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5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闲在村子里的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0 0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1 编辑 <br /><br />
闲在村子里的人
丁永斌
          村子虽然不是很偏僻,在半山腰如一位疲惫倦缩的老人年常躺下,贫瘠而保守。又因干旱少雨,要在这样一个村子维系温饱,是很困难的事。外出谋生,是这个村子惟一的路子。春节过后,身强力壮的人都要外出了,村子里就留下许多闲人。
闲在家里的人,一般都起得比较早。这年头,种地,就是种生活的情趣,而不是为了保持农民的本色。以前的庄稼,大多以小麦,玉米为主。现在的情况和以前大相径庭,农民种地有了分工。离村庄远的地,种了花椒,种了核桃等高杆、不容易摘取,劳力花得少的经济作物。离家近的,种上了油菜,蔬菜。有些地气好,不远不近的地,种了桃子,杏子,苹果等果树。人们对小麦与玉米的耕种情感淡了,淡得不只是收成,还有价值。当种植了一年的小麦与玉米不如打一个月的工换回的资本时,庄稼就被农民当副业对待。不种小麦与玉米,对农民而言,似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活了。呆在家里的人,也就是闲人。
         春天,土已经解冻了。
        冰草是最早顶寒而出的植物,它在雪意未尽之时,就把覆盖它的土顶起一个包,只要太阳的温暖持续二三天,冰草嫩黄的芽就探出大地。村子里的乡间小路上,驼背的老人仍然穿着冬天的衣服,太阳升起时,和阳光一道在麦田里薅草;在蜿蜒贴服在山坡的小道上送着土粪;闲了一冬天的锄头、铁铣拿出来磨得亮光闪闪…… 山村的春天,那些出不了门的人,已经开始忙碌了。杏花开得太早了,早得那些在家带孩子的小媳妇,连娃都没有奶,就已经在枝头怒放。小媳妇已经不再向少女一样早晨就化妆,她们先是奶娃,再喂家里的猪和鸡,打扫一夜春天吹落花瓣的院子。当然,为了让窜门子的邻居夸自己勤快,屋子里一定要收拾干净,摆出样子。收拾好屋里屋外后,太阳都老高了,她们再把自己打扮漂亮,成为春天里的风景。
春天,因为不再大量种植玉米,感觉农活没有太多压力。留守村子里的人,都不急不慢地来往于田地与家园之间。在种植蔬菜与瓜果之前,把地先养肥。到了下种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人手不够的情况。于是,闲在村子里的人开始结帮成队,三家一组,或者二家一帮,不到一个星期,春播就很圆满的完成了。下种后,似乎又闲了。经常到苹果地、桃园里、蔬菜畦、核桃坡里松土或者把那些荒草早早拔掉。干上半天活,也有好多新鲜的收获。嫩嫩的荠荠菜,还是笋一样的槐芽,小蒜等天然美食,摘上半篮子就能吃二三天。好多妇女觉得家里的农活实在在少,闲在家里浪费时间,就去打短工。邻村或者附近经常有些修路或者盖房的小工程,她们宁可少要些工资,既不耽搁娃们的上学,又能挣些零花钱。闲在村子里的人,总能把自己工作安排适合、紧凑。邻近打工并看好家里的孩子,农活又干得有板有眼,当身强力壮的人不在家,他们身上那种本能的潜在力量被激活。那些被看作是青壮年或者有头有脸的人干得事,他们也干得像模像样。
         在农村,修建新房子算是最需要人力,智力,技术的活。外出谋生的主要劳力都不主张闲在村子里的人干如此高要求,高体力,高技术与重大的工程。我还不很佩服农村工匠有用从目光,他们不挑肥拣瘦选人用人,只要能干动的活,不拘力量大小,干活多少都能用。在工匠的带领下,闲着也是闲着,被称为老弱病残的留守在村子里的闲人,和村上的工匠硬是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子。
         闲在村子里的人,具备了人为群体生物相依共生的特点。他们也和常人一样或者斗嘴,也因一点小事大动肝火,但只要中间有个人调和,很快就合好如初了。村上有两家因为琐事似乎要成为世仇,一个多月两家不吭气。突然有一天,一家的孩子得了病,有个药引子正好是另外一家的桑树根。有桑树的一家知道后,二话没有说,挖了桑树根送过去,只说了一句:娃的病要紧。很自然,两家合好了。这只是一些很小的事,不算事的事。闲在村子里的人,从家里的主要劳力出门后,完全把自己当作独当一面的大将军。从春天到秋天,甚至到外出挣钱的人回来,他们把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耕种的繁重,看管的多杂,收获的忙碌,家务事的没有尽头。有时候,在梦里都喊着一地的庄稼和娃子们的学习。
         冬天,一场雪不是很浓,但下得山村四野僵化。闲在村子里的人们,并没有因为冬眠般的休息,他们仍然热情高涨。男人搞起竹编,女人们成堆一边谝嘴斗乐,一边麻利的掐玉米皮的辫子,给自己家挣零用钱。
         外出的人回来一看:留守在村子里的人,把家看得严严实实,照顾的很好。除了孩子长高外,一切如故,好象没有什么变化。


2#
发表于 2016-4-10 1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1 编辑 <br /><br />写闲人,其实闲人不闲,只是不能外出打工罢了,留在村子里的他们,依然是一群勤劳、善良的人。文章对现代农村的变化,用细致的文笔,进行了朴素的书写,把留守在村里的人,写得栩栩如生。欣赏并问好!

3#
发表于 2016-4-10 2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1 编辑 <br /><br />对农事的叙述和对“闲人”的勾勒质感而又生动,从轮廓和线条上栩栩如生地映现出了生活更为日常和内在的层面。看得出来,作者对如是的生活情形是十分熟悉的。本文从一个侧面应正了一个道理,厚实质感的散文,都是从身边的熟悉事物的观察与体验中诞生的,欣赏这篇具有自然清新气息的文章。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2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1 编辑 <br /><br />对农事的叙述和对“闲人”的勾勒质感而又生动,从轮廓和线条上栩栩如生地映现出了生活更为日常和内在的层面 ...[/quote]
谢谢版主。我是农村长大,虽然生活在城市,父母都已经去世,但我仍然一年回家不下十趟。我愿我生在农村的基因,不要失去。

5#
发表于 2016-4-12 1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1 编辑 <br /><br />描写得很细致。

6#
发表于 2016-4-12 10: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1 编辑 <br /><br />对如今乡村生活的写照淳朴真实,其中透露出“闲人”的闲在新时期的定位,其中最精彩的是本文的工笔细描。欣赏!

7#
发表于 2016-4-12 11: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1 编辑 <br /><br />丁丁好,好久不见了,可好~

8#
发表于 2016-4-12 1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2 编辑 <br /><br />以“闲人”的视角,关注一个村子的变化。从农民种植上的观念,日常生活的细部描述,反应出乡村生活本质上的改变。这也是时代发展改变中的缩影。可见作者对农村的现状是留心的,有着作者的认真观察、体会、认知。

9#
发表于 2016-4-12 1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2 编辑 <br /><br />欣赏。

10#
发表于 2016-4-12 2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2 编辑 <br /><br />      一个群体如摆在角落里的物件,不靠近就领不出其中的味道。这样知根知底的书写,让农村现实中的一部分心结变得明朗而开阔。那种憨厚朴实的品德在作者心中仍旧有分量,这也许就是这篇文字体现出的意蕴和风度吧。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00: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2 编辑 <br /><br />丁丁好,好久不见了,可好~[/quote]
何老师,生计胜于写作,没办法。你还好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3 06:14 , Processed in 0.14397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