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6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科技创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22 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科技创新
刘义忠

  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米袋子”和“菜篮子”,只有农民的钱袋子饱满了,生产发展了,真正富裕起来了,新农村才有希望了。农民富裕必须走科技致富道路,只有科技创新才能让农村大地,创造出了一个个绿色奇迹。

  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前不久获得“中华农业英才奖”。与王乐义同台领取“中华农业英才奖”的其他9位获奖者都是院士、专家、学者,只有王乐义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王乐义说:“这是对我们农民搞科研的最高奖赏!” 寿光有种菜的传统,王乐义对原有大棚进行了技术改革:模仿老花镜的原理,把两个山墙直线型的斜坡改为中间起高的拱形,让大棚薄膜中间往外凸起,前后坡度由25度增加到45度,增大采光面;采用无滴膜,透光率由45%增大到85%;把大棚的方位由正南方改为朝南偏西5度。大棚技术试验成功以后,有位前来参观的教授绕着大棚转了好几圈,问:“你这个大棚的方位不对吧?”王乐义嘿嘿一笑说,深冬季节,在这里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以前光照最好,经过多次用罗盘表测量,正好是正南偏西5度。教授听了恍然大悟,说:“这个问题专家也没有认识到,没想到让你这个农民解决了。”

  再说荣获第四届“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称号的39岁的河南虞城县农民李稳,1999年她去昆明参观世界博览会,被博览会上各种奇异的花草和不菲的价格所吸引。搞过多年农业科研的李稳,没有想到农村田间地头有些不值一钱的花草竟比粮食还贵。性格坚毅的她多次到河南农大、中国林科院等学习深造,掌握了现代化的育苗和管理技术。回来后,凭着毅力和韧劲,她做了一次又一次试验,连续攻克48项技术难题,仅瓶苗培养基配方就试验了1076次。李稳的公司现已建成全自动控温、供水花卉温棚20多座。为了使植物克隆快速繁育技术、基因脱毒技术等尽快应用到生产上,李稳在花卉示范园区新建了一栋花卉组培科研楼。满足了繁育优质花卉的需求,使高新技术在花卉生产上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为快速扩大花卉生产规模提供技术保障。成功后的李稳没有忘记父老乡亲。李稳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集中繁育、分户栽培、统一销售,以豫东花卉组培基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发展。目前,在李稳的带动和扶持下,周边乡镇有2400户农民搞花卉种植,亩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全乡花卉种植2100多亩,新增花卉温棚162座,新添花卉品种60多个,特别是大花惠兰、蝴蝶兰、凤梨、红掌等花卉深受市场青睐。“花卉基地周围的农民普通大棚能收入1.5万—3万元,高档大棚3万—6万元。”李稳告诉记者,“花农们虽然也是在土里刨食,由于科技含量提高,收入却成倍地增长了!”

  说起农业科技创新,不得不提高从农民到小麦育种专家 的殷贵鸿。1992年,农村生活条件普遍很差的时候,殷贵鸿读高中二年级。那年,殷贵鸿的老家河南鄢陵县实行小麦统一供种,推广使用的就是周麦9号,麦收时居然刷新全县纪录,亩产550多公斤,乡亲们乐翻了天。“周麦”能让农民吃上白面馍,对农民的贡献最大。由此他抱定志愿将来一定要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工作。今年才32岁的殷贵鸿的外号叫“小麦迷”。春天来了,他蹲在地里看小麦长势;夏天到了,他站在烈日下选穗、拔单株、脱粒、实验;秋天到了,他弓腰分区播种新品种;冬天到了,他还要拨开雪层,看看麦苗的抗寒能力。他把自己的青春都撒在了周口农科所这60亩地里。先后培育出周麦系列15个新品种。其中周麦11、12、16、17、18经过国审,5个通过省审,6个品种正在参加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累计推广种植6077万多亩,新增经济效益15亿多元。他被评为国家区试先进个人、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前不久,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殷贵鸿研究出了加代技术。周麦19从培育到2005年河南省审定只用了不到6年时间,试验平均亩产563.7公斤,最高亩产达685.7公斤,一举达到河南省“十五”攻关要求;区试连续两年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强筋一级标准。在全国第三届优质小麦品质鉴定会上,“周麦19”成为评定出的12个优质品种之一,此举标志着周麦育种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可见,农民要走上富裕道路,离不开带头人;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带来丰产丰收,带来多种经营,带来鼓鼓的钱包。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就在眼前了!

(湖北沙市六中434000)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9-23 18:23 | 只看该作者
可见,农民要走上富裕道路,离不开带头人;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带来丰产丰收,带来多种经营,带来鼓鼓的钱包。所言极是.好文章!
3#
发表于 2006-9-23 19:36 | 只看该作者
科技创新是新农村腾飞的翅膀!
4#
发表于 2006-9-24 17:13 | 只看该作者
科技创新带来丰产丰收,带来多种经营,带来鼓鼓的钱包。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就在眼前了!
5#
发表于 2006-9-25 11: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朋友对技术创新版的支持!
6#
发表于 2006-9-25 12:4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7#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11: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点评!

谢谢!
8#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11: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点评!

谢谢!
9#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11: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点评!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9 02:21 , Processed in 0.05357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