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孟子》,谈“义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27 1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伟大的思想家,使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孟子与孔子齐名,并与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一道铸就了我国两千年来的民族意识的雏形。孟子思想的影响之大,堪与任何一位思想家相比。可以说,普通的中国人,无论是满腹经纶的学者还是田间劳作的农夫,无不深受孟子思想的影响和熏陶。
  从前上学的时候,学习古代文学时,就曾经听老师介绍过孟子的“义利观”。当时年纪轻,对人生可以说还没什么感悟。虽然在老师的讲解下大致明白了孟子文章中一些话语的字面意思,但是对其中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是不甚理解的。如今岁数见长,多经历了一些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长了一些社会见识,再回过头来读孟子的文章,方才对这“义利”二字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孟子》一书中开篇第一章即谈到这样一件事:孟子来到梁国,拜见其国君梁惠王。这位国君问孟子道:“先生来到我国,将要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益呀?”孟子面对这位利欲熏心的国王,当头给他浇了一瓢冷水:“大王为什么只谈‘利’呢? 我只是带来了‘义’而已。”见这位国君茫然不解,孟子只好给他上了一些“义”的启蒙课:“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要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你梁惠王不要只关心你的“利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对老百姓施以恩义!你如果把“义”做到位了,老百姓是不会不拥戴你这位国君的!
  那么什么是“义”,如何才能做到“义”呢? 《孟子》的许多篇章,像《梁惠王上》、《梁惠王下》、《滕文公上》中都谈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孟子对梁惠王说:“大王如果对老百姓实行仁政,不施酷刑,降低税率,少向老百姓摊派徭役,让老百姓能够衣食无忧,老百姓感念您的恩德,必然会诚心为您效劳。”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您喜爱财物,就应该让天下人也都有财物;大王您喜欢美色,就应该让天下男女都能有佳偶;这才算是尽到了您国君的职责。”孟子对滕文公说:“老百姓有了稳定的产业才会有稳定的思想,若没有稳定的产业就难有稳定的思想。所以您治理国家应该兼顾普通百姓的利益”。孟子所说的这些话,一方面体现了“义”的概念,另一方面以说明了实施“义”的方法。这些话中都含有安邦定国的大智慧,是任何一个身为领导干部的人都应该学习理解的。
  如果大家对孟子的“义”还是不太了解,那我们不妨举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同在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的大贵族孟尝君有一位门客名叫冯谖,受孟尝君的派遣,到薛地去收债。大概孟尝君平时放债比较多,再加上利滚利利打利什么的,必须得派个能干的人才能把这帐算清楚,把债收上来,而冯谖也就正是这能干的人。不过冯谖到了薛地之后,并没有向黄世仁那样打起算盘来收债清账,而是把所有的债户召集在一起,当众把所有的债券字据等东西一把火烧个精光,同时对债户们宣布:孟尝君大人知道大家日子过得不容易,用钱的地方很多,所以特命我来告诉大家,所有人的所有债务都全部免除了,不用还了!话音一落,众人感激得热泪盈眶,齐声高呼孟尝君万岁!回府之后,冯谖即对孟尝君说到:债全收上来了,不过钱我一分也没有带回来,而是把它花了,给你买回了一件好东西,那就是“义”!众所周知,冯谖给孟尝君所买来的“义”后来起了作用,在孟尝君政治上落难的时候帮了他的大忙。
  要是我们对这“义”做一个分析,便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所谓义,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可得之利益,以换取人心所向。即以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一事来看,表面上说孟尝君是亏损了,因为该讨的债没有讨上来。也可以说是冯谖给孟尝君做主,放弃了可得的利益,或者说他采取了“让利于民”的政策。当然,这种放弃是有目的的,那就是换取人心的拥戴,换取“义”。但应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要想换得人心拥戴,就必须免除债务;要想买到“义”,就必须得放弃“利”!那可是黄橙橙白花花的金银呀!谁能舍得?至少孟尝君一开始就根本没有想要这么做,后来冯谖这么做了他心中也不是很高兴的!虽然孟尝君家里富得流油,根本不缺那几个小钱花,但是按照鲁迅先生笔下的杨二嫂的说法,就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想必孟尝君开始也是很在乎那点债的!只是后来尝到了“义”的甜头,他才开始认可冯谖的做法。由此可见,摆正“义利”的关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孟子劝梁惠王、齐宣王、滕文公等国君们重义轻利、与民同乐以及兼顾普通百姓的利益,无非也是像冯谖替孟尝君谋划未来那样,想向这位国君推行一种更为长久的治国方略。按照孟子的“义”(或者说“仁政”)的治国模式,统治者让利于老百姓,轻徭薄赋,关心百姓的疾苦,虽然统治者的短期利益受些损失,但是老百姓能生活在一种政治清明宽松、经济发达富足、人人丰衣足食并且得到礼仪教化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国家实力会增强,人们的道德素质会提高;另一方面老百姓会感念统治者的恩德,会更加衷心拥戴国君,所以整个国家会更有凝聚力,老百姓也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利益。从长远的角度上讲,这对统治者是有利的。这么说来,从长久的观点看,义和利应该是统一的。这正如冯谖为孟尝君弃利市义的初衷是为孟尝君谋划长远利益一样。
  义与利是一对矛盾,但又是一个统一体。如何将它们的关系处理好,是人们尤其是手中握有权力的人们应该思索的问题。处理得不好,会造成难以解决的重重矛盾,搞得人们怨言满腹、不思进取、消极怠工;而处理得好,则会使整个社会生机勃勃,欢乐和谐,使整个社会稳步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在温习一下孟子他老人家的思想,那时大有裨益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00:14 , Processed in 0.05561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