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惠君从庖丁的话中悟出了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26 1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庄子》中有一篇名为《养生主》的文章,可以说是一篇探讨养生问题的专论。这篇文章中有个被称作为“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它不仅入选于中学的语文课本中,成为每个学生必修的功课内容,还常常出现在人们的口头语言中,成为像“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一样的有名的成语或习语。若要问这则寓言的寓意,则每个功课不错的中学生都可能倒背如流。但是关于这则寓言我有一个问题曾经问过很多人,却始终没能听到确切的答案。该问题涉及到篇章中不太起眼的一句话,所以还请大家把《养生主》的开端部分回忆一下。
 所涉及到的那句话就是此寓言故事的最后一句话:“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而我的问题则是:从庖丁的话中,文惠君到底悟出了什么样的养生之道?
   庖丁的一番话,在我看来是关于自己十九年来如何提高解牛技术水平的汇报。其中说的话主要是关于自己开始解牛的时候是什么状态,三年后达到了什么水平,如今又进入了什么境界。通篇没有一句话涉及营养、运动、保健等养生知识。愚钝如我者顶多能明白一些老师给引申出来的诸如“熟能生巧”呀,“按规律办事”呀之类的“寓意”。可是文惠君却不然,他在没有任何人启发的情况下就能说出“我听了庖丁师傅的话,就明白养生之道啦!”这样的话语,不由我不佩服得五体投地:终究是国王啊!理解水平就是高,能将思维拓展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搁在今天至少也得是个学术大师!
   但文惠君到底悟出了什么样的养生之道? 这问题我也曾想了许久许久而没有答案。到现在虽然算是有了点心得,可也不敢说自己理解得就一定正确。毕竟《庄子》是一部千年经典,内含着无穷的智慧。在下不才,只怕是连其中的边儿还没摸到。要是大家觉得我所说的荒谬,尽管批评指正就是了。现在让我们把庖丁的话一句句细细品味,看从中能发现什么玄机。
  “臣之所 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是说,养生的人所在乎的应该是所谓的养生之“道”,而不是养生之“技”。譬如说,像如何适当运动啦、如何加强营养啦、如何调理脏腑平衡啦,这些都还只能算是养生之“技”。这些虽然也很重要,但还不如所谓的养生之“道”更重要。那么,什么是养生之“道”呢?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这句话从养生的角度上,就得这么理解:“我开始注重养生的时候,满脑子考虑的都是如何养生的问题,例如,每天吃什么,吃多少,摄入多少蛋白质,多少维生素,做多少运动等等(停留在‘技’的层次);三年之后,就不再考虑那些具体的养生注意事项啦(渐入‘道’的层次)。”为什么三年之后就可以不再考虑具体的养生注意事项呢?我想这是因为经过了三年的符合健康原则的生活之后,那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习惯成自然,不需要再刻意追求了。“道”的层次开始显现,当然,“道”究竟是什么还是不太好说得明白。连庄子的师父老子都说“道”这种东西是“玄之又玄”,可见是不容易说明白的,况在下无老子之才,只能再慢慢体会。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这是告诉我们:现在呀,我对于养生的事情已经融会贯通啦,我不再研究什么具体的养生知识,减肥诀窍,可是我一举手一投足一说话一办事都能体现出养生的原则。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内化为我的无意识行为啦。至此,你能感悟到养生之“道”的端倪了吗?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这句话开始导向养生之“道”的奥妙了!这是说,养生要按照身体的需求(所谓固然),生活的规律(所谓天理)来进行,不要去碰那些身体无法承受的东西(技经肯綮),更不要做那些违背生活规律的事情(大軱)!现在我们在进一步探讨一下,哪些是所谓“身体无法承受的东西”,哪些是所谓“违背生活规律的事情”呢?你看如下这几个方面恰当不恰当:过度的烟酒、过度的劳累、过度的操心、过度的忧虑、过度的恐惧、过度的安逸、过度的环境污染、过度的心理异常、过度的吃喝玩乐、过度的恣情纵欲、过度的自高自大、过度的的自轻自贱等等。这些就是所谓的“技经肯綮”,所谓的“大軱”,是生命中的垃圾,是生活中的灰尘,是应该远离远避的!
   说来说去,养生之“道”到底是什么?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可见属于“道”的东西究竟难以说清楚。不过,再往下看,会发现这么一句话,或许与养生之“道”接近啦!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这分明是说,生活是一个有很多空隙的牛的身体,而我们自己的身心则是那把解牛的刀。保护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只去办那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够游刃有余,就不会损伤我们的生命,也就能够养生!在下不才,认为这句话说出了养生之“道”的精髓。有很多人才到中年就已经未老先衰,病病歪歪,有的人青年时期就毫无生气,萎靡不振,其实并不是运动不足,也不是营养不够,而是没有能做到“以无厚入有间”,去做那些自己擅长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却是拿自己的生命之刀去碰触生活中的“技经肯綮”,而是用自己的有限的体力、精力去碰世上的难事。
   举例子来说,我们很多人都羡慕名人潇洒的生活,都想过豪华的大款的日子。于是我们都想尽千方百计去出名,去捞钱,我们不管自己身体状况如何,不管自己知识结构如何,也不管现实条件是否允许,而只是热衷于拼搏、奋斗、成功。我们恨不能将一天变成四十八个小时,不吃饭不睡觉连轴转着干活。。我们一天到晚一年到头都有考虑不完的计划,落实不完的措施,开不完的会议,做不完的项目。我们体力不得休息,头脑也难得有一刻清闲。若干年后回首一望,我们收获了什么?我们固然收获了一些钱财,收获了一些名誉,收获了一些别人的羡慕或是嫉妒,但我们损失的可能是更宝贵的东西—— 是身体的健康, 是心理的平衡,是家庭的和睦,是有且只有一次的生命。最后,守着一堆钱财,罩着一身荣耀,我们的病体对这些却无法消受了。这时候我们可能会由衷地发一句感慨:钱财、名誉都是身外之物啊!
    当然世界上有些东西我们也想回避,但无法做到。生活中谁能总是一帆风顺,“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呢?庖丁的话也涉及到了这一点。他说:“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这就是说高明者如庖丁之辈,也会遇到“难为之事”。好在他也告诉了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对付:“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也就是说躲着、藏着、逃避都不是办法,而快刀斩乱麻也可能是越斩越乱,最切实可行的就是要胆大心细,手脚不乱,小心翼翼,慢慢解决。这样最后还会得到理想的结果:“劐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为人处事能做到这一点,则确实可以达到踌躇满志的境界。
    现在,养生之“道”的概念浮出水面了吧!原来它并不是指营养、保健、运动这些浅层次的东西,而是指为人、处事、 生活这些深层次的事情。其实说起来也很好好理解:人是社会动物,一个人在世界上活着,从根本上讲,是要为人、处事、生活的。如果他的这些社会方面的事情搞不协调,那就等于生存的环境没有搞好。生存的环境不好,营养保健运动之类的东西再好有什么用呢?
    文惠君很聪明,他听完了庖丁的话就立即理解了其中的养生大道。我却比较愚笨,将庖丁的话思索了多年才悟出这么一点道理,还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我想朋友们在这个问题上或许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盼望着能与大家交流心得体会。也祝愿朋友们养生有道有术,身心健康!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8-27 1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13 编辑

读后,我有了不少收获。学习体会公子的文章。

3#
发表于 2007-8-29 1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13 编辑

  好,分析得入理入情,有说服力!欢迎光临“老子”栏目,请常来,把大作带上。

4#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14: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13 编辑

感谢各位版主的鼓励。我会继续向大家学习,多读书,多思索,争取再写出让大家更满意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18:13 , Processed in 0.05712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