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国古代圣贤的老子所著《道德经》中一直把人的修身养性作为“德”的主要方面加以阐述。把“自保”和“谦退”作为修身立命之道。“自知不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道德经》七十二章。强调求自知,而不求自我表现;求自爱,而不求自居高贵;求自我自省,遭遇不求施予他人;向内反观、静观,不向外追求。主张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分君子和小人。是一种“立身”的“无为”境界。
老子在第十三章中专门讲了人如何淡泊名利,不患得失,保持平淡平和心态的立身之本。“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所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何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一般人对于身外的宠辱荣患十分看重,甚至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一生相伴,许多人是以荣宠和功名利禄为人生最理想,目的就是为享受荣华富贵、福佑子孙。总之,人活着就是为了寿、名位、贷等身外之物。对于功名利禄,可以说是人人都需要。但是,把他摆在什么位置才好呢?如果你把他摆在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位置,那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总是患得患失,困为我们遇事总是考虑到自己,假如我们能忘了自我,我们还有什么忧患呢?所以,只有把天下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的人,才可以得以天下的重任;只有愿意牺牲自己为天下服务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重任托付给他。
在第二十八章中,他更明确的阐述了自己立身的作法。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为天下,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下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他说,知道雄壮刚强的好处,宁愿处在雌伏柔软的位置,虚怀若谷,恒之不变的德就不会失散,复归于自然,象婴儿一样单纯。知道清白的好处,宁愿处在黑暗的处所,可以成为天下的法式,永恒的道就不会出差错,复归到广大无穷的境地。知道荣耀的好处,宁愿守在卑污的地位,可以成为容纳尘埃的山谷,恒久的德就会立足,复归到质朴的状态。
老子正因为有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甘为天下忧这种胸怀,才有周王室衰败弃官隐居之举。
老子说:“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他认为柔软谦下是道的功能。
守柔取是处下,甘居卑下,谦让退后。是为人的处世哲学,是理念、胸怀、品格,是人的一种处事修养的崇高境界。
如果大家都广行仁义,经常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那么一个循序渐进顺乎自然规律,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是可以实现的。这也今天人们为人处事修养高下的标志之一。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