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1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杜诗看杜甫的人格魅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4 1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历代诗人的成就中,有两个人达到了诗歌创作的巅峰,一个是以浪漫主义抒情的“诗仙”李白;一个是以现实主义畅怀的“诗圣”杜甫。
  杜甫做为文学灿烂星河中的一颗星,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千百年间他被尊称为“诗圣”,而他遗留给人们的一千四百多首诗,又被称为“诗史”,这部“诗史”生动而真实的反映了杜甫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还有声有色的描绘了祖国壮丽山河的自然人文景观,借此抒发了杜甫深厚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这部“诗史”也仿佛作者的忠实自传,完整的表露了杜甫人格中的魅力所在。
  一、杜甫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
  何为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作为诗人的杜甫吸引人的力量又在那里呢。
  从杜甫受到的教育来看,杜甫做为特定时代的人,也受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士”思想的传统影响,也是以儒家的信徒自命的。《论语.颜渊》中有:“泛爱众而亲仁”,做为遵从儒道的人,首先便将“仁爱”规定为自己的理想人格。而透视杜甫的思想情怀,看杜甫一生的精神修养和行为方式,始终贯穿了一个“仁”。可以说首先“仁”是杜甫人格魅力的表现之一。
  (一)        以仁爱之心体现人格魅力
   
  《论语.学而》篇中有“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为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是仁的根本啊!杜甫也正是按照“仁”的具体表现,从爱亲人、爱家人、爱身边的人做起,发展到博爱。当达到博爱的胸怀时,他的人格魅力便完全体现出来。
  1、仁爱之心的亲情体现
  杜甫对家人,不愧是仁者,做为一位兄长,杜甫无论生活如何艰辛,无论身处何地,他始终关心着自己的弟弟、妹妹。杜甫有诗《月夜忆舍弟》,便是杜甫在乾元二年(公元759)秋客居秦州时写下的。当时安史之乱后战争连绵,诗人自己饱经丧乱,备尝艰辛,可就在那样艰苦的处境中,杜甫依旧牵挂离散的弟弟。
  在东柯谷一个清冷的月夜,杜甫和妻子、孩子吃着野菜又勉强熬过了一天。当孩子和妻子都睡去时,他却睡不着,他来到八股槐下,望着月亮无限伤感的怀念亲人低吟到:
戊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同谷的日子,杜甫依旧生活窘迫,可杜甫依然在最困苦的时候还思念寡妹独居异乡。十年了,兄妹身处异乡,各在天涯,想念之情油然而生。杜甫因伤生离而恐死别,其手足情极为深刻。《同古七歌》第四首这样写道: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mo)诸孤痴。
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
   
  做为弟妹的哥哥,杜甫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兄长。做为妻子的丈夫,他有又无微不至的给予爱人体贴和关怀。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八月,杜甫由鄜州奔灵武,途中为叛军俘虏,身陷贼营困居长安,而妻子则在鄜州。一家人分隔两地,兵荒马乱时,杜甫得不到家人的音信,亲人生死未卜,只能在苦苦思念中渡日。
  又是一个月明之夜,杜甫在阴冷的叛军牢房,透过窗棂的缝隙看着天幕中的皓月,他多么希望月亮就是一面镜子,那镜子可以照映出妻子在什么地方,也许妻子此时也望着月亮在思念自己。杜甫名诗《月夜》就表达了这样的情怀。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质朴的表现了杜甫与杨夫人伉俪情深,曲折的将杜甫思家之情衬托的更为深长,与妻子的思念之情也表现的及为真挚动人。仇兆鳌在《杜诗详注》评此诗为“词旨婉切,间此老钟情之至。”可以说这首诗窥见了杜甫的至情、至性。他的人格魅力在这里的体现,为后人所咏叹。
  2、仁爱之心的博爱体现
  《论语.雍也》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有儒家仁爱思想的“士”,最终会把仁爱发展到底,那便是“推己及人”,由家到国,达到孔子所倡导的“天下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作为仁人志士的杜甫,无疑也以此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他将仁慈的“亲情”发展到博大的爱民之心;将细致的“爱家”之情,发展到伟大的爱国之心,这时杜甫伟大的人格魅力便闪耀出最为辉煌的光彩。
  杜甫在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正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秋。那一天,正是杜甫搬进新筑在杜甫草堂的茅屋一年后的某天。一场狂风,将茅屋刮破漏雨。杜甫和妻子拿了所有能够盛雨的容器,还是不能阻止大片大片从屋顶贯进来的瓢泼大雨。只有一把打开的油纸伞下,孩子们困顿的睡在潮湿的床上。杜甫和妻子彻夜不眠,可就在这样的状况下,在自己茅屋破漏无处藏身的状况下,杜甫却思及天下寒士无庐蔽身之苦。他想自己的屋子漏雨,至少还有安身之处,可是那些在战乱中的老百姓呢,在这样的大雨里又在何处藏身呢,于是杜甫用雨水研墨一气呵成写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吡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懂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身处窘迫,却能推己及人,这样仁慈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无不展示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洁身自好、不为物欲所累体现人格魅力
  杜甫一身都在汲汲求士,用儒家的传统思想要求自己,他希望通过仕途,达到自己兼善天下,济世救民的政治抱负,这可以说是他终生不愉的追求。但杜甫在追求的道路上却自始至终是一位洁身自好,不贪图享受的人,这也是他人格魅力的闪光点。
  
  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对先儒“达则兼及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教诲十分尊崇。他因房琯案影响而被贬后,知道自己不能“达”,便毅然弃官,这是他洁身自好的表现。      
在其诗《佳人》中有: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造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
  此诗是乾元二年(公元759)时,杜甫客居秦州所写,描写一位绝代佳人被丈夫遗弃后深居幽谷密林中冷寂无聊的生活情境。但佳人虽然清苦凄凉,却不改初衷,仍怀眷恋之情,并保持高尚的人格。诗虽写佳人遭弃的恋情,而隐喻的却是杜甫自己弃官后凄寂无依的情绪。其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说的是佳人十分注重修养和节操,她的品性之清洁,节操之美好就像山里的泉水一样清澈。虽然在这里说的佳人的品性,但却是在表露杜甫自己知道不能在仕途上有所达,便毅然弃官洁身自好高贵人格。
  名利是历代被仕人追求却看不透的东西,如果一个人能不为名所动,又能远离物欲的诱惑,那么世上之事还有什么看不开的。杜甫自安史之乱后对功名已经看得淡薄,而在清苦的物质生活中,他还能以豁达的情怀不为物欲所累,这表现在《太予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这首诗中。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杜甫在成都杜甫草堂,某日,有一位来自长安的宫廷官员张舍人,因仰慕杜甫的人品,闲暇时去拜访杜甫。他第一次来看杜甫,不知带什么礼物才好,选择很久便取一条高级褥段送给诗人。这条绿颜色的高级丝织品,绣了非常美妙的图案:风涛汹涌澎湃,巨鲸摇头摆尾,在水中穿梭来往,逶迤不绝、活灵活现展现了一幅龙宫世界的景象。据说这褥段能够辟邪驱凶,睡在里面会使人感到神情爽朗,怡然自得。当杜甫招待张舍人,看到礼物时,这样描述这件宝贝:
客从西北来,遗我翠织成。
开缄风涛涌,中有掉尾鲸。
逶迤罗水族,琐细不足名。
客云充君褥,承君终宴荣。
空堂魑(chi)魅走,高枕形神情。
  但当杜甫抚摸这件褥段,赞不绝口后,却婉言谢绝了张舍人的一片好意。杜甫对张舍人说:你的盛情和好意我心领了,但我不是什么贵人,只怕留着这床褥段,非但不能驱走鬼怪,还反而会使我不详,更何况我这简陋的茅屋,摆放这样的物品,也极不相称。于是杜甫把褥段还给了张舍人,并题诗云:
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貽情。
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
振我粗席尘,愧客茹藜羹。
  从拒收礼品这事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战乱频繁,干戈满地,而恰恰却是某些掌权的大官,利用自己的职权,千方百计搜刮民财,进行奢靡生活享受的时候。而杜甫他深知多财为患,不得善终的道理,对这些贪得无厌的硕鼠痛恨在心。因此他才不会接受这些不义之财,他将礼品奉还给客人,才感到踏实可靠,心安理得。虽然自己经济拮据、生活困难,但却不对不义之财有非分之想,这体现了杜甫安贫守节、知足长乐的高尚人格,这样的人格就是伟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杜甫的人格魅力因不为名利所动而更让人世叹赏。
  二、杜甫人格魅力为后世的影响
   
  《草堂诗笺.传序碑铭》中孙仅曾说:“公(杜甫)之诗,之而为六家: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陆龟蒙得其瞻博”还有韩愈、元稹、白居易和李商隐等,都深受杜甫人格魅力的影响,而遵从杜诗的风格,各自取得了某一方面的成就。
  在宋朝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是专学杜甫的,王安石和陆游的诗中也存在着杜甫风格的影子。明末清初的辛弃疾、文天祥、顾炎武都受到杜甫伟大思想的影响,追求其人格中不同寻常的地方,完善、完美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崇仰杜甫人格魅力的伟大,古往今来,研究杜甫的人络绎不绝。第一个研究和评价杜甫的人是樊晃,他在《杜工部小集》中说:“江左词人不知君有大雅之作,当今一人而已”。
  唐末韦庄为唐人选唐诗唯一选取的是杜甫的作品。各个朝代都有因崇尚杜甫的诗作,敬慕杜甫的人格研究杜甫的人,近代研究杜甫的有梁启超和闻一多等,而现代研究和喜爱杜甫的人在全国各地,乃及全世界都不可数。因高度的崇敬和高度的理解,才能看《杜诗》从而与杜甫的心灵做跨越时空接轨,以达到相通。
  在历史的时空中,崇尚杜甫伟大人格与杜甫心灵最接近的是陆游和黄庭坚,甚至现在,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工部祠中,杜甫塑像的两旁,以陆游和黄庭坚陪祀。他们得以永远陪伴在杜甫身边,是他们的经历、诗歌和人格追求方面,都受杜甫伟大人格魅力的影响,从而达到了某种程度和高度。总之,杜甫的人格魅力无论从前、现在、将来都是世人值得称赞和遵从的。
注:参考书目
仇兆鳌《杜诗详注》
师兴《杜诗今译》
冯至《杜甫传》
刘开扬《杜甫》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9-6 17: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22 编辑

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令人读后对老百姓的艰难生活产生无限的同情。我最喜欢读杜甫的诗歌,更钦佩杜甫的人格。汪彤先生之文章写得非常好。拜读了!

3#
发表于 2007-9-18 18: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22 编辑

拜读汪姐文笔!杜甫诗歌最近在研读中,也写了个,姐姐多批评!
天水杨玉林

4#
发表于 2008-3-12 19: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22 编辑

问好汪彤!有空了再来!

5#
发表于 2008-3-13 1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22 编辑

这一个写得深厚扎实,真学问!

6#
发表于 2009-3-7 1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22 编辑

分析精辟。

7#
发表于 2009-10-17 2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22 编辑

发一个帖子就再不见了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11 06:21 , Processed in 0.05273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