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7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让人脸红的“顺口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31 2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人脸红的“顺口溜”

  顺口溜是群众中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其语句不长,通俗易懂,幽默含蓄,语言犀利,传播快捷。最近,我收集到一些群众的"顺口溜",不知道会不会让一些官员干部感到脸红。

  如,刻画某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飘浮不实的:"下乡村坐着轿车转,视察隔着玻璃看,调研围着酒桌谈,入户昼夜‘方城'战";"领导台上吹牛皮,群众台下饿肚皮。""干部下乡鸡头羊头,群众办事这头那头。""规划规划,赶不上领导的变化。"又如,刻画某些干部官僚作风的:"对上级甜言蜜语,对舆论豪言壮语,对外宾花言巧语,对群众谎言假语,对同事流言蜚语,对下属狂言恶语,对情妇温言细语。""干部不怕吃喝难,千杯万盏只等闲。生猛海鲜腾细浪,鸳鸯火锅走鱼丸。新式烧烤严冬暖,冰镇啤酒酷暑寒。更喜小姐肤如雪,三陪过后尽开颜!"再如:刻画官员奢侈腐败的:"吸烟基本*送,喝酒基本*贡,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要想贪,当干部,干部是棵钱树,摇来钱,再买路,买路爬向更高处,再买更大的摇钱树"。"楼堂馆所争着盖,小车牌子认老外,成天文山加会海,哪里热闹哪里在,遇事研究慢等待。"刻画官员虚伪说假话的:"游山玩水称‘考察',乱吃乱拿称‘检查',钱权交易称‘扶持',公费读书称"投资",乱戴乌纱称‘提拔',截留公款称‘奖金',偷漏税费称‘办法',造成损失称‘学费',易地为官称‘处罚'。""不怕没有不好的经书,只怕念歪经的和尚。"......

  要罗列,还有很多,是捧腹还是深思? 值得各级干部警醒和警戒。这些群众顺口溜,从某个方面或者某种角度反映了群众的看法和意愿,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情况,反映了群众的呼声,是不可忽略和切不可掉以轻心的。

  然而,某些领导干部对群众顺口溜却不是这样,把这些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语言视为发牢骚,不满情绪,或者认为是刁民"烂肚子"对现实不满的偏激之词,置若罔闻,不予理睬,或者断章取义,抓任一点予以驳斥。诚然,在群众中流传的某些顺口溜中,有些片面性,有些偏激之词,但只要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我们都要认真吸取,择善而从。

  群众顺口溜是社情民意的风向标,作为领导干部,要做到"一叶知秋",善于从细微处发现大问题。时常耳聪眼明,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干什么。要把群众的安危和冷暖挂在心上,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疾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只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是会打心眼里拥护的,他们的喜悦心情也会溢于言表,比如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得到实惠后,这样来歌颂党的好政策:"种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盘古开天地,这是头一回。"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8-1 08:26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新朋友!
指望一些干部良心发现,无异于与虎谋皮.
文章引证得当,结尾殷殷苦心,溢于言表.
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 13:12 | 只看该作者
谢武版主鼓励,问好!
4#
发表于 2007-8-1 14:42 | 只看该作者
建议领导调研,多听顺口溜啊
5#
发表于 2007-8-1 17:07 | 只看该作者
这也是民声。古时候设有专门的官职,专门收集这些东西,好让皇帝知道老百姓到底在想什么。现在好像只是当笑话说了。
6#
发表于 2007-8-1 20:46 | 只看该作者
顺口溜也是民谣。民谣一般真实地反映着社会现象。现在可笑的顺口溜很多,起码有着几本顺口溜的书在畅销。
7#
发表于 2007-8-2 10:59 | 只看该作者
不怪要学“荣辱观”,有些干部就是不知“耻”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23:25 | 只看该作者
谢过楼上诸位,作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3 03:49 , Processed in 0.16582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