的了。文中所引是因恨极而来的,但常见的都是爱极而来的——如死去的奶奶爱孙子,所以就来找他了。农村常有这事的,想武版是没有亲自见过了。不用解...

没见过,但听说过。但见过也不一定知道原因啊!
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7-23 10:1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刘文华 发表
在深夜读你这个"鬼魂附体"的文章,滋生些许恐惧。水如空兄说的是,在乡间,也有因爱而附体的.我想,冥冥中或许真有某种不可知的力量时隐时现,要不这个世界就更乱了.但这里说的是读书,我有点本末倒置了。
阅读与思索...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具有同样的意义.----------你这话说得有理.
谢谢文华,望常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9 14:33 , Processed in 0.09770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