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拍马屁 [打印本页]

作者: 找不着北    时间: 2007-6-23 08:48
标题: [原创]拍马屁
  在辽阔的草原上,牧民家里都会拥有几匹马,以解决行路、运输等问题,牧民们常以养有骏马为荣。人们牵着马相遇,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这跟人们见面打招呼“你好”异曲同工。起初,人们大都实事求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可是,时间长了,也就变了味,出现了不管马的好坏强弱,都一味夸赞是好马的情形。于是就有了“拍马屁”一词,专指谄媚奉承。
      
  拍马屁的近义词有很多:谄媚、谄谀、阿谀、奉承、巴结、逢迎拍马、溜须拍马、趋炎附势等等。“拍马屁”一词的来源,大概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宋人曹商替宋王出使到秦国,讨好秦王,秦王送给他一百辆车子,回来向庄子夸耀。庄子说:“秦王有病,有人替他舐痔疮,得车五辆;你难道去舐了痔疮吗?怎么得到这么车子?”“舐痔”一词当是“拍马”的源头。后汉时的赵壹在《刺世疾邪赋》斥责当时正气不伸、谗谄当道的污浊邪恶现实时说,“佞谄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伛偻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正人君子不肯“折腰事权贵”,地位低下。那些阿谀奉承、卑躬屈节之人个个享受着荣华富贵。可见,“拍马屁”自古就是有好处的。有好处,人们就会趋利避害,“拍马屁”就会生生不息。清代孙嘉淦有《三习一弊疏》,“三习”者,“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一弊”者,“喜小人而厌君子是也”。耳闻目睹,习以为常,“拍马屁”之风自然就越刮越盛。
      
  也难怪,国人历来就具有听好话的基因,自古至今使然。溢美之词总比逆耳的忠言听起来舒服,心里也舒坦,不是有“戴高帽”一说吗?别人家添个孩子,众人前去道喜,都说祝贺的话,偏偏说人早晚都得死,不挨顿揍就怪了。实话归实话,听起来别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句俗语就很有道理。如果见鬼说人话,见人说鬼话,肯定是脑子里进了水。为人处世,必须耳聪目明,虽不能洞悉多少事情,但至少不该吝啬自己的“金口玉言”。
      
   对“拍马屁”,决不能当门外汉,一窍不通,但也不能成为自己的一技之长,关键在于要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6-23 15:05
会拍者,往往混得好一些。所以说,混好混孬,很多情况下不是真本事的高低。
文章引证得当,行文有序。问好!
作者: 找不着北    时间: 2007-6-23 15:41
拍马屁早已成为一门艺术,说不定哪会就会成为一个职业。谢谢武版主。
作者: 左中美    时间: 2007-6-23 16:27
有许多东西正如这“拍马”之演变,本意是从好处出发,可是却在不断的演变中渐渐游离了本意。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7-6-24 09:03
人都是喜欢别人拍马屁的。因为市场大,收效好,所以它“兴旺发达”……
作者: 跃农    时间: 2007-6-25 22:18
  会干的不如会看的,会看的不如会说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