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30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佳句非天成——漫谈李白学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9 1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唐代三大诗人中,杜甫和白居易刻苦学习和静心写作的态度是人们所熟知的,李白则不同。自从李白同时代的诗人贺知章称他为“谪仙”,杜甫在诗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敏捷诗千首”后,有不少人都认为李白是写诗的天才,只要有酒,便能咳唾成珠,出口成章。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诚然,李白没有像杜甫那样说自己“新诗改罢自常吟”、“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没有像白居易那样说自己“力学不知疲,读书眼欲昏,秉笔手生胝”,但他也确实下过苦功夫的。
              
      一、自小好学 淹通全书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又在《赠张相镐二首》中说“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可知他从少年时期就广泛诵读诸子百家和为一般人所忽视的各种“奇书”,并已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创作。从李白诗文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他的阅读面确实十分广泛。如对屈原的作品,他就作过深入钻研,发出“屈平词赋悬日月”(《江上吟》)的赞叹。在他的《古风》第十九首里可明显看出借鉴了《离骚》的构思特点。读读《大鹏赋》和《上李邕》诗,就会发现李白对庄子的著述也相当的熟悉。李白十分喜爱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从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通过他写的一百四十多首乐府诗,可以找到李白继承汉魏乐府的痕迹。明代杨慎就认为李白的《荆州歌》有“汉谣之风”,“可入汉魏乐府”。对汉代的文学家司马相如、杨雄,建安作家以及南朝诗人谢眺李白都表示过倾慕和赞赏。 
  
  李白的《玉阶怨》诗曰:“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反映“宫怨”主题,它格调清新,意境深邃,语言流畅而又优美。其实,在李白之前,谢眺已写有《玉阶怨》诗:“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仔细品味,觉得李白诗的意境胜过谢诗,但它的风格、语言受谢诗的影响,则是很明显。杜甫说李白诗中的佳句“往往似阴铿”(《与李白同寻苍十隐居》),又说他的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这些都说明李白对前代优秀诗人的作品揣摩功夫下得很深。
  因此,若以为李白写诗只是凭恃才气和酒力,或是靠浪游山水的经历,那是不准确的。
   
      二、勤于动笔 不惮修改
  李白能写出瑰丽多彩的诗篇,同他勤于动笔、不惮修改的创作态度有密切关系。
  李白的才思是十分敏捷的,但他对于创作并不草率。南宋的文学家刘克庄说过一个故事:一次,李白登临黄鹤楼,俯视江中美景,很想挥笔赋诗,可他想到崔颢已有《黄鹤楼》一诗,自己写出来未必能胜过他,于是发生“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慨叹,搁笔不写了。但这件事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李白后来到金陵就作了《登金陵凤凰台》一诗,有心要与崔颢之黄鹤楼比个高低。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里记载了李白的一件轶事:“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悉焚之。”这些故事都清楚地反映了李白对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和追求出新的可贵精神。
  李白修改自己诗文的故事,可以从其诗集中发现一些线索。在《李太白全集》卷七和卷十八中,各有一首《白云歌》——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白云歌送友人》:“楚山秦山多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君今还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水上女萝衣白云,早卧早行君早起。”
  这两首诗只是一些词语不同,因此前人认为两首诗实是一首,不过一为初稿,一为定稿。元萧士赟说《白云歌送友人》“恐是初本未经改定者”,清唐汝询则以为《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当是未改定者”。说法尽管不同,但他们都以为李白写《白云歌》是经过修改的。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写诗并非不经过反复思虑。
  李白诗中,有些也比较粗糙、平庸,这也能够说明,即使才大如李白者,不精心构撰也不能出上品。
      三、广结师友 虚怀待人
  李白到了京城后,被贺知章誉为“谪仙”,并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得以待诏翰林,处在这种风云际会的境遇,他并不睥睨一切,文人相轻。他与同时期的著名诗人杜甫、高适、王昌龄、孟浩然等都有着深厚的友谊。他的两首送别友人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由此寄》,是以情深意挚闻名于世的杰作。
  在与师友交往时,李白不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而能平等待人,看到别人的长处。他在《赠孟浩然》诗中这样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在明显表达出对孟浩然的推崇、钦敬的同时,甚至还有自愧弗如的喟叹。
  李白不放弃与诗友切磋、探讨的机会,这可从杜甫诗中得到印证。杜甫在《春日怀李白》诗中写道:“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可见李白与杜甫在一起时,石井场边饮酒边细细讨论写诗作文的。李白能在诗歌创作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虚怀待人、广结诗友切磋诗艺不能说没有关系。
  综上所述,我以为李白的创作才能固然有他先天资质的因素,但仅看到他这一点或片面宣扬这一点,对求学的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我们应该多谈论李白之所以成为一个杰出诗人的主观原因,多看到李白在学风方面一些好的东西,这样才能使人们得到启发和教益。


2#
发表于 2007-2-9 1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28 编辑

恩,分析较全面客观,问好!

3#
发表于 2009-1-7 2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28 编辑

学习老乡佳作!
杨木华

4#
发表于 2009-1-21 1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28 编辑

分析很有道理,学习!
欢迎常来看看!

5#
发表于 2009-2-4 19: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28 编辑

这个角度新。诗也并非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7 03:17 , Processed in 0.05039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