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2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还有意义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12 0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朋友看了《“我”真的存在吗?》一文,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无我”,既然“我”不是一个“实体”,那么,“我”还有意义吗?或者说,人生还有意义吗?


  其实我在撰写《“我”》文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会引出这样的疑问,因此在结尾处提示了“我”的意义在于融入“大我”之中,但没有说的很清楚。朋友的疑问激发了我进一步阐释这个论题的欲望。


  如果《“我”》文会引导别人得出人生没有意义的结论,那是我所不愿看到的。人这样一种生命形态,是历经34亿年的生命进化历程才被宇宙创造出来的,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间唯一的具有自我认识能力的生命形态,也许,只有这种生命形态能够肩负起宇宙自我认识的使命。这样的一个生命形态怎么会没有意义呢?身为这样一个生命形态的成员,无论如何也是一种幸运,也应承担一份使命。


  再说我们每一个个体的诞生,也是一个不小的奇迹:在由几亿颗同胞的精子兄弟举行的一场马拉松比赛中,只有“我”一个获得了“冠军”,赢得了到这个世界上来走一遭的资格,那是多么神奇的一个成功故事呀,比起央视刚刚谢幕的“赢在中国”中的赢家更不容易,也更加精彩。这样一个“成功”的生命体,难道会没有意义?我不相信。


  对于我们所拥有的生命,我们是不应该看成私有财产的,也是不可以随意处置的,因为他是宇宙进化的伟大成果,也是父母给予的几亿分之一机会。我们的责任是开拓他的智慧和潜能,在人生价值的标签上,填写上满意的答案。


  然而,破除“我执”与创造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否有冲突呢?一点也不!


  就“我”的形成来说,是“缘聚”的结果,就像一则科学预言《蚂蚁赋格》所讲的那个“马姨”一样,“我”是由众多组分的联结形成的,也如同那个“马姨”一样,不再是“一群蚂蚁”,而是具有独立精神与智慧的主体。在“我”这一层次上,体现的是“我”这个系统的每一个组分的意义和价值,无论这些组分存在于“我”这个系统的时间是长是短。


  “我”作为一个主体,其意义与价值又如何体现呢?只能体现在与更大的系统的联结中,舍此,我们无法找到“我”的意义。


  “意义”是关系的产物。一个“词”的意义体现在上下文中,是上下文的“联结”决定了一个词的意义,当“词”处在词典中的时候,所具有的所谓词义仅仅是这个词的“潜能”,也就是它具有担当某种角色的能力。只有当这个词实际的在上下文中担当了某个角色的时候,这个词才有了确定的意义,并且还可能会被赋予崭新的意义(这就是词义的演进),如果一个词长期没有在实际语言中得到应用,实际上这个词就已经死亡了。


  家中的一个煤气灶,其意义和价值只能体现在与煤气罐、煤气、锅、菜等组成了一系统,实现了做菜功能的时候。仅仅一个煤气灶,也只有的潜在意义。如果你家中长期闲置了一个煤气灶,而没有相应的其他配套设施,这个煤气灶也只是在概念中还算是以煤气灶,实际上与废铁没什么两样。


  既然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层层嵌套的复杂网络联结,“我”的意义也就只能在这个网络系统中去寻找。只有当我们在一个或几个更大的网络系统中担当了某种角色,“我”才产生了具体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更大的系统可能是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个社团、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整个宇宙。


  要想创造“我”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就不能吝惜这个“我”,把这个“我”投入到一个更大的“我”之中,为这个更大的“我”做出一定的贡献,也就创造了出了“我”的意义。“无我”反而成就了“我”,“忘我”更能实现“我”——马斯洛所谓“自我实现”,讲的正是这一层意思。《老子》也说,“因其无私,成其大私”。


  “我”的意义和价值,是依赖于一个更大的系统的,因此,将这个“我”投入到一个什么样的意义系统中去,则决定了这个“我”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把这个我投入到贩毒集团、黑社会与投入到一个慈善机构,其意义是迥然不同的。特蕾莎修女把自己投入到服侍贫困中的最穷苦人,为她的人生创造了辉煌的意义,成就了她的“大我”——她创办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在她的肉身消失之后,仍然服侍贫困中的最穷苦人。


  一个人的意义、价值、幸福,都在于与“大我”的联结之中。你找到你的“大我”了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12-12 14:09 | 只看该作者
张先生的文章好深刻哦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3 09:0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从一个“实体”的“我”到一个“网络联结”的“我”,等于人在自我认识中的一次哥白尼转型。感觉不太习惯是正常的——假如习惯了,也就无所谓“深刻”还是“深奥”了。呵呵。
4#
发表于 2006-12-13 09:07 | 只看该作者
走马观花读西振文章,还真不是一眼即懂,静下心来品之,方有味道.
5#
发表于 2006-12-13 10:53 | 只看该作者
真还不是很容易读懂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5 11:02 , Processed in 0.10026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