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06|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那树、那村、那人(系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16 1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引 子   银杏树的故事
  
  村南的小河弯弯曲曲的流向远方,秋阳高高的挂在西边的天上,几朵白云悠闲的在天上变幻着形状。豆子地里蝈蝈不停的唱着谁也听不懂的歌。被蒙上眼的驴子拉着水车在一圈圈的转着,河水被水车抽到铁簸箕欢快的流进小渠又急急的奔向路边的菜地。

  小海怡胖乎乎的手握在奶奶干瘦如柴青筋暴露的手里,沿着小河堤慢慢走到了村南的古银杏树下。

  银杏树的叶子变成金黄色了。凉凉的秋风吹的树叶哗哗啦啦的响,好似在诉说着它500年的沧桑。银杏叶像蝴蝶翩翩起舞随风落下,奶奶慢慢的弯下腰捡起几片树叶给海怡看:“妮呀,你看这叶子像不像鸭子的脚蹼?” 头上扎着羊角辫的小海怡抬头看看大树问奶奶“这棵大树是谁栽到这里的?”随之伸手去触摸那千疮百孔疙疙瘩瘩,几个大人也抱不过来的银杏树树干,奶奶急忙拉住小海怡,并用右手挡住小海怡伸出的手说:“妮呀,千万别碰这银杏树,这里住着神呢。”

  “神栽的这棵树吗?”小海怡问。

  “不是,是神派这棵大银杏树来保佑咱们这方人哩。”

  “哪天派来的呢?”小海怡歪着头问奶奶。

  奶奶理理被风吹乱了的头发说:“老年的时候,黄河发大水了,这棵树从山西被水冲的往下走,一路看到大水把老百姓的房子冲塌了,地里的庄稼淹没了,它就横躺在水里,用自己的身子挡住大水,可是它身单力薄,那能挡住大水呀,还是被冲着往下走,路上遇到一口很大的铜钟,也在水里打滚哩。大树就问钟去哪里,钟说去铜城,钟问树去哪里,大树说去银杏。就这样,大钟被冲到了铜城,大树就落到了银杏。咱这个村原来叫河北村,从大树落到这里就叫银杏树村了。”小海怡看看奶奶看看大树,看看蓝天白云看看飞舞的落叶,头上的羊角辫一晃一晃的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随着古银杏树年轮的增加小海怡而长大,随着父母生活轨迹的变化而迁徙,多年流浪在城市和银杏树村庄之间,并知道了那个大铜钟落脚的地方铜城就是现在山东的东阿县,是出阿胶的地方。

  不管走到哪里,海怡总忘不掉那棵大银杏树,不论岁月如何变迁,海怡曾多次在梦里与那神派来的大银杏树聚首,那些居住在银杏树村人的面庞总会在不经意中闪现在脑海,于是便有了银杏树下的故事......

              (一)银杏树村
  
  小村隶属山东省齐河县管辖,东临黄河,西有金堤,南靠小河,北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小村是东西长,南北短,一条村街把村子划成南北两“院”,村子谁家有红白喜事,村里的人总是说南院张三家或说北院李四家。垂直东西村街的是一条条的胡同,村民们称之为混道。村子里共有三个姓,李姓人家最多占据了村子的大半部,居住在村子的东半部,十几户姓许的人家则住在村中间。那村南的小河被村民们挖开挡水的堤坝引进了村子里的池塘,池塘西边居住着姓王的村民,他们的居住地被称为“小王庄”。

  听爷爷讲过,李姓人家不是这村里的老户,是从山西洪桐县大槐树底下迁移来的。当年的一个李姓祖爷带着家眷来到了这里,媳妇生下四个儿子后在此繁衍生息,于是子孙后代便有了长支、二支、三支、四支的说法。爷爷说起村子里的谁总是先说哪支家的谁谁。后来有了人民公社,生产队也是按照支数排列,长支是第一生长队,依此类推,四支人少便把姓许的加了进去,小王庄是第五生长队。

  海怡的老家就在村东头大混道里,这是全村唯一一条能过马车的胡同,后来海怡就是从这条胡同里走出来上了学。这里是李姓长支的子孙居住地,是人民公社时期的第一生长队。村里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也在这里居住。

  1958年海怡随被从城里下放的母亲回到了这个有着千年古银杏树的小村庄的老家,开始了童年生活。

  老家大门朝东,两扇大门宽且高大,门楼是用青砖砌起来的,那是祖爷爷留下的,祖爷爷是私塾先生,是乡里的土秀才。大门两边放着两块青条石,家里人闲时总喜欢在门口坐会。特别是爷爷,茶余饭后总爱坐在条石上与邻里的爷爷,伯伯叔叔们啦呱聊天。有时外乡人路过,爷爷也总是热情的让坐下歇歇脚,到家给人家端碗水,让人家喝了再赶路,所以海怡长大成人出来后很多时候梦里都有门口那两块条石和坐在条石上的爷爷。

  进大门南北分两个小院,北院里的房子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太奶奶住堂屋的西里间,堂屋外间墙上正中间挂着家谱,两边挂着两个镜框,里面镶嵌着在外面工作的海怡父亲,叔叔婶子等家人的照片。下边放着一张旧式的八仙桌子,两边有两只木制圈椅。东西厢房分别是卧室和厨房。爷爷奶奶住东厢房。海怡与母亲住西厢房。紧靠奶奶卧室的南边的东厢房是厨房。院子里通到各个房间的路是用砖精心铺出的大约有半米宽,小院被分割成一块块的。每条小路都留有雨道,每当下大雨,小海怡就看到那些被砖路分隔的小块块里有许多泡泡生成灭了,灭了又生成,而那些雨道里的水就会急匆匆的往外涌流。

  老家院子里的树们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装点着小院,也装点着海怡童年的生活。

  堂屋左右窗子下,两棵石榴树每年五月花红似火,太奶奶总是摘几朵戴在小海怡头上;八月节,那裂开嘴的大石榴被坐在堂屋里椅子上的太奶奶掰开,一粒粒送进小海怡的嘴里,小海怡拍着手跟太奶奶学儿歌:
    
    月亮奶奶,
    好吃韭菜
    韭菜好辣
    好吃黄瓜,
    黄瓜有种,
    好吃油饼,
    油饼喷香,
    好喝面汤,
    面汤稀烂,
    好吃鸡蛋,
    鸡蛋腥气,
    好吃公鸡,
    公鸡有毛,
    好吃山条,
    山条跑得快,
    摆上桌子摆上菜,
    小唻小唻打酒去,
    请你姑家俩口去。
  
  小海怡不知道“山条”是什麽,就问太奶奶,太奶奶张开没牙的嘴笑笑说,小妮子家家的,吃你的石榴籽儿吧,管它是啥呢。于是一大把石榴籽便放进了小海怡的嘴里。三月,站在母亲居室外面的香椿树发芽了,太奶奶会央求爷爷摘一些春芽下来,于是爷爷用竹竿绑了镰刀,抬头从香椿树上把那春芽一枝枝的割下来,小海怡与颤着小脚的太奶奶一起捡起放进奶奶准备好的面盆里,中午的餐桌上,准有油炸的香椿鱼犒劳小海怡。夏日里,站在院西南角的大槐树遮一片绿荫给小海怡和太奶奶,地上铺一张芦苇席子,太奶奶摇着蒲扇教躺在席子上的小海怡唱儿歌,小海怡一边听一边学一边听着大门口的动静,那是在等下地的爷爷奶奶母亲回来。中午,奶奶喜欢放一张吃饭桌在树下,一家人围坐在树荫下的餐桌上享用祖母和母亲用绿绿的槐树叶做的葱花面条,吃的大家大汗淋漓,然后爷爷会杀开一个在井里冰镇过的西瓜给大家消暑。午饭后太奶奶会打开房间里的后窗子,让带着庄稼味的风儿吹进来,我们会躺倒土炕上美美的睡一觉。

  睡过午觉,可以通过天井去南院,南院的东厢房里放着一口红木棺材,门终日敞开着。那是为小海怡的太奶奶百年之后准备的。有一天天气酷热,家里的大人都有事,太奶奶也出去了。只有小海怡在屋里睡觉,一觉醒来,小海怡只身一人走到南院,当面对东厢房那口平时看起来几乎和太奶奶一样亲切、经常被我们小孩子当做藏猫猫的藏身之处的棺材时,却觉得它变得十分狰狞,想到太奶奶以后就要躺在这里,埋入地下,永远也不能和我们玩耍,小海怡不由得悲从中来,慌忙转身往门外冲,但外边仍然没有大人的身影,小海怡抑止不住地大哭起来,那是海怡来世上第一次懂得人死是很恐怖很可悲的事情。

  冬天,爷爷奶奶母亲不再下地劳作,他们便忙起家里的其他营生。爷爷会用笤帚苗梻笤帚,或着打麻绳。奶奶会用纺车纺花,母亲会下地窨子织布,或纳鞋底做我们全家的鞋子及缝制一家老小的衣服。
  
  在小海怡的眼里,这个小村子里的生活是祥和而有幸福的。

                2008.2.28

  注:1。文中儿歌中的“小”是山东人对男孩子的昵称。
    2。面汤是山东人对面条的叫法。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3-16 1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忆童年时光白描文笔轻盈婉转,把,遥远的往事写的意趣昂然,精华支持!好文!
3#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0: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鼓励。问好。:)
4#
发表于 2008-3-16 11:0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你精致的美文!
5#
发表于 2008-3-16 11:06 | 只看该作者
意趣昂然,喜欢!
6#
发表于 2008-3-16 11:09 | 只看该作者
质朴的文字将童年和村庄描摹得意味盎然,原生态气息浓郁,欣赏海怡大姐好文!
7#
发表于 2008-3-16 11:21 | 只看该作者
往事遥远,文笔轻盈,像河面泛起的淡淡晨雾。欣赏。问好海怡。
8#
发表于 2008-3-16 1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创] 那树、那村、那人(系列)

最初由 海怡 发表
                引 子   银杏树的故事
  
  村南的小河弯弯曲曲的流向远方,秋阳高高的挂在西边的天上,几朵白云悠闲的在天上变幻着形状。豆子地里蝈蝈不停的唱着谁也听不懂的歌。被蒙上眼的驴...

好文.问好!
9#
发表于 2008-3-16 11:3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杨春山 发表
质朴的文字将童年和村庄描摹得意味盎然,原生态气息浓郁,欣赏海怡大姐好文!

     感受到一股浓郁的乡村气息,质朴自然、天真浪漫的童年生活!
     往事真是一口深深的大井,挖掘的越深,就越有味道!
   看起来海怡文友也是一个往事系列!期待下一篇精彩的文章!问好!
10#
发表于 2008-3-16 12:0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一下!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2:2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WLAG2006 发表
学习你精致的美文!


谢谢您的关注阅读。周末愉快。:)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2:5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吕永红 发表
意趣昂然,喜欢!


谢谢阅读留言。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3:0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杨春山 发表
质朴的文字将童年和村庄描摹得意味盎然,原生态气息浓郁,欣赏海怡大姐好文!


老弟周末愉快 。互相阅读,共同切磋学习吧。:)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3: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聂志刚 发表
往事遥远,文笔轻盈,像河面泛起的淡淡晨雾。欣赏。问好海怡。


人一生经历了许多事情,写出来与大家共享。谢谢您来关注阅读留言。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回复: [原创] 那树、那村、那人(系列)

最初由 木祥 发表
好文.问好


谢谢老弟阅读支持。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11:09 , Processed in 0.15231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