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盛世之梦 [打印本页]

作者: 楚牧歌    时间: 2006-10-16 19:17
标题: 盛世之梦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而被人们称为盛唐的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则是盛世中的黄金年代,大唐帝国以其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廓大恢宏的政治气质,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造就了一大批名流、诗人,其中最能代表盛唐自由进取的时代精神与文化个性的是天才诗人李白。李白是盛唐时代狂者进取的典型,他以卓尔不群的才华,狂迈超逸的个性,澎湃恣肆的激情,浪漫奇瑰的诗篇,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谱写了一曲盛世狂想曲。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通《诗》、《书》,十五岁好剑术,诸子百家,无所不览,自幼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杂学旁收,不拘成法。他聪明好学,生性倜傥,喜欢纵横之术,任侠使气,全没有儒士的拘谨与迂腐。二十岁那年,益州长史苏颋向朝廷推荐李白,特地指出“赵蕤术数,李白文章。”苏颋提到的赵蕤是当时有名的隐士,他博学多识,善长经世之术,却不愿出仕。李白慕名前往,跟随赵蕤学习纵横之术,王霸谋略,隐居数年,足不到城市。郡守听说两人的大名,亲自到山上拜访赵蕤、李白两人,并向朝廷推荐两人,鼓励两人出山做官,两人辞谢,不愿出山。
  李白胸怀奇志,他跟赵蕤学习,目的是为了像战国的游士那样凭自己胸中的才学游说君王,为王者之师,辅佐君王治理天下。李白自负狂傲,他高唱“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他以狂者自称,敢于嘲笑儒家圣人孔子,蔑视权威偶像,尤其瞧不起皓首穷经的儒生。在李白眼里,那些儒生们头戴方巾,足穿儒鞋,迈着方步,行步迟缓,一幅酸相。特别是他们头脑冬烘,兀兀穷年,只知死学《五经》,胸中没有真才实学,着实可怜。李白认为安邦定国,拯世救民需要英雄豪杰,百无一用是儒生。李白虽也是一介书生,他却从不以书生自许,相反,他认为“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李白志在务实,他不甘于以诗人名世,他以为作为一个文人,其人生价值的实现并不在于吟诗作赋,舞文弄墨,而在于胸怀大略,治国平天下。
  在李白的时代,文人士子如果想施展怀抱,获取功名,就必须通过科举而走向仕途,所以士子们汲汲追求的是参加科举考试,成进士,做高官,李白却偏偏不愿走科举道路,他选择的是另一条道路。越过科举的阶梯,通过举荐直接进入朝廷,从这一但就可看出李白与众不同的个性。
  唐代的科举制度在继承隋朝选士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打破了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贵族独霸政坛的局面,为下层士子进入政坛提供了机会,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是一大进步。在这种科举世习举业,人人慕科举的时代,李白却独树一帜,执意不考科举,原因何在?这大约与李白的家世出身、人生理想及其自由不羁的个性有关。李白自幼所受的不是儒家的正统教育,他对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科举考试不感兴趣,因为他不愿意按部就班地走一个儒生的道路,他立志要以胸中的才学,干诸侯、致卿相,为王者师,他压根儿就瞧不起那些苦读经书奔走于科举之途的儒生,更不屑于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举子。以李白的个性,他不愿受科举的束缚,使自己成为科举的奴隶。从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看,唐代的科举考试有其进步性。但如果从统治者的意图看,他们设立科举是为了笼络人才为自己所用,它逼使千万个士子穷精竭力,奔竞于狭隘的科举之途,无暇旁顾,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文人士子的独立性,使他们成为科举的奴隶与统治者的附庸,丧失了个体的自由。也正因为这种原因,当唐太宗看到一批新进士们鱼贯而出端门时,才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子自负,酷爱自由的李白怎肯忍受这种束缚,屈身科举?统治者推行科举,是用科举功名与士子做交易,士子要想获得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通行证,就必须以自己的自由人格来换取。李白不愿失去自己的自由人格,他在对科举的大门投以轻蔑的一瞥之后,就挥手与之告别。
  李白不屑于走科举的道路,他在凭着自己的卓越才华寻找着直接进入朝廷的机会。他游遍南北,结交名流,等待着机遇的到来。唐玄宗天宝元年,时机终于到来,经道士吴筠与玉真公主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李白得讯大喜,以为自此可以平步青云,大展宏图,他十分自豪地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诗句,兴冲冲地奔向京师长安。李白来到长安,在紫极宫遇到太子宾客贺知章,贺知章被李白清俊脱俗的风神所吸引,不由叹赏道:“此天上谪仙人也!”李白与贺知章一见如故,倾心交谈,两人把酒论诗。此后,贺知章逢人便称赞李白的才华,李白很快就誉满京师。
  唐玄宗在金殿召见了李白,并亲自走下龙座,步行迎接李白,让李白坐在七宝床上,亲自动手为李白调羹。唐玄宗任李白为翰林学士,让李白为朝廷写诏书文诰,还不时以国政询问李白。李白来到长安,供奉翰林,本想借此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学,有用于国。但唐玄宗欣赏李白的才华,却不想重用李白,他只不过把李白当作一个御用文人,为自己点缀升平,写些诗文寻欢取乐而已。李白得不到重用,用武无地,心情也常郁闷不乐,他出入宫廷,恃才傲物,时常借酒使狂,以舒展自己被压抑的心情。一次唐玄宗诏宣李白撰述召令,正值李白喝的酩酊大醉,在迷醉中李白让玄宗宠爱的内侍高力士为自己脱靴,然后挥笔草就了诏书。高力士因李白傲视自己而对他怀恨在心,就趁机在杨贵妃面前挑拨。说李白写的《清平调》词以汉成帝的妃子赵飞燕比杨贵妃,是有意贬低杨贵妃。杨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谗言,时常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不是,使得唐玄宗对李白渐渐疏远。
  李白见唐玄宗不重用自己,就开始颓放起来。“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李白郁郁不得志,就放浪诗酒,与贺知章、李适之等人交好,在一起酣饮高歌,其放大不羁的性格有了进一不的发展。后来,李白见唐玄宗不是自己理想中的英主,而自己又受不到重用,就请求辞官,唐玄宗并没有挽留李白,把李白赐金放还,于是李白结束了三年长安的生活,走出了长安,开始了浪游天下的生活。
  李白在长安三年,供奉翰林,希望而来,失望而去,使他对朝廷与现实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傲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狂放性格有了新的发展。三年长安的生活,是李白一生中仅有的辉煌时期。李白用世之心极强,但由于种种原因,终其一生,只有三年长安的翰林供奉算是进入了仕途。至于李白三年长安的收获,并不在于他做了管,走进了皇宫的荣耀,而是他落了个谪仙人的美称与酒仙的雅号。这是一个盛世,然而盛世可以承载歌舞升平的繁华,却无法承载李白治国平天下的胸怀奇志。帝王师,终究只是李白求仕生涯里的一个梦,梦碎了,我看见李白醉倒在盛世的长安。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楚牧歌    时间: 2006-10-16 19:19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55 编辑

希望能与李白版诸位,多多交流。。


作者: 半山人    时间: 2013-6-19 20:47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55 编辑

向各位问好,欣赏佳作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