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1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探析孔子“乐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25 1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元前500年左右,孔子大规模创办私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我们或许可以把孔子作为教师这一职业的鼻祖。孔子治学,就其教育思想和实践而言,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以伦理为中心,启发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不仅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同时具有了世界意义。其中所包含的“有教无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育理论,亦已深入人心,并一直沿袭至今,为人所用。
  谈到孔子,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就是一幅道貌岸然的古代圣贤模样,高高在上离我们很远,其实我们不难从他的点滴语录中发现他的幽默、诙谐和机智。翻开一本并不很厚的《论语》,在我们眼睛所触及的各种字眼中,常常不可避免的会跳出来个“乐”字来。粗略统计一下,《论语》一书中有46次用了“乐”字,其中16次与“乐学”有关。
  《论语》一开篇,就强调“乐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宜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是件高兴愉快的事情。孔子崇尚一种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并由此出发,把学习境界分为三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他认为在“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境界中,以“乐之”为最高境界,只有“乐之者”学习效果最好,所以要强调“乐学”。不仅如此,孔子甚至把乐山、乐水、乐生活都当作“乐学”的内容,他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这似乎又涉及到审美与”乐学”的关系。
  在《论语》中,孔子表扬得最多的学生是颜回,这是因为颜回“乐学”,也学得最好。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孔子以同样“乐学”的标准评价自己,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子曰:“其为人也,发愤而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不改其乐”、“乐在其中”、“乐以忘忧”这都是乐学的保证。
  孔子尚“乐学”,这与今人常说的“苦读”似乎构成一种对立的关系,因为人们得到更多的恐怕还是像“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年寒窗”、“头悬梁,锥刺股”那样的影响。
  中国当代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往往讲究一个严肃、庄重的教学气氛,好像惟其如此,才符合师生之礼、教学之道。这就使“苦读”往往流于形式,表面化。因为成功的求学者都知道,如果每天正襟危坐上刑般的苦学,那实际学习效果是事倍功半的。从生理学和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在精神愉悦的时候,大脑皮层脑细胞处于相对兴奋状态,精神最集中,反应最机敏,思维最活跃,人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能力乃至视力、听力、嗅觉、味觉都达到最佳状态。那个时候,人的眼睛格外的明亮,闪耀着一种叫“智慧”的光芒,如果此时处于学习进程中,整个人由脑到心到四肢百骸都畅通无阻,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那么吸收知识的速度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也就达到了孔子所提倡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这“乐之者”的最佳学习境界。
  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追求的境界其实就是“学习即快乐,教育即发展”。其崇尚的“乐学”实质包含了“乐教”与“乐学”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教与学本来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两者是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所以“乐学”已不单纯是指学生个体的一种单方面的学习方式,而是上升到一种有关教师及其教法的教育模式问题,这其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一个好老师在课堂上起的作用好比是一出戏剧中的导演,这节课就是一场戏,戏好戏坏,表面是看演员演得如何,实则是看导演“导”得如何。学生在这里充当了演员的角色。怎么调动演员的积极性,令他们很快地融入剧情中去,并表现出充沛的激情和活力,以及这场戏究竟能否获得最后的成功,这要看导演“导”的手法。因此教师课堂上的讲解、点拨、启发、诱导也就成了能否导致学生“乐学”的关键。
  当然,单纯地只有快乐感也不能算是一堂好课。“乐学”并不简单地等于快乐,没有成功便没有“乐学”。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体验,还应该有一种成功感与审美感愉悦交织的体验,使师生双方都感到一种创造的快乐,两方面都应该是愉悦的,这才达到“乐学”的最佳境界。
  就实质而言,“乐学”与成功、审美、创造不可分割,学生“乐学”的基础在于教师的“乐教”。“乐教”同样与成功、审美和创造密不可分。进一步说:成功是“乐教”、“乐学”之本,从整体发展上看,学习的意向应当是追求成功的,追求真理的,快乐的、健康的、创造的、积极奋进、生动活泼的。同样,审美是“乐教”、“乐学”之法,体现出美学原理的教学,才会有魅力。“乐教”、“乐学”就要求教师去引导、激励、启发学生,而不是压抑、压制、压迫学生。“乐教”、“乐学”就要求师生自尊、自信、自强,而不是自暴、自弃、自卑。所以对教师和学生都要强调创造性。创造是“乐教”、“乐学”之源。尤其是针对一些人文学科,诸如语文、音乐、美术、历史、地理……就应该重视个性,强调“审美立美,乐教乐学”。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8-27 18: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59 编辑

  关于孔子乐学的论述深入浅出,从作者引述《论语》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的专长所在。
  同时欣赏作者的观点: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体验,还应该有一种成功感与审美感愉悦交织的体验,使师生双方都感到一种创造的快乐,两方面都应该是愉悦的,这才达到“乐学”的最佳境界。

3#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20: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59 编辑
最初由 房子 发表
  关于孔子乐学的论述深入浅出,从作者引述《论语》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的专长所在。
  同时欣赏作者的观点: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体验,还应该有一种成功感与审美感愉悦交织的体验,使师生双方...

谢谢房子君评读,远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3 21:01 , Processed in 0.04967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